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开四,笔名夏文、晓西。男,1945年生,四川
泸州人,中共党员。
个人经历
1960年至1963年,在泸州一中读高中;
1963年,以川南地区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
1968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大荒部队农场,后任吉林省
四平市宣传站干部;
1971年至1978年,在
四川省泸州市第五中学任教师。
1979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生,师从郑朝宗先生,开始研“钱学”。 何开四的研究生论文题目是《钱钟书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在答辩后宣读何开四的论文评语时,
周振甫先生写道:何开四论述《谈艺录》“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极为精辟,对钱先生美学思想之“希声”而为“大音”当有昭若发蒙之用,仅此一章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而足有余。何开四在原论文基础上写出了《碧海掣鲸录》的钱学研究专著。导师郑朝宗在序言中称其“精力充沛,辩才无碍,颇有其乡先贤苏长公之风。”
1982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四川省作家协会工作(期间,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直至退休。
2015年4月22日,被聘为
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他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作家,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鲁迅文学奖评委,
茅盾文学奖评委,全国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骏马奖”评委,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顾问。曾任《
当代文坛》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职。何开四与
魏明伦、
苍山牧云3人被《中华辞赋》杂志合称为“辞赋三大家”。
人物言论
1.写赋要有劲,三十多岁就没有力气了,怎么能把赋那么宏大的气势发挥得出来?
2.碑赋提升的精神反过来对人的激励作用注定着它强大的生命力,也符合盛世写碑文的历史传统,必将成为显学。
3.邀请我写赋的人很多,让我为家族或者个人写赋的邀请,我都一概拒绝。因为“哀乐虽为私情,文章则是公器”,是知识分子恪守准则。
4.我最欣赏钱钟书的一段话:一生中最讨厌的就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开些不三不四的会,花些不三不四的钱,写些不三不四的文。
5.除了在语言美感上有感染力之外,更要注重思想意蕴的传达。没有思想的赋,词语再堂皇,也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社会评价
厦门大学教授
郑朝宗这样评价何开四的文辞风格:“精力充沛,辩才无碍,颇有其乡先贤苏长公之风”;
钱钟书评价何开四的“钱学”研究:“略翻一遍,极见穿穴贯通,可佩也,亦可畏也。”
巴蜀文化研究学者
伍松乔对《巴蜀文化赋》评价:“‘沧海毕,巴蜀立’,短短6个字便厘清巴蜀渊源”。
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主席、美籍华人冰凌先生评价何开四:“天下写赋第一人”。
个人作品
著作
1982年,何开四在厦门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撰写了10万字的研究生论文《钱钟书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内第一部钱学研究专著《碧海掣鲸录》,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海内外近百家报刊发表文章予以高度评价。
何开四任《当代文坛》主编期间,撰写了大量当代文艺批评文章,后结集《批评与探索》一书出版。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集《血染的风采》《藏医大师措如才郎》以及诠释学以致用的《制胜十三韬》等各类著作十余种,累计300多万字。
撰有《巴蜀文化赋》《成都赋》《大地赋》《中国农业赋》《白玉赋》《川菜赋》《中华钱币赋》等100多篇碑赋碑赋。其中,《大地赋》《中国农业赋》分别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和中华世纪坛刊刻展出,《中华钱币赋》为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华辞赋》杂志将魏明伦、苍山牧云以及何开四合称“辞赋三大家”,何开四被海外学者冰凌誉为“天下写赋第一人”。
除从事理论及编辑工作外,还广泛涉及各门类的文艺创作。电视作品主要有10集音乐史诗片《长征组歌》、16集大型电视片《古堰长流》、35集四川旅游风光片《魅力天府》、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百年巴金》、纪录片《决战贫困》等,累计近百集,大部分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担任多次大型文艺晚会的创意及总撰稿,代表作为《四川国际电视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大唐华章》《巴蜀华章》等。
长于文化策划,四川省大型雕朔《巴蜀文化墙》《国窖文化广场》《构建泸州水路双城设想》等均为其撰写的创意文案。
主编
主编了《四川建国50年文学作品选·评论卷》、《四川中青年作家评论集》等多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