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 L.)是爵床科假杜鹃属的小灌木。高达2米,茎被柔毛,长枝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形,两面被长柔毛,腋生短枝的叶小,花在短枝上密集,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花冠蓝紫或白色,冠檐裂片长圆形,花丝疏被柔毛,子房扁呈长椭圆形,花柱柱头稍膨大;蒴果长圆形,两端急尖无毛;花期11-12月。假杜鹃一名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植物学史
假杜鹃一名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形态特征
假杜鹃,爵床科假杜鹃属灌木,高达2米。茎圆柱状,被柔毛,有分枝。长枝
叶柄长3-6毫米,叶片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形,长3-10厘米,宽1.3-4厘米,先端急尖,有时有渐尖头,基部楔形,下延,两面被长柔毛,脉上较密,全缘,侧脉4-5(7)对,长
枝叶常早落;腋生短枝的叶小,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2-4厘米,宽1.5-2.3厘米,叶腋内通常着生2朵花。短枝有分枝,花在短枝上密集。花的苞片叶形,无柄,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长10-1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渐尖,具锐尖头,3-5-7脉,主脉明显,边缘被贴伏或开展的糙伏毛,有时有小锯齿,齿端具尖刺。
有时花退化而只有2枚不孕的小苞片;外2萼片卵形至披针形,长1.2-2厘米,前萼片较后萼片稍短,先端急尖具刺尖,基部圆,边缘有小点,齿端具刺尖,脉纹甚显著,内2萼片线形或披针形,长6-7毫米,1脉,有缘毛,
花冠蓝紫色或白色,2唇形,通常长3.5-5厘米,有时可长达7.5毫米,花冠管圆筒状,喉部渐大,冠檐5裂,裂片近相等,长圆形;能育雄蕊4,2长2短,着生于喉基部,长雄蕊花药2室并生,短
雄蕊花药顶端相连,下面叉开,不育雄蕊1,所有花丝均被疏柔毛,向下部较密;子房扁,长椭圆形,无毛,花盘杯状,包被子房下部,花柱线状无毛,柱头略膨大。蒴果长圆形,长1.2-1.8厘米,两端急尖,无毛。花期11-12月。
产地生境
假杜鹃原产于印度,在中国台湾、福建、广东(东湖公园(王定跃等89464)、“锦绣中华”景区(王定跃2586)、莲花山苗圃场(科技部2628)、南山)、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均有分布,中南半岛、印度及印度洋一些岛屿也有分布,常生长于海拔700-1100米的山坡、路旁或疏林下阴处,也可生长于干燥草坡或岩石中。
生长习性
假杜鹃喜温暖、湿润及光照充足的环境,耐热、耐瘠、不耐寒,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种植以疏松微酸性壤土为佳。
主要变种
禄劝假杜鹃(Barleria cristata L. var.mairei Levl.)茎圆柱形,被微柔毛,多分枝。叶纸质,具短柄,叶片椭圆形,花苞片近圆形,叶状。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北部(东川、禄劝),海拔400-1700米;四川西南部(木里),海拔2000-2400米。
繁殖方法
假杜鹃常用用播种法、嫩枝扦插法进行繁殖。人工培育假杜鹃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播种
采种: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为最佳
采种期。因种子成熟不一致,而且成熟后蒴果干裂将种子弹出,不易收集,因此,要严格掌握采收时机,应在大部分种子刚刚成熟,蒴果未干时及时采回,置于干燥处晾干,待种子弹出后收集起来即可播种。
播种随采随播: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作宽I米的播种床,床面平整,基质肥沃、疏松,以1份园土+1份腐熟的有机肥拌匀过筛后使用较好。播后覆土0.5-1厘米,保持床土湿润,20天左右即可发芽,发芽率可达80%以上。播种前用20℃左右冷水或800-1000倍
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可使种子发芽时间提前及出芽整齐。
扦插
硬枝扦插:选取1-2年生枝条,剪成8-10厘米长的插穗(含2-3个节),插于素土或细河沙中,保持基质湿润,2周左右即可生根。经试验,扦插繁殖成活率达90%以上。
嫩枝扦插:选取健壮的嫩尖8-10厘米,插于锯末或蛭石作基质的插床上,进行全光照喷雾,约一周即可生根。
栽培技术
上盆:当
扦插苗根长到3-5厘米、实生苗两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即可上盆。盆栽基质以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上盆后浇足定根水,稍遮阴,成活率可达100%。
盆苗管理:幼苗上盆15天后,可以开始灌施1000倍
尿素或腐熟的有机肥,每半月一次,促进幼苗生长。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去掉顶尖,促发侧枝,可连续打尖2-3次。生长期间适当修剪,可使株型整齐,枝繁叶茂。当年播种的实生苗,当年即可开花。
主要价值
药用
假杜鹃味辛、苦,性凉,具有清肺化痰,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止血截疟,驱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风湿疼痛,风疹身痒,黄水疮,小便淋痛,跌打擦肿,痛肿疮布,蛇咬伤等症状。
观赏
假杜鹃是优良的观花植物,易于栽培,生长粗放,耐修剪,既可以开发作为边缘地带绿篱栽培,可孤植又可以用于园林庭园丛植和绿化、美化,还可盆栽观赏。
保护状态
假杜鹃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