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是指为防止因水资源不恰当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坏,而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措施的总和。
概念
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百分之九十七为海水,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呢,只有百分之三,而淡水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八为冰川淡水,很难利用。因此,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胁。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量不断提高导致了有限的淡水资源更为紧张。为了避免水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
原理
水资源保护的核心是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化规律,调整和控制人类的各种取用水行为,使
水资源系统维持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以达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水资源保护不是以恢复或保持地表水、
地下水天然状态为目的的活动,而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合理、更科学的问题。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保护工作做得好,水资源才能永续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科学合理了,也就达到了保护的目的。
水资源保护工作应贯穿在人与水的各个环节中。从更广泛地意义上讲,正确客观地调查、评价水资源,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都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些工作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水资源保护主要是“开源节流”、防治和控制水源污染。它一方面涉及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平衡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涉及各地区、各部门、集体和个人用水利益的分配与调整。这里面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经济学和社会学问题。同时,还要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就这一点来说,水资源保护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
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使水资源在使用上不致浪费,使水质不致污染,以促进合理利用水资源。主要保护措施有:
农业措施、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和工程措施。
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4世纪,波斯地区居民就有不向河里撒尿、吐痰,不在河里洗手等规定,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水资源保护。现代的水资源保护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初期的水资源保护,主要是防治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以病原体为主的生物污染。18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英国伦敦、德国汉堡等),因饮用水源遭到生物污染,霍乱、痢疾等疾病多次暴发,广泛流行,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进行了初始水源保护,并发展了简易的水处理设施和技术。产生革命以后,城市污水(特别是工业废水)迅速增加,污染物成分日益复杂,水污染日趋严重,而且波及的范围很广。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的河流和湖泊污染非常严重,成为社会公害。例如,欧洲的莱茵河几乎成了欧洲最长的下水道;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陆续发生了几起水污染事故。1972年官厅水库水质明显恶化,直接影响到北京市的饮水卫生。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了跨部门、多学科的研究。研究人员从污染源调查入手,进行了水体环境质量研究与评价,研究了污染物在水体中变化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果。随后,又相继开展了白洋淀、蓟运河、松花江上游等水资源保护的研究。70年代后期,中国的水污染治理开始由单源的废水、废气、废渣治理进入到区域防治、综合治理阶段。长江、黄河成立了水资源保护机构。80年代后,开展了水环境背景值、水环境容量、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迁移转化等研究,丰富了环境水力学和环境水化学的内容。水处理技术自80年代以来,各国对单元处理技术和配套设施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中国对各种类型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污染防治技术开展了持续公关和示范研究,自主开发了一批水污染单元处理技术,投入上百亿元资金建成了数千套水处理工程。
现状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我们要加强
保护水资源意识,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眼泪!
资源概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首先是农业干旱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其次是城市缺水。中国城市缺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同时,农业灌溉造成浪费水,工业用水浪费也很严重,城市生活污水浪费惊人。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根据我国环保局的有关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才趋势,水源污染日益突出。大型淡水湖泊中大多数湖泊处在富营养状态,水质较差。另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部分指标超标,污染问题每况愈下。由于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的坍塌和沉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地质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海洋的污染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东海污染量最重,唯有南海的水质还较好,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水资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是水环境污染主要源头之一,虽然我国对工业废水加强加大了处理,但污水的排放量还在不断的增加,导致水环境也不断恶化。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形成污染的关键,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不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还对空气、地下水、河流等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会渗入地下,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
(2)农业方面引起的水污染 随着我国的污染情况不断恶化,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自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对土壤和地下水,以及河流、湖泊都带是不小的污染危害。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
(3)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 我国人口多,居民的生活垃圾量大,由于生活的垃圾的再利用效率低,大部分垃圾只有堆放在土地上,不仅占据了大面积的土地,还会产生各种病菌,这些病菌会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导致环境污染,威胁饮水和农产品安全。
水域纳污能力分析
水体的纳污能力与水体功能、水环境执行标准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关。自净能力是水环境本身的一种特有功能,研究水体自净能力,确定水域环境功能和环境容量是分析水域纳污能力的基础。
长期以来对水环境污染源控制采取的是以浓度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参见排放浓度控制)。单一浓度控制虽然对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水质继续恶化,水环境目标难以实现。单纯的浓度控制达标管理,难以实现用较少的投资最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以较低的代价获取环境质量的改善,不利于对污染物实施全过程控制,不利于提高污染源控制与管理水平。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是浓度控制的深化和发展。总量控制已成为水质规划新思路。
水域纳污能力分析的一项基础工作。排污口调查是紧密围绕着水域纳污能力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内容有:排污口位置;污水来源及污水量;水质及其污染物排放通量;污染源治理措施及其处理效果;污染源评价确立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污口规范管理等。
保护途径
首先,国家要加强立法,将水资源的污染和治理写入法律。要强化监督和执法,以法律老控制污染,最终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污染控制,要注意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各行业进行污染监督,预防新的污染产生。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包括重要建设政策的评价,防患于未然,对危害环境的策略不得予以通过,不进行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建设。通过科学的评估,积极监督水污染的发生,科学开展治理活动,加强国家的生态保护。 其次,我们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要预防污染。首先要对工业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在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制定上面,由单一的浓度和污染指标的控制转向污染总量控制和各项污染指标严格控制相结合。由于我国的工业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
我们还要大力倡导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由于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国家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标,对水资源的使用量要加以限定,我们应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城市的废水要在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拿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节约、保护水资源。如果家里水管有漏水现象,要马上找人修理;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随便浪费水资源(如玩水枪,洗菜、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人人有责。我们要从点滴做起。
世界各国水污染防治发展的特点是从局部治理发展为区域治理,从单项单源治理发展为综合防治,即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利用现状、污染程度、净化处理和自然净化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求得整体最优的防治方案。英国晤士河、美国特拉华河等,都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复杂的水环境进行综合系统分析与模拟,对治理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花费较少的投资与时间,获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