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行业
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信息安全行业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行业现状综述
近些年来,全球网络威胁持续增长,各类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并呈现出:攻击工具趋于专业化、目的趋于商业化、行为趋于组织化、手段趋于多样化等特点。许多漏洞和攻击工具被网络犯罪组织商品化,大量进行地下交易以牟取暴利,使网络威胁的范围加速扩散。从网络犯罪的攻击对象看,信用卡、银行账户、网络游戏账户等身份盗用成为最易被攻击的对象,而针对特定公司或政府窃取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的攻击也在逐步上升。随着网络犯罪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获利能力的大幅提高,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使得网络威胁对全球各国用户造成的损失随着范围的扩散而快速增长。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针对各类网络威胁行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护、监管、控制能力,市场开发潜力得到不断提升。信息安全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用户认可的良性循环中稳步成长,本土企业实力逐步加强。安全产品结构日益丰富,网络边界安全、内网信息安全及外网信息交换安全等领域全面发展;安全标准、安全芯片、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不断增强。
市场需求方面,信息安全产品行业需求突出,政府、电信、银行、能源、军队等仍然是信息安全企业关注的重点行业,证券、交通、教育、制造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劲,为信息安全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小型企业市场及二、三级城市市场都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防火墙仍然是最大的细分产品市场,2010年防火墙/VPN市场规模为27.02亿元,占安全市场24.65%的份额,与此同时,UTM、SSL VPN、IPS、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等正在逐步打开市场,成为重要的信息安全需求品。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在安全理念、核心技术和主流产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仍不完善,国内产业联盟尚未建立,安全价值评估尚无体系等问题较突出;同时产业竞争边界扩大,潜在竞争者增多,平台软件厂商、互联网厂商、存储和网络设备厂商等纷纷加大对安全市场的投入,业内现有安全厂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格局;行业内的收购整合不可避免,缺乏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和独特商业应用模式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信息安全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
行业特点
技术水平特点
全球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日本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具有如下特点:
A: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可以分成结构性技术和解构性技术两大类,我国在这两类技术层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
B.安全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在信息安全主流产品(包括:防病毒、防火墙、IDS/IPS、漏洞扫描、加密、UTM、SOC等)方面,我国尚无真正能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国际化安全产品,在产品成熟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是在国内信息安全产品市场,国内企业能够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或与国外产品抗衡。造成产品层面差距的原因除技术差距外,主要原因在于整个产业的产品化能力和国际营销能力不足,产业链相关上下游行业的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C.安全技术迅速融入服务的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由于信息安全所具有的对抗特性、对信息系统的密切关联性、安全技术和产品应用的复杂性等等,使得安全服务在整个信息安全领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季节性特征
我国信息安全产品销售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我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下半年销售规模的比例一般占全年的60%以上。出现这种季节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主要用户仍较集中于政府部门、军队,以及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这些用户的安全产品采购具有一定季节性,许多客户在上半年进行预算立项、设备选型测试,下半年进行招标、采购和建设,因此每年的第三、四季度往往出现供需两旺的特点。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客户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安全行业的需求将趋于进一步成熟。未来随着证券、交通、教育、制造等新兴市场信息安全需求的强劲上升,以及中小型企业市场及二、三级城市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信息安全行业产品销售的季节性特点将会有所弱化。
周期性特征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受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驱动,是一个不断深入、保持平稳增长的过程;在网络信息系统面对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多样化的背景下,未来5-10年,信息安全产业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从行业发展历史以及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我国信息安全产业仍处于成长的早期阶段,尚未显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区域性特征
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仍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在2010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的区域市场结构中,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信息安全产品市场销售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的整体需求较大,市场份额分列前三位,合计占据了全国市场75.1%的份额。在未来三年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投入以及商业机会中,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仍将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预计仍将延续。
发展趋势
中国信息安全行业起步较晚,自本世纪初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萌芽、爆发和普及阶段),产业规模逐步扩张。尤其是近年来,各类网络威胁造成的损害不断增强,带动了市场对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另外,政府重视和政策扶持也不断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11.74亿元,同比增长20.23%。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针对各类网络威胁行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护、监管、控制能力,市场开发潜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市场需求方面,政府、电信、银行、能源、军队等仍然是信息安全企业关注的重点行业,证券、交通、教育、制造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劲,为信息安全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产品结构方面,信息安全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网络边界安全、内网信息安全及外网信息交换安全等领域全面发展。
近年来,受下游需求及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自2007年以来,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维持在15%以上的增速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丹麦等国的信息安全市场已步入成熟期,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的信息安全市场也呈稳步增长态势,竞争力逐步增强。从企业层面来看,Fortinet、Cisco、Juniper牢牢占据着信息安全市场前三的位置,国内信息安全企业虽有实力雄厚者,但与这三大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具有技术、品牌、人才和资金优势的厂商可能会成为潜在的行业整合者,行业内的兼并收购将不可避免。
国内信息安全投入占IT整体投入比重仅在1%-2%之间,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达到8%-12%,因此国内信息安全市场随着应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成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高,互联网商务化趋势明显,而信息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使得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的投入意愿加强,行业发展面临机遇。
此外,我国政府正从技术、标准、管理等多方面对信息安全产业施加更大的影响力。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客户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安全行业的需求将进一步趋于成熟,证券、交通、教育、制造等新兴市场信息安全需求还将大幅度的上升。在一系列因素的驱动下,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预计2011-2015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整体仍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至2015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4.27亿元。
影响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A.国家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维战略空间,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和发展中国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已经成为基本国策。
B.我国信息安全市场整体上正在走向稳定和快速健康成长,宏观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应用比较深入的行业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有效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成熟。
C.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政策以及以运营商、金融机构为代表的行业安全合规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行业风险管理正在走向规范化,合规审计等产品需求会快速增加,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
D.政府对自主安全产业的扶植政策,尤其是在政府采购上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产品的倾斜政策,将为国内安全产品厂商创造更好的产业生存和发展环境。
不利因素
(A).由于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规模相比国际先进国家仍比较小,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厂商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产业链整体的发展和提升。
(B).信息安全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速度快,厂商都面临不断保持技术核心竞争优势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C).行业应用的Web化和互联网化使得行业用户的资产和业务安全风险增加,需要一揽子的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对国内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外安全厂商正在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力度,在高端用户上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D).国内市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水平竞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市场和产业发展,对国产品牌的形象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20:39
目录
概述
行业现状综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