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佘双好,男,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所所长。曾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主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发展心理学专题,人格心理学专题,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现代德育课程论》、《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等,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等10多部。主持课题12项,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课题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和方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课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大学生民主与法制观现状及建设措施研究”、“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模式研究”、“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德育原理》主要成员。获奖情况:《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作为主要参与者《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人物介绍
佘双好,1987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200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获法学博士。1995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外德育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外德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02年获武汉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03年湖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人物简介
男,1964年11月生,法学博士,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道德发展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讲授课程: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等。主持课题12项,主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课题“大学生民主与法制观现状及建设措施研究”、九·五课题“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模式研究”、十·五课题“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德育原理》主要成员。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现代德育课程论》、《随时光而去》等,主编《毕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等10多部。学术兼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
主要论文
1. 第二届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综述,《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合著,本人排名第一。
2.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青年研究》1998年第4期。合著,本人排名第三。
3.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方向与道路,《科教兴国动员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教育部社政司办公室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关条款学习问答“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广大青年和大学生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希望和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一问时主要引述本文观点,参见《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1999年第4期。合著,本人排名第一。
4. 高校学生民主与法制观现状及健全措施,《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公告》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本人排名第一。
5. 新时期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思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刊物编。
6. 高校德育应如何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1期,合著,本人排名第一。
7.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青年研究》1999年第3期。本文被收入台湾屏东师范学院编《两岸大学生文化交流――校园论坛论文集》。《青年研究》1999年第11期《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变迁的几点思考》把本人提出的青年价值观念发展时期的划分作为一种研究的模式。
8. 台湾地区大学生思想道德特点分析,《青年研究》1999年第11期。本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9. 新时期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定位与拓展,《武汉大学学报》首届德育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999年1月出版)。
10.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3期。
11. 素质教育与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江汉石油学报》2000年第2期,合著,本人排名第一。
12. 大学生恋爱中的性问题及教育对策,《青年研究》2000年第5期。
13. 隐性课程与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光明日报》2000年5月31日。本文被收入《自考校园文化建设纵横谈》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4. 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德育创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第7--8期。
15. 让我们和考试愉快相处,《湖北招生考试》2000年第6期。该文主要观点被《武汉晚报》2000年6月26日摘登
16.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流派德育课程理论的特征与局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17. 失眠的大敌是对睡眠的恐怖,《湖北招生考试》2000年11期。
18. 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与发展探析,《武汉大学学报》第二届德育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19.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0.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性质与教学法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第3期。
21. 德育何以可以用课程来教,《武汉大学学报》政治科学论丛2001年。
22. 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基本特征及发展走向透析,《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本文被全文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联合编《青年塑造未来》一书中。本书为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反映各国青年状况的资料书。
23.中国传统教学方法及其现实价值,《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24.性健康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武汉晚报》2002年4月14日A21版。
25.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力作,《中国教育报》2002年5月15日第3版。
26.素质教育与现代德育课程建设,《武汉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2002年10月版。
27.现代德育课程基本理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12期。
28.注重德育课程研究—探讨现代德育新模式,《中国德育》2002年第12期。
29.儒家德育课程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伦理学研究》2002年第2期。
30.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及其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1期。
31.性安全教育·性纯洁教育·爱情教育,《青年探索》2003年第1期。
32.社会转型期“未成熟游民层”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青年研究》2003年第2期。合著,排名第2。
33.苦难是一所好学校,《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第3期。
34.现代德育课程基本特征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4期。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35.西方德育课程思想演变的基本理路,《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4期
36.实践德育课程基本构想,《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第5期
37.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9期,合著,排名第2。
代表性著作
1.《现代德育课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导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中国道德文化》,参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4.《“两课”教学法研究》,参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5.《思想道德修养》,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修订本)。
6.《高校灵魂工程》, 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7.《“两课”教学法实践探索》,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版
8.《思想道德修养》,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出版图书
科研项目
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2002-2004),2万。
2. 湖北省教育厅五年规划项目“‘两课’教学法研究”(2001-2005),课题经费0.8万元。
3.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两课’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实践研究”(2001-2004)课题经费1万元。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2003-2005),课题经费5万元
获得获奖
1.高校德育应如何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2000年获湖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2.当代大学生入学动机探秘,1998年获第三次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专著二等奖
3.综合性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获武汉大学1999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对外交流
1.美国桥港大学,参加国际道德教育基金会组织“人格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5月30-6月10日
2.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悉尼、堪培拉,文化交流项目,2000年9 月22-10月5日
参考资料
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1 11:21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