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营销,按照字面意思就是
经营和销售的综合行为,是我们经常说的市场营销的简称。西方市场营销学者从不同角度及发展的观点对市场营销下了不同的定义。
基本介绍
有些学者从宏观角度对市场营销下定义。例如,E.J.Mccarthy把
市场营销定义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又如,Philop Kotler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
多种定义
还有些定义是从微观角度来表述的。例如,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于1960年对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产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企业营销活动”。J.E.Mccarthy于1960年也对
微观市场营销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这一定义虽比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前进了一步,指出了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企业赢利成为公司的经营目标,但这两种定义都说明,市场营销活动是在产品生产活动结束时开始的,中间经过一系列经营销售活动,当商品转到用户手中就结束了,因而把企业营销活动仅局限于流通领域的狭窄范围,而不是视为企业整个经营销售的全过程,即包括市场营销调研、产品开发、定价、分销广告、宣传报导、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售后服务等。
营销定义
Philop Kotler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
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
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于1985年对市场营销下了更完整和全面的定义:市场营销“是对思想、产品及
劳务进行设计、定价、促销及分销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从而产生满足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这一定义比前面的诸多定义更为全面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产品概念扩大了,它不仅包括产品或劳务,还包括思想;市场营销概念扩大了,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包括赢利性的经营活动,还包括非赢利组织的活动;强调了交换过程;突出了
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从上面的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营销的定义是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的,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营销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和卖的关系了,营销的双方不再局限于一个是买家,而另外一个是卖家,而是一个由多方共同参与的,利益相互博弈的买卖关系网,这就是我们说的一种大营销的概念。
特殊性
在准确定义信用卡营销的内涵之前,先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可以更好理解为何信用卡营销有其独特的一面。
对顾客而言,他们所购买的某一样产品,并不是需要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提供的各种利益,或者说是某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信用卡不仅仅是一张卡片,而是包括核心产品、
有形产品及附赠产品等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就是我们说的信用卡可以先消费后还款,有形产品当然就是指的信用卡的外部设计,而附赠产品则是信用卡的
免息期或者
特约商户的一些较优惠的特别规定。
从信用卡产品的三个层次可看出,其具有不同于
一般商品的特点。信用卡要讲究的是
资金回笼,自己的循环会使得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保护。
服务性
信用卡属于服务业,有着服务业方面的产品特色。首先,
服务产品具有体验经济的属性,客户贡献最大化来自于客户本身对服务的满足和反复消费。其次,服务难以标准化,具有规格化的异质性或变异性等特征。最后,由于服务的无形性,普遍缺乏专利权的保护,容易复制,并造成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高技术性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应该归属IT 业,而不是金融业。信用卡是以信用为核心的各种信息的组合,通过对卡面设计、
信用额度、利率、
年费、
免息期、促销计划等进行不同组合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种产品。而信用卡的发卡、
风险控制、客户数据处理更是涉及大量技术。
风险性
由于信用卡的技术特性,在产品实体和消费环节易产生伪造、冒用、
恶意透支等问题。
多方性
信用卡业务涉及发卡行、
收单行、
特约商户、
信用卡组织等多方关系。而信用卡业务的运营更是作业系统、社会征信系统、发卡渠道等多方良性互动的结果。 由于信用卡具体其特殊性,那么从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出发,信用卡营销就是指通过激发和挖掘人们对信用卡商品的需求,设计和开发出满足
持卡人需求的信用卡商品,并且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使持卡人接受并使用这种商品,从中获得自身最大的满足,以实现经营者的目标。
包含内容
持卡人的需求
信用卡作为一种
信用支付工具,它具有
转账结算、存取现金、
消费信贷等功能,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往来,满足了
持卡人对转账支付完全、便利、快捷的需求,信用卡还能满足持卡人对
信用消费即
个人消费信贷的需求。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
