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黑龙江省东北部,
松花江下游南岸,
佳木斯市区北端。清末民初,由于
哈尔滨——
黑河——
漠河航线运距太远,船舶往返需半个月以上,除开江后和封冻前的一两个航次派专船为金矿服务外,整个通航期的正常运输,均采取分段运输的办法,即通过
哈尔滨——佳木斯线、佳木斯—
—黑河线、
黑河——
漠河线的衔接,把大批货物、粮食和生活日用品用船舶运往
黑龙江、
乌苏里江各口岸。在这条水路运输线上,佳木斯港所处的地理位置恰恰起到中转港的作用,而且沙俄从松花江流域掠夺农副产品也通过
佳木斯港中转运至黑龙江俄岸各港口,故使佳木斯这个1912年仅有一条街道的小镇日渐兴旺起来。1929年佳木斯镇内有粮栈60多家,有的大栈紧靠江边,便于装船。当年出口粮食13.5万吨,进口杂货、木材、煤油等2万吨上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佳木斯港逐步建成较大的水陆换装的枢纽
港口,承担
松花江、
黑龙江、
乌苏里江沿江数十个市县、国营农场、林业局的物资运输和中俄贸易物资水陆中转换装任务。有煤炭、粮食、木材等4个作业区和4条铁路专用线,千吨级泊位13个,起重、装卸、输送机械设备80台组,机械化装卸率达85%以上,1988年
货物吞吐量134万吨。1989年7月1日批准为对外开放港口,接运进出口外贸物资3.4万吨。1990年4月,开辟佳木斯至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国际客运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