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
古代基本祭祀
修禊,古代的基本祭祀之一,在某个月中的“除”日进行,用以祈福、禳除灾疠,缘起于阴阳八卦中的十二建神: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
名词释义
一、
(1)古代民间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
武帝禊霸上还。——《史记
(2)又如:禊日(禊事活动之日);禊祭(古人在春秋二季所举行的临水祓除不祥的祭事)
(3)禊贴:指《兰亭序》
二、
《正字通》禊有二,论语:浴乎沂。王羲之兰亭脩禊事,此春禊也。刘祯·鲁都赋,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胥祓禳,国子水嬉,用七月十四日,此秋禊也。又西京杂记载高祖与戚夫人正月上辰出百子池边,灌濯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则汉宫中春亦两禊也。
修禊溯源
古代习俗,于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把禊列为祀典,说:“禊,洁也”。春日万物生长蠢动易生疾病时于水上洗濯防病疗病。《后汉书·礼仪志》即有“祓禊”(祓是古代除灾祈福仪式),此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这里刘昭作注说:“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所以后汉祓禊还学古代女巫用香薰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作祈禳。而禊的另一说法,挚虞说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所以举行祓禊,因为有灾,洗濯消灾祈福。
兰亭修禊
历史记载,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全国军政高官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魏晋旷达、清雅、飘逸、玄远的时代气质使得这次聚会完全丧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市长,哪怕参与者大多是全国的军政大腕。贵族云集山阴城,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会稽市长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附王羲之《兰亭修禊诗》。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注:附图为《兰亭雅集图》。
白玉蟾:
千红万紫竞繁华,莺燕多依富贵家。
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
苏轼: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
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修禊文化
晋代门阀王羲之谢安等在兰亭盛会,曲水流觞、宴游赏花,兰亭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发源地,自兰亭后,中国兴起造园之风。宋代苏轼的“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写的就是山阴城豪逸。
历史记载,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全国军政明星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
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魏晋旷达、清雅、飘逸、玄远的时代气质使得这次聚会完全丧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市长,哪怕参与者大多是全国的军政大腕。贵族云集山阴城,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会稽市长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传说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这件书法珍品到唐太宗手里,他爱不释手,临死竟命人用来殉葬。从此后世便看不到 《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修禊渊源
唐宋以来,绍兴兰亭修禊屡有举办。晋至唐宋,会稽地区农耕发达,剡纸、丝绸、茶叶、越瓷、兵器等手工业技术先进,大批贵族和儒释道名流从动乱的北方会聚至此,逐渐发展成可与长安匹敌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成为土族文化荟萃之地、中国山水诗画发祥地、佛教中国化时期高僧的活动中心、道教高士的修行中心。中晚唐幕府文学兴盛,肃、代时期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群,一群以长安为中心”,“一群以越州为中心”。兰亭诗酒宴集在会稽有着悠久的传统。魏晋以后,北方战乱,衣冠贵族大量南迁,与越地本土经济相融,使得会稽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时尚中心。加以东晋文法制度的盛行,组成会稽贵族集团。以王羲之为首的兰亭修禊,就是这些贵族名流参政集结的最高形式。唐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诗酒文会传统在越州(今绍兴)得到进一步发扬。开元、天宝年间,越州地区的诗酒文会活动已颇可观。 安史之乱给中原地区带来极大破坏,越州受战乱影响甚微,再加上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越州经济更进一步发展,渐渐成为两京以外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大量的官员名流或避乱或仕职或漫游而聚集于此,在优美的山水之间,追慕兰亭集会的高雅风尚,频繁地开展诗酒文会活动。长庆三年,丞相元稹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至大和三年,前后共八年。在越州府,他广辟文士幕僚,举办诗酒文会活动,并与其它官员、士女、道士、歌女等游乐唱和,长庆二年(822)元稹拜相。长庆三年(823),转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在越州八年,召为尚书右丞。在越州元稹广辟文士幕僚,盛办兰亭镜湖修禊。
王勃云门修禊
王勃在绍兴云门献之山亭仿兰亭“曲水流觞”并作《修契序》。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也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其中写道:“观夫天下四方,以宇宙为城池;人生百年,用林泉为窟宅。虽朝野殊致,出处异途,莫不拥冠盖于烟霞,披薜萝于山水。况乎山阴旧地,王逸少之池亭,永兴新郊,许玄度之风月。琴台寥落,犹停隐遁之宾;酿渚荒凉,尚遏逢迎之客。仙舟溶,若海上之槎来;羽盖参差,似辽东之鹤举。或昂昂骐骥,或泛泛飞凫,俱安名利之场,各得逍遥之地。而上属无为之道,下栖玄邈之风。
永淳二年,暮春三月,修祓禊於献之山亭也。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杂花争发,非止桃蹊;群鸟乱飞,有逾鹦谷。王孙春草,处处争鲜;仲阮芳园,家家并翠。于是携旨酒,列芳筵,先祓禊于长洲,却申交于促席。良谈吐玉,长江与斜汉争流;清歌绕梁,白云将红尘并落。他乡易感,增栖怆于兹辰羁客,何情更欢娱于此日,加以今之视昔,已非昔日之欢。后之视今,亦是今时之会?人之情也,能不悲乎?且题姓字,以表襟怀。使夫会稽竹箭,则推我于东南,昆阜琳琅,亦归予于西北。”
《嘉泰会稽志》卷十载:“南朝宋时,谢康乐与从弟谢惠连人称大小谢,曾泛舟耶溪,对诗于王子敬山亭。谢灵运与惠连联句,刻于(孤潭)树侧。”初唐诗人宋之问更开越中唐诗风流之先河。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率浙东诗人曾在云门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锲云门献之山亭序》。王勃也许意犹未尽,于同年秋再次修锲于此,此后又有大历浙东唱和(57诗人)。
修禊流觞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谓“流觞曲水”,是指众人沿曲水(引水环曲成小渠)列坐,把酒器羽觞放在曲水的上游,任其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即饮酒赋诗。
此后,历代雅士仿效兰亭修禊,往往在园林中,建有流杯亭。于亭中地面石板上凿出弯弯曲曲的沟槽,并引水入渠。参加宴会的人来到石渠两侧,把盛满酒的木制酒杯或青瓷羽觞从上游放下,任其飘流,杯飘到谁面前,即饮酒赋诗。如北京南海的流水音、潭柘寺的猗玕亭。另一种,是水渠设在开敞的地面上而不设亭,如圆明园中的坐石临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09:47
目录
概述
名词释义
修禊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