内需不足,国家鼓励消费以拉动内需的市场背景下,持卡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就信用卡的营销来说,发现并设法满足持卡人对信用卡的需求便成为其开展营销活动的首要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社会交换过程
交换是
市场营销理论的中心。信用卡营销要能够顺利进行,其核心是要提供能够满足
持卡人以及
特约商户需要和欲望的信用卡商品和服务,并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进行交换与交易,从而实现交易各方的满意,使信用卡的营销活动得以最终完成。
整体营销活动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强调整体的营销活动,也就是说,不能把营销仅仅理解为推销或促销,或者把它当作一项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去看待,而应该把营销当作一项长期的、周密的、细致的、整体的工作来进行。因此,信用卡营销的手段应包括市场调研、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以及
促销组合的运作等等。
使顾客满意
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将“顾客满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加以考虑,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顾客满意之所以日益受到企业重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一个铁的事实:只有顾客满意,顾客才会成为企业的
回头客,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
忠诚顾客,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提高,合理的利润才能滚滚而来。
营销策略介绍
策略分类
在信用卡的营销领域中,相关的营销策略很多,比如价格营销策略,大量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策略等等。在特定的条件下,这些营销策略都对信用卡的营销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上面提到这些的营销策略也会导致出现低价竞争、重复低效和品牌区分度不高等问题。而这些往往都是由于信用卡营销的自身特殊性所造成的,这在之前的论述中也已经有所涉及。
成功的营销本身是人和商品的完美结合,这点在信用卡营销中也不例外,那么本文就着重从人和人之间的
关系营销以及商品需求和需求之间的
长尾营销来论述我国信用卡营销的策略问题。关系营销是长尾营销的前提,而长尾营销则是对关系营销的补充和深化。
(一)信用卡关系营销策略
含义及其重要性
关系营销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是关系双方以互利互惠为目标的营销活动;利用控制反馈的手段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系统。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
关系营销的逻辑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有意识的去发展和维持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一种共同信任和不断沟通的关系,而非那种时有时无的间歇性交流关系。正是源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营销对营销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营销学的重要变革,即从原来的以交易为基础的营销转变为以关系为重心的营销。20世纪80 年代的
交易营销重点在于个人销售;90年代之后的关系营销则把侧重点放在单个客户,试图建立顾客与公司之间的长期关系。这种转变的结果是营销的定义把重点放在了关系上,从之前提到的营销定义的变迁中不难得出佐证。
而在本文研究的信用卡营销领域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多方参与的特殊性,那么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不仅有传统的银行和客户的关系,还增加了
特约商户这一营销方,使得关系营销的内容更加复杂,问题也就更加突出了,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和研究。
进行关系营销
我们已经明确了关系营销的基本含义了,那么在信用卡关系营销中,主要由以下三个关系需要去营销,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首先是发卡行向分支机构并由分支机构向各基层客户经理的营销,接着是核心环节,也就是客户经理向客户进行营销,最后是发卡行如何向期望得到的
特约商户进行营销,当然最后的这个环节往往是一种双向选择过程。
(1)发卡行内部关系营销
在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中有一颗“毒瘤”,无效卡、
睡眠卡太多。为了抢占市场,各大银行纷纷给一线客户经理加大任务。激烈的市场环境,沉重的任务压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信用卡市场中
机会主义行为泛滥,无效卡、睡眠卡充斥整个市场。发一张卡的成本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大量的睡眠卡、无效卡,导致整个
银行卡产业因为机会主义行为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如何提高客户质量,降低发卡成本是每个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就牵涉到了一个指令发出方和指令的接收方之间能否形成一个良好互动关系的问题。
营销渠道就是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组织,他们致力于促使一项产品或服务能够被使用或消费。我们经常把营销渠道比喻成一个链条,由制造商,渠道中介和终端客户组成。我们想像一根自行车链条。如果这根链条只是两个环节加一个铆钉,那么想弄断这根链条就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这根链条很长,由多个铆钉联系在一起,想弄断这根链条就容易得多。因为每个环节都可能断开,环节越多,断开的概率就越大。营销渠道就好比一根自行车的链条一样,每个合约关系就好像链条中的铆钉一样把两个环节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环节越多,可能导致的目标偏差越大,营销效率就越低。
传统的信用卡营销渠道链条普遍比较长,从总行到一级分行,再到二级分行,再到支行,到网点,最后一级是一线客户经理。如此长的渠道链,导致渠道成员目标偏差可能性就很大,营销效率可能会降低。
