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榜
原湖北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
何耀榜(1907年或1909年—1964年10月20日),原名何耀忠,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王家庄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罗山独立团团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二二二团团长,罗(山)孝(感)(黄)陂特委书记,光(山) 麻(城)特委书记,红军游击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鄂皖特委书记,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鄂东地委军事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鄂东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新四军第五师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五师特务旅政治委员,第五师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前)中原军区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副旅长,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副书记,大别山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协湖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著有《大别山上红旗飘》。
人物生平
何耀榜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宣化店起义后历任赤卫军班、排、连、营长及罗山独立十二团团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何耀榜因身负重伤留下。11月,红二十五军重建,何耀榜任七十四师二二二团团长。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鄂东北道委组成以徐诚基为书记、何耀榜、吴光陆为副书记的罗(山)孝(感)(黄)眩特委。12月重建红二十八军,何耀榜、吴光陆、罗厚福等组建红二十八军罗山独立团及特务一营、二营,坚持在礼山、罗山、黄安一带进行游击战争。1935年夏秋之间,国民政府用“烧山倒林”的凶残手段对鄂东北红军进行“围则”。何耀榜依靠群众,昼伏夜动,相机打击敌人。
1936年8月何耀榜与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会师于河南商城。何耀榜改任皖西特委书记、八十二师师长兼政委。1937年7月高敬亭派何耀榜为中共鄂豫皖地区谈判代表,向卫立煌提出国共谈判建议。卫立煌一面表示接受谈判;一面又调集王学森之三十二师和安徽省保安团,对高敬亭、何耀榜部进行包围,妄图给谈判施加压力,以达到其限制、削弱和最后消灭我军的目的。何耀榜有理有节、坚定灵活地与之周旋。7月27日与卫立煌的代表刘刚夫在岳西县达成停战协议。按照协议,红二十八军驻防于七里坪宣化店一线。停战实现后,何耀榜调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8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历任鄂东地委军事部长,鄂东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新四军第五师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鄂豫边区第一军分区司今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豫东南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6月任中原军区独立二旅副旅长。中原突围,何耀榜再次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蒋介石调集30多万正规军和地方部队,对鄂豫边区进行残酷的“清剿”。独二旅根据中央指示,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坚持:一部转战新春、黄梅、广济,一部开赴黄冈、罗田、添水、麻城:一部由何耀榜率领返回孝感、黄、黄安一带,构成输角之势,遥相呼应,互为声援。何耀榜率部回鄂东北后,一度同党中央联系中断,乃与刘名榜一起组建大别山区工作委员会。何耀榜任书记、刘名榜任副书记。是年春节,敌人在七里坪召开所谓“庆功大会”,炫耀其反共功绩。何耀榜带领战上4人,一举击毙国民党7县联防指挥部副主任杜玉成及其他反动头子数人。一月后,毛泽东主席派郑值惠进山与何耀榜取得联系。自此,大别山区工作委员会及其领导的游击队,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继续坚持战斗。
1947年8月29日刘邓大军进抵七里坪,何耀榜率队前往迎接,与之会合,任刘邓大军随军参谋。1948年初,全国战略反攻开始,刘、邓首长串军北返,何耀榜第三次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解放后,何耀榜当选为湖北省人民代表,省政协一、二、三届副主席。1964年10月20日病逝。
主要事迹
白手起家 找大地主“借”枪
1938年秋,武汉沦陷。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何耀榜提前结束在延安的学习生活,重返鄂豫皖边区,奔赴抗日前线。
何耀榜在宣化店王家庄活动了几天,通过老党员、老朋友的线索,经多方联系,找到了“钱侉子”,这个“钱侉子”就是钱运华。此人曾是早年红二十八军设立的七里坪税务所干部,日本人来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钱运华听说何耀榜要拉队伍,立即从床铺底下取出一个旧布袋,里面装着875块现洋。虽然不多,经费终于有了着落。经过几天的奔走,老党员刘清翼最先送来3个新兵,几天后,又有10多人汇聚到何耀榜身边。队伍渐渐地扩大,当务之急就是武装队伍。何耀榜想,早年闹农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尖锐对立,都有自己的武装,藏在民间的武器并不少,可是到哪里去找呢?
“借枪!”何耀榜眼前一亮,脑海里闪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曾伯龙,在红军时期曾组织地主武装与何耀榜领导的农民武装对抗,手上欠下了几笔血债。但他为人也有一丝正义感,好打抱不平。日本人控制宣化店后,为非作歹,杀人放火,他也愤愤不平。
一天傍晚,何耀榜带着两名战士登门来找曾伯龙,打消顾虑后,他从西安事变讲到国共和谈,从日本人入侵讲到保家卫国,随后话锋一转,向曾伯龙说道:“国事如此,我们正在组建抗日队伍,武器不多,今天特地来向你借枪,抗日成功后一定奉还,你抗不抗日?”。曾伯龙知道何耀榜是回来组织抗日武装的,便点了点头,随即到卧室内取出一条步枪,又从腰间摸出一把手枪,对何耀榜说:“我对抗日可是真心的,防身的家伙都拿出来了。”曾伯龙还透露,“国军撤退的时候,风急火忙,在后山里掩埋了一些枪支。只是天长日久,日晒雨淋,不知道这些枪还管不管用?”
