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即佛教三宝。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
佛宝、
法宝、
僧宝。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
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
法界、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
三藏十二部经及
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
沙门。
佛宝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
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
于无量
阿僧祇劫,不惜身命,勤修
六度万行圆满,获
一切种智,具足一切
胜妙功德的
佛果者。此佛身有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
无漏功德所依,为
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
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
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属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成就
佛果的诸佛具足
十力、
四无所畏、
十八不共法、
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综言之,即是智、断、恩三德。
智德,指佛的智慧圆满。
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
具足
佛身、
佛德的
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法宝
诸佛之教法是为法宝,此亦有三个要素。
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诸佛的教法就像
甘露法雨,能除灭一切毒热尘秽,滋长一切善法种子,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槃解脱果实。
2. 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即
四念处(
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灭、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起。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轻安觉、舍觉、定觉、念觉。
八正道: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正念、正定。
共有三十七支人道的修行方法,作前项清净法宝的方便助成,由此能证得清净法身。
因为众生的根行不等,
摄受的法门就有千差万别,但可概分为
四悉檀教学法。
世界悉檀:即运用世间
凡夫的思考方式、感觉、观念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比如说持
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
五逆十恶便下堕
三涂等。
为人悉檀:即依据众生各别的
根机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
善根,而逐渐的悟入佛法正知见。
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的烦恼、应病设药,如对治贪欲修
不净观,对治瞋恚修慈心观,对治愚痴修
因缘观,对治昏散修
数息观,对治我执修界分别观,对治
业障修
念佛观。
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说、文字,直显诸法实相的理体,令利根众生顿悟
第一义。
前三种为
权教,后一为实教,循循善诱,成就了
十二分教,使一切众生“闭恶趣门,开涅槃路”,得证解脱。
4. 佛法的六个特质
Svakkhato(现见)-(1)简单而且定义清楚,每个人都可以修练,不会有任何疑惑。(2)修习正法的成果可以在此生当下看到,不必等到以后或来世。
Sanditthiko(离炽燃)-修习正法后,必然可以达到烦恼的完全去除。
Akaliko(应时)-正法可以在每一个行往坐卧之中实践,不待时节。
Ehi-passiko(引导) - ehi“来”passiko“看”,正法邀请你来亲自求证,亲身体验真理。
Opaneyyiko(唯此见)-这条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目标:解脱所有痛苦。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内所证)-能让来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智慧和理性,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之内体验到真理。即正法具有“普遍性”。
僧宝
依著上述诸佛之教法,
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是为僧宝。那么何谓出家沙门?何谓如实修行?
沙门,为梵语音译,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论佛教或外道,都称做沙门,此处专指佛教的出家众为沙门。如,是契合。实,是真实。真实的教法,能契合真实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断一切诸恶,摄一切诸善,就是如实修行了。而僧宝也可略分为三种:
义僧:即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
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祐福田。
贤圣僧:为见道位以上的贤圣。若在
小乘,指证得
初果以上的境界,
大乘指初
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福田僧:指在
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稳快乐,所以是众生
种福田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