总行希望营销效率提高,具体而言就是希望信用卡净增量要大,总的消费交易额要高。这是我们集体的目标,也是渠道链条最上段一级的目标。我们把这种目标定了一个总量,每年要信用卡净增量达到一个数量,总的消费交易额达到一个数量,接着我们把这个数量分解到一级分行。这种关系看来还没什么问题。让我们再看看渠道链最底层最后一个环节的目标。假如我是一个网点的客户经理,我每年要接到一个任务,假定为要发100张卡。这就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新增卡100 张。在总行这一层的目标还是净增量,还是交易额,到了一线员工就只有新增量了(新增量减去每年的销卡量为净增量)。新增量与净增量不是同一个目标,有个偏差在里面,而交易额这样一个对于总行如此重要的目标在一线客户经理考核时完全得不到体现。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总行与一线客户经理的目标不一致。这种目标不一致,会导致营销渠道效率的降低。同样,因为目标不一致,缺乏有效的监督,会使得
机会主义行为出现。
按照关系营销的含义,发卡行和客户之间就必须积极开展有益的互动和交流,营销将不再是简单的办卡、发卡的行为了。
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营销应该说是我国信用卡关系营销当中,做的最为出色的了,本身这也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效果的环节,一般而言,都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首先,广泛布局,这主要是指五大国有银行,网点多,分布广,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本身这些网点的存在,就使得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非常容易和必须,而其他的股份制银行,则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价格上的优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去构建自己的客户关系网络,也取得的有益的成果。
其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比如说交通银行的苏宁电器联名卡,在满足顾客透支消费的同时,还可以和联名商家共同推出一些特色服务项目,通常都会以积分的形式兑换成顾客喜好的商品再回赠给客户,这样便可以说是增进发卡行和顾客之间的经济往来,而经济上往来的频繁则增进了情感的沟通。
第三,对于
优质客户的培养,虽然用户基数规模是发卡行获利的前提,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规模已不再是未来获利的保障。于是。开发更多新客户的想法逐步被提供客户更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的观念所取代。像交通银行的
沃德财富(OTO),更是采用了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增加了客户的忠诚度,使得优质客户与发卡行之间建立了稳定的互信关系。
第四,开展一定程度的
交叉营销,目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
银保合作或者是
银证合作,让客户可以切身体会到与发卡行建立良好的关系之后,不仅仅可以解决银行方面的业务,更是可以为证券和保险领域的投资打下很好的基础。另外,五大国有行还代理着大量的
代收代缴业务,虽然这些业务盈利微薄,但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了银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得客户愿意与这样的银行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3)发卡行外部关系营销
所谓外部关系营销,就是主要指发卡行和
特约商户之间的营销问题,加强双方的信任和了解,使得更多的商户支持信用卡的使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信用卡给商户带去利益。然而,在我国,外部营销又有其特殊性,由于
中国银联的介入,不同于万事达和维萨这样的非盈利组织,使得我国的信用卡外部关系营销更加复杂。
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
林采宜博士透露,截至2005年7月底,我国受理
银行卡的特约商户34万家左右,仅占全部商户的3%。至2006年这一比例有所提升,但仍不足 10%。发达国家则普遍高达90%。
当前很多言论都指责说
特约商户(POS) 数量、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卡营销业务的发展。本文认为,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
刷卡消费可以给商户带来较之现金交易更大的利润,相信不用任何舆论,所有商家都会争相成为优秀的特约商户。问题的关键是成为特约商户是否可以增加商家的盈利呢?不能,由于银行和特约商户之间还夹着银联的
自然垄断,形成了银商之争、商户罢刷的根本原因。
《
银行卡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办理
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向商户收取结算
手续费:宾馆、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额的2%,其它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额的1%。从
特约商户角度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服务企业的一般毛利水平在5%左右,如用
银行卡结算,必然会刷去其营业收入的1%—2%,难免会遭致商户的抵制和拒绝。而
发卡银行无法对特约商户的
收银员任何不利于
刷卡消费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果说发卡行和
持卡人组成信用卡的
一级市场(即发行市场)的话,那么持卡人和特约商户组成信用卡的
二级市场(即消费市场)。只有这三者之间协调有序,信用卡市场才能健康发展。而目前的状况是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和中国银联都对于既得利益不愿放弃,相互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更不要谈什么互信互利了。
长尾营销策略
含义及其重要性
谈及
长尾营销首先必须弄清何为
长尾理论,所谓长尾理论是指,当
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
