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
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一、 什么是信息化教育
● 关于名称
● 关于定义
国内的称法:
* 影音教育(30年代前)
* 电化教育(30年代后)
* 现代化教学手段
*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
* 信息化教育
国外的称法:
* 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
* 教育传播(Education Communication)
*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 教育工学
电化教育定义:
定义一: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定义二: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育简介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完全而又个性的人,完全又个性的涵义是学识、智慧、情感、责任性、学习能力整合后表现出的状态。信息化教育是教育加了限定词信息化后的组合词,说明信息化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它有特定的目标;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各自有其特定的目标。比如大数学教育、大语文教育。信息化教育还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以后会融合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去,不再以单独的学科存在。
定义简释如下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
① 现代教育思想
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商情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② 现代教育理论。
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是4种学习理论和4种教学理论。这也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将在1.4节介绍。
③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基本精神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是与传统教育思想、理论相对而言的。传统教育思想、理论一般是指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及其所表现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理论对我国教育影响很大,特别是它的六个弊端,今天已成为深化改革的严重障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一般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思想、理论,赞可夫布鲁纳等是其主要代表。它的基本精神是 a.革除传统的六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b. 实现教学上的四个重心转移和四个最佳结合(从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与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
技术,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可分为物化形态的和智能形态的两类,前者又叫硬技术,后者又叫软技术
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三种技术:① 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② 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③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编码教学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典型代表。
开发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教材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也就是后面第五章和第六章要讲到的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电子版的教案,课件,试卷,电子书,素材,视频课堂,采用网站建设,教师交流的方式,实现互联网空间的零距离交流,一般在高考资源网中职教学资源网小学资源网中考资源网这类网站直接上传下载。
优化教育过程
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即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
信息素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是八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职业、融入社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的信息时代特有的教育方式。
习近平主席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节选
值此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出席会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各国教育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刘延东副总理对信息化教育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能以较低成本,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大所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可以使全球1.2亿 失学辍学儿童的“读书梦”不再遥不可及。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
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攻击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教育信息化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
今天的孩子,只要轻点鼠标,就有机会接触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还能在多样文明交流互鉴中,培养开放包容的精神,汲取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9:41
目录
概述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