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毕业于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
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曾任职于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2013年7月起任职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发表论文已经在《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政法论坛》、《法学》、《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法制与社会发展》、《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浙江学刊》、《人大复印资料》、《
公法研究》、《求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一本、主编教材一本。主持浙江省规划课题一项,主持校级重点课题一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次。获省级教坛新秀奖一次。
工作经历
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
1991年8月至1997年8月任职于浙江
衢州化学工业公司、协和石油集团
(中国)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1997年9月至2000年3月,就读于
浙江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00年4月至今,任教于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负责人。
2001年6月破格评为讲师。
2005年2月入选 “
浙江工业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学术骨干)培养计划”。2005年6月入选“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2005年9月破格评为副教授。
2008年获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
2009年3月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2年1月评为教授。
2012年5月评为博士生导师。
2013年7月调至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主攻方向为行政法学、宪法学以及法理学。
主要贡献
1、《法律责任概念的形式构造》,载于《
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
2、《对作为行政诉讼“通道”的功能性概念的再思考》,载于《
政法论坛》2005年第一期,第一作者。
3、《行政法律责任的规范分析——兼论行政法学研究方法》,载于《
中国法学》2004年第五期,第二作者。
4、《宪法权利的逻辑构造——分析法学的诠释》,载于《法学》2005年第三期,独立完成。
5、《私法纠纷解决机制在行政法上的运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理论原型、妥当性及其影响》,《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07年第7期转载,原载于《
法治研究》2007年第4期,独立完成。
6、《行政处分与民事法律行为之关系——作为规定功能的法概念》,载于《法学》2007年第7期,独立完成。
7、《法律责任概念的双元价值构造》,载于《
浙江学刊》2005年第一期,独立完成。
8、《行政法律行为理论的梳理与界别》,载于《求索》2004年第九期,独立完成。
9、《“乡土社会”中的法治行政》,载于《宪法与国家机构改革》(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会年会论文)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独立完成。
10、《具体行政行为概念与行政处分概念的比较分析》,载于《
公法研究》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独立完成。
11、《论行政法律行为》,载于《
中国法学》2001年特刊号,第一作者。
12、《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实证分析》,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二期,第二作者。
13、《法律职业的危机与出路——评Rhode的“为了正义:重整法律职业”》,载于《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
14、《东方人厌讼吗?———对当代中国、日本低诉讼率现象的分析与思考》,载于《
社会科学家》2000年5月,独立完成。
15、《论行政强制措施的合理定位》,载于《行政强制与行政程序研究-——1999年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实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二作者。
16、《对中国行政法行政强制措施的置疑与思考》,载于《
法学论坛》 2001年第五期,第二作者。
17、《行政许可的逻辑结构——分析法学视角的解读》,载于
刘恒主编:《
行政许可与政府管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二作者。
18、《行政法律责任研究中的方法论思考》,载于《法制日报》理论版2003年12月15日,第二作者。
19、《大陆法系司法判例形成之背景及条件》,载于《明镜周刊》2000年5月13日版,独立完成。
20、《对违反法定程序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于《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五期,独立完成。
21、《“个人自由”与“人性尊严”——美国与德国宪法人权保障基础原理的比较》,载《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9年第一期。
出版图书
学术兼职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浙大公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法治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之江立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双聘'教授
国家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个人荣誉
2013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2008年获浙江省教坛新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