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这是一个一般的定义,
长尾理论是2004年Chris Anderson在给连线杂志的文章中首次使用的词汇,用以描述某种
经济模式如Amazon或
Google。
长尾术语也普遍使用于统计学中,如对财富分布或词汇应用的统计。那么,我们不难知道,
长尾营销就是针对长尾的一种营销策略了,它往往指的是那种对于特殊需求的营销。
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在同客户打交道的营销之中,一直都是80/20营销,即尽力去满足大众的多数需求,而随着
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更深入的运用,一种新兴的长尾营销作为80/20营销的思路拓展和有效补充也逐步进入了信用卡营销的视野之中了。
如何进行长尾营销
我们不妨从著名的80/20法则,又称为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来入手讨论。此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80/20的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80/20法则的影子,而在
市场营销学中,最为经典的描述就是现有的产品或服务的20%创造了80%的利润,因此应该以最大努力来留住为公司提供80%利润的20%的客户。
这个法则当然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但是我们有理由去思考在信用卡营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领域之中,这样的法则是否也应该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呢?换句话说,在信用卡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是否我们只需要做好对那20%的客户做好营销之后就足够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80/20法则在下面的阶段发挥了作用,当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客户群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规模已不再是未来获利的保障,发卡银行80% 的利润来自20% 的顾客(忠诚消费者)。针对20% 的高贡献度客户,进行详细分类和营销规划,做到精准营销,是发卡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然而这并不是信用卡营销的最终阶段和合理发展趋势,我们知道,银行业是高竞争的行业,信用卡业更是因为其自身的易复制性,成为了整个大行业中争夺的中心。那么,遵循80/20法则的结果就是,所有的银行都去争夺所谓的20%的客户,而按照法则来说,这20%的客户又是具有较高的忠诚度的,就是说争夺到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那么各家银行也就只能抱着手上那么一点20%的客户去想办法创收了。很显然,这并不合理。
那么对于信用卡营销而言,长尾则意味着不同的需求,当然长尾往往更偏向于指向一种特殊的需求。顾客拥有知识,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可评估自己对于发卡银行的终身价值,并且利用这些知识要求更好的服务。
但是在信用卡领域之中去强调长尾的利益是否可行呢?我认为是完全可以的。信用卡本身的高技术的特点,使其自身在金融业之中就有很多
IT产业的影子,通过对卡面设计、信用额度、利率、年费、免息期、促销计划等进行不同组合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种产品。而这样的成千上万的不同产品完全可以去面对各种不同的
长尾需求了。
通过这样的
长尾营销,之前提到的80%的客户,发卡行也可以牢牢控制住了,或者说是被吸引过来了,长尾最末端的客户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毕竟成为了一个客户,还是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是你根本没有为了这一个人花哪怕一点更多的成本,因为在
网络经济大行其道的今日,多一种信用卡产品并不会说像多了一件实际的商品那样去占用有限的库存资源,而只是反映在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的一些字节的变化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在当今社会普遍对于银行 “嫌贫爱富”的形象有所争议之时,这样的关心到了每一个客户需求的做法无疑也是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的,对于发卡行无形资产的提升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本身来说,
长尾理论和80/20法则是并不冲突的,它们只是各自强调了整体的一个部分,而如果我们单单把20%的客户拿出来做分析的话,那么很显然的,也会出现短头和
长尾的区别,所以说,这两个法则不仅不会互相矛盾,最主要的是一种相互有益的补充。
实际的操作中,当然也会因为信用卡组合的增加而导致出不同的风险,那么就需要与之前说到的关系营销去共同发生作用。
信用卡如何营销
各银行意识到银行也要进行市场化运做的同时,几乎都选择了先对其部分
金融产品进行市场化运做。包括
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初期,在网络、客户资源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也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典型的金融产品作为获取客户的主要切入手段。但在另一面,是消费者被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弄的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消费者变的无所适从。
以上现象表明:金融产品是当前各银行非常重视的主要竞争手段;但从消费者的反映来看,各银行的金融产品营销及推广效果却不是太好。各银行如何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如何进行有效的金融产品营销?这是一个各银行非常头痛也非常关心的问题。
而信用卡作为
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受到国内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同时,小小的塑料卡片也是银行服务和品牌的代言人,因为它是赋予银行无形服务有形化的最佳形式,也是树立鲜明个性、区别于其它品牌标识的重要载体。所以,今天仅以信用卡为代表谈一下
