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功不如使过(拼音: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
索卢放传》。
成语出处
南朝·宋·
范晔《
后汉书·
索卢放传》:“更始时,使者督行郡国,太守有事,当就斩刑。放前言曰:‘今天下苦毒王氏,归心皇汉者,实以圣政宽仁故也。而传车所过,未闻恩泽,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愿以身代太守之命。’……使者义而教之,由是显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使功不如使过”。
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称帝以后,实施着比西汉更残暴的统治。过了十几年,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大起义,起义军推翻了王莽的新朝,拥立汉朝皇族同姓人刘玄做皇帝,称为更始帝。
那时,东郡有个人姓索卢,名放,在郡里做个小小属官。由于王莽所用官吏不给俸禄,听任他们贪暴致富,这个东郡太守的贪赃勒索也相当厉害。更始帝上台以后,很想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就着手恢复、行使所有政权的职能,他派了一个使者到东郡视察地方官的政绩。
一些受过太守敲诈的人就纷纷向使者告发,经查证,太守贪赃数额确实很大,依法应当处以死刑。太守后悔莫及,眼看死期一天一天临近,没有办法可以救自己。
索卢放来到使者下榻的地方,同他进行了一次私下的谈话,他说:“天下百姓之所以痛恨王莽,归心汉朝,实是因为汉朝的政策宽大仁慈的缘故。现在更始帝刚刚坐上皇位,派您来这里,没有施加恩泽,却先查处太守,是不是有欠宽容呢?”
使者听了,没有作声,索卢放又说:“他是罪有应得,但是这样严厉处分,会不会使全国的官员们都惶恐不安,会不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呢?何况,像太守这样的官员不是少数,他们的做法,是王莽时期政策所允许的啊!您难道没有听到过‘使功不如使过’的说法吗?从前秦穆公不因百里孟明在崤之战中全军覆没的过失而责罚他,仍然继续重用他,结果百里孟明帮助秦国在西戎称霸。你不认为这样做是明智的吗?您如果一定不肯放过太守,我愿意代替太守去死,请动手杀我吧。”
使者听完这番话,对利弊得失反复衡量,不由十分佩服索卢放的见识和义气,于是决定让那个太守继续留任。
太守感激不尽,从此用心改过,不敢懈怠,使地方上秩序井然,政通人和。索卢放也因此名声显扬。
成语寓意
古语有云:“器量须宽,心境须宽。”待人要诚信,将心比心,诚实守信,“不行春风,难得春雨”。成语告诉人们,为人要宽厚,宽以待人、宽宏大量,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他人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成语运用
“使功不如使过”指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分句。
后晋·
刘昫《旧唐书·李靖传》:“(许)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李)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俘获五千余人。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明·
张四维《双烈记·女戎》:“(旦)相公明日与兀术交战,正当用人之际,乞看妾面,且饶他这遭,况使功不如使过,着他带罪杀贼,未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