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部总投入只有5000元人民币的影像作品《
火箭鹌鹑》,在第十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竞赛单元PK掉诸多大牌对手,获得“最佳创意奖”,让世人认识了当时还是西北大学学生的青年导演张忠华。已经留校担任教师的张忠华的新片《
偷心的番茄》于2011年7月26日在临潼开机,张忠华说,要用这部作品,冲击上海国际电影节的
亚洲新人奖。
从《火箭鹌鹑》到《
紫陀螺》,张忠华在西安乃至全国爱好电影的大学生中知名度非常高——他是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07届毕业生,执导的影片曾获多种奖项:《霸王年代》获第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单元“最佳长片”奖;《紫陀螺》获首届中国
成都大学生电影节暨DV艺术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同时获得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火箭鹌鹑》获得第十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创意奖。
而此次《偷心的番茄》,被张忠华视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长篇电影处女作”,“投资将近100万,数字电影,还是我自己编剧,自己导演。”据悉,这部电影延续了张忠华之前的影视作品风格,是一部喜剧电影,讲述上世纪80年代的一名初中生李海浪在成长期间遇到的如沉迷游戏等种种成长问题,并最终在他以卖番茄为生计的母亲的帮助下,重新认识自我,走上人生正途的故事。张忠华说,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有自己的影子,“我也想通过影片,勾起80后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以及探索轻松式家庭教育方式。”与其他影片不同,《偷心的番茄》中的50多位演员都来自民间草根——学生饰演学生,校长饰演校长,这也与张忠华此前拍摄的十几部儿童影视作品风格类似。在中国儿童电影观众、票房日渐式微的大背景下,张忠华这个年轻的西安新生代导演却有一个宏大的愿望——在西安打造出一个纯粹的中国儿童电影品牌,“国内拍的儿童电影还很少,社会又非常需要,中国的儿童电影现状并非没有机遇,而是多为说教,缺少张扬浪漫,真正能吸引人的作品,我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让这个领域重新表现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