金融产品的营销。
营销策略
倾听客户的声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用信用卡消费。《2009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信用卡发卡总量达到1.86亿张,同比增长30.37%。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
同质化竞争依然激烈。同时,中国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
外资银行冲击。
中国银行业如何创出信用卡新局面?有专家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倾听客户的声音,了解潜在需求是一条捷径。而“中国信用卡
持卡人全景调查报告”的发布恰逢其时。2010年5月27日,“中国信用卡持卡人全景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总裁张彬女士介绍,这个专项调研为期三个月,面向全国27个城市和地区的“信用卡持卡人”展开。作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第三方信用卡专业调研。旨在通过真实有效的数据,从持卡情况、
消费偏好、功能需求、
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呈现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全貌。为各银行深化信用卡营销创新,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推动我国
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调查表明,消费者对信用卡的需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基本需求——由信用卡的基本价值所决定的,办理信用卡带来生活的便利。衍生需求——因为各银行竞争而产生的
附加价值,如赠送礼品、促销活动等。其他需求——不同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价值),如DIY信用卡图案,夫妻联名卡等等。目前,消费者的动机仍然以基本需求为主,衍生需求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来讲,打折优惠幅度大、年费用低廉、
信用额度高的信用卡最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即使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消费者关注点也存在差异。数据显示75.8%的北京
持卡人,希望信用卡具有联名商家打折优惠的功能。上海的持卡人非常重视信用卡的时尚外观。广州的持卡人更加看重信用卡的安全性,对于
年费的变化敏感度最低。
信用卡营销攻心为上
随着各家银行对消费者研究的深入,“按需生产”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而信用卡营销如何创新,也成为当前金融行业关注的焦点。信用卡销售部门已经认识到,仅仅在意发行卡数上的增长,在整体业绩上往往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信用卡的销售,不在于如何卖掉手中的卡,而是如何让消费者主动来购买和使用,并从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在价格、优惠活动、煽情等营销手段用尽的背后,最重要的是回归到对消费者的
心智营销。所有在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和花样,最终是要打动消费者的心。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购买的某一产品,并不是需要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提供的各种利益。信用卡不仅仅是一张卡片,而是包括了与不同需求对应的价值。即核心价值、衍生价值,特定价值三个层次。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形成最终的消费体验与心智(认知)。
因此,信用卡的营销创新,应该从心智着手,打通消费者价值与情感的“任督二脉”。《中国信用卡持卡人全景调查报告》显示,在“生日当天购物打折”被女性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营销活动。持相同观点的女性达到了36%。这种营销方式更多地体现出对消费者情感的认同地满足,如果经过营销宣传,可以达到更好市场预期。
80后90后人群是未来信用卡的主要客户群。他们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很多是独生子女,在价值认同,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有着这一代人鲜明的特征。面对未来的消费者,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次或两次促销活动。要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接近这一代人,而信用卡的营销策略,也需要从“价格认同”向“情感认同”转型。
“调查中我们发现,众多银行的营销很多停留在营销本身,忽视了消费者
情感因素的整合。面对未来的消费者,把握社会趋势,塑造
共同价值观,才是赢得客户信赖的根本。”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总裁张彬女士如是说。
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
金融工具,它便捷、时尚、安全的特点正逐步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数据显示,信用卡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全国市场上,在商场超市使用信用卡的人占84%,网购占45%,家电市场、家具城
大宗消费占42%,手机费、电话费占24%,缴纳水、电、煤气费占12%。如果生活中不使用信用卡,两成以上的
持卡人消费将减少20%以上。
信用卡作为
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受到国内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同时,小小的塑料卡片也是银行服务和品牌的代言人,因为它是赋予银行无形服务有形化的最佳形式,也是树立鲜明个性、区别于其它品牌标识的重要载体。消费者对信用卡品牌的信任感,始于点点滴滴的积累。以情感为纽带,价值为核心的信用卡营销创新,必将成为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