“不管怎样,还是取出来看看。”何耀榜与曾伯龙一言为定。在知情人的指引下,何耀榜带人在后山沟里果然取出了36支步枪。
其后,何耀榜灵活运用统一战线的法宝,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争取中间派,孤立顽固派,不断壮大党领导和影响的抗日武装力量,使这一带的抗日运动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1939年5月,鄂豫皖区党委书记郭述申指派程坦到达六大队,组建鄂东地委,程坦任书记,何耀榜任军事部长兼鄂东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何耀榜直接领导的鄂东抗日游击总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发展到300余人。
钻山洞打游击 左腿溃烂被锯掉
1943年6月,鄂豫边区党委决定,从鄂东军分区划出豫东南军分区,下辖5个自卫团约6000人,主要活动于罗山、礼山、经扶、光山等县,俗称罗礼经光地区,何耀榜改任豫东南军分区司令员。
这一带是日伪军残酷“清乡”“扫荡”的重灾区。1941年至1943年间,日伪军先后进行了大小70余次“扫荡”,炸死炸伤无辜百姓3000余人,老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扫荡”,何耀榜仿照三年游击战争时便衣队的组织形式,在豫东南各地建立起10至20人的抗日自卫队。他们不脱产,平时务农,战时参加游击。这种组织形式配合军分区部队有效地抵制了日伪军的“清乡”和“扫荡”,先后拔除河口、宣化店沿线日伪军据点10多处。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中原解放区虎视眈眈,进而调集重兵团团围困,举世瞩目的中原突围拉开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独二旅既要独当一面,阻止数倍于己之敌的强势进攻,掩护主力向西转移,又要甩掉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就在这时,何耀榜调任独二旅副旅长,加强这支部队的组织领导。独二旅掩护主力西去而自身突出重围后,中央命令这支部队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何耀榜坚决执行中央命令。面对强大敌军的严密封锁包围,独二旅不得不分散游击、各自为战,完全便衣化。何耀榜收拢几支失散的队伍,重返鄂豫边界的天台山,坚守中原战略阵地。
1946年初冬,国民党军调集一个正规旅和四个保安团近万人,把天台山分割成数块,逐个山头搜捕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国民党在加强军事“清剿”的同时,重金悬赏何耀榜的人头,甚至押着他的亲属上山喊话,企图瓦解游击队的斗志。
在敌人的“围剿”“扫荡”下,何耀榜和同志们一起住山洞、盖树叶、吃野草,带领革命力量在深山荒野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坚贞不屈得与敌人周旋、斗争。何耀榜居住的山洞,坐落在对天河边的悬崖峭壁之上,泉水飞流直下,把洞口遮得严严实实。何耀榜风趣地对身边的战士说:“我们是水帘洞中的孙大圣,敌人到处吹嘘独二旅被打垮了,是造谣,是蛊惑人心。有我们这些人在战斗,独二旅就还存在,就没有垮。”
长年钻山沟、爬山洞、立风雨,何耀榜染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病。 入冬以来,雪中卧,冰上睡,何耀榜的关节炎发作了,脚趾也被冻坏,加之天寒地冻,左腿开始溃烂,逐渐失去知觉。站立的时候,他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紧要关头,只能靠警卫员背着转移。当时没有医药治疗,只能凭着意志和体力,抵抗疾病的折磨。
何耀榜坚持游击一年多,终于迎来刘邓大军。此时已是1947年9月,他的腿伤再不截肢就会危及生命,随军医生决定为他做手术。术前,何耀榜提出:“要截肢,只能在膝盖以下”。医生们说,只有在膝盖以上截肢,治疗才有把握。但何耀榜恳求:“高位截肢了,往后我怎能骑马,怎能指挥打仗!”医生们很感动。手术在异常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何耀榜疼痛难忍,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医生只好加大麻醉药剂量,两名参与手术的年轻人将木锯切进肌肉,像锯树木一样来回拉动。两个小时过去了,手术终于完成,医生已是泪眼朦胧。因麻醉药剂量过大,何耀榜第三天才苏醒过来。
1948年5月,中原地区的形势开始好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任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陈毅得知何耀榜的病情,指示鄂豫解放区把何耀榜送出大别山。在罗田县韮菜河的山沟里,地委书记李友久找到了野战医院。何耀榜睡在担架上,泥巴和稻草裹在破衣服中,长长的头发连着胡子,此情此景,同志们感到十分心酸,同时对这位长期坚持在大别山战斗的老同志感到由衷的敬佩。陈毅司令员特地看望何耀榜,称赞他是大别山的传奇英雄。
主要作品
1959年在其夫人苏波配合下撰写革命回忆录《大别山上红旗飘》。
参考资料
何耀榜-中共信阳党史网.信阳党史网.2021-05-08
湖北党史人物 政策杂志社.政策杂志社.2022-08-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2 22:3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