会见,读音:huì j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跟别人相见。有时用于外交场合。
释义
1、跟别人相见。2、与贵宾、朋友等相见。
出处
南朝宋 · 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例句
1、会同朝见。
南朝宋 · 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 建武 ﹞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 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2、跟别人相见。
唐 · 令狐德棻《周书·王褒传》:“白云在天,长离别矣,会见之期,邈无日矣。”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未即会见,千万珍重。”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幸会见表叔,
失敬了。
冰心 《晚晴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一次的会见,就给我们以毕生难忘的印象。”
3、有时用于外交场合。
《
光明日报》1989.2.26:“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布什总统 。”
4、将会见到。
唐 · 房玄龄等《晋书·索靖传》:“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
中耳!’”
元 沈禧 《一枝花》套曲:“会见
悬鱼袋,行看佩
虎符。”
外交活动
简介
会见是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活动。拜访会见重要人士,或是客人会见主人,常称为拜会。会见君主,有时为表示恭敬可用拜见、觐见。职务、身份高的人会见客人,特定情形下可称为接见或召见。现一般不作上述区分,多称为会见。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
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
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指一般
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
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
外交使节到任和离任),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一般均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
座位的安排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也有的会见采用会谈桌形式。
具体工作
(一)提出会见要求,
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告知对方。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回复,约妥时间。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二)作为接见一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将会见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作为前往会见一方的安排者,则应主动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三)准确掌握会见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安排。主人应提前到达。
(四)会见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如双方人数较多,厅室面积大,主谈人说话声音低,宜安装
扩音器。会谈如用长桌,事先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中外文
座位卡。
(五)如有合影,宜安排在宾主握手之后、会见之前,合影后再入座。合影一般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人员身份,也要考虑场地大小,能否都摄入镜头。
(六)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候。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
(七)会见会谈开始后,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
均应退出。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后逗留几分钟,然后离开。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