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金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储金霞,女,汉族,年月日出生,安徽省芜湖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 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96年任铁画研究所所长。2002 年聘为皖南工艺美术研究院院士。 2006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人物经历
储金霞是铁画大师储炎庆之长女,芜湖铁画第五代正宗传人。自幼受其父的熏陶,如醉如痴地迷上了铁画,经刻苦学艺,很快掌握了铁画技艺。1959 年、 1993 年两度参加人民大会堂巨型铁画《迎客松》①、《黄山天下奇》的制作, 1994 年被评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维修改造工程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进个人。 1992 年春节,储金霞等赴台湾参加铁画制作现场表演,轰动整个台湾岛。 1995 年,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来芜采访摄制她制作铁画的故事,制成专题片《铁画女儿情》。 1998 年,她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①注释: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内的巨幅铁画《迎客松》,作者就是储金霞的父亲、芜湖著名的铁画大师储炎庆,他在1959—1960年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完成,先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陈列,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
储金霞,从事铁画创作近50年,虽历经风雨却矢志不渝,以传承铁画技艺为己任,成为安徽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唯一女性——
采访储金霞时,她正埋头于10平方米的创作室,神情专注地煅制着一幅铁画,准备应邀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十大工艺美术大师联手展,那铿锵舒缓、富有韵律的敲打声,倾泻着她对“中华一绝”铁画技艺的炽热之情。
自16岁跟随铁画大师的父亲储炎庆学习铁画技艺,储金霞就与铁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50年代末,储金霞随父亲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巨幅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铁画书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等六大件作品的研制、创作。
储金霞从学徒做起,她刻苦钻研,潜心揣摩,于锤煅中领悟制作技巧,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铁画技艺大有长进。1986年担任铁画车间主任,领导、组织亚运会熊猫“盼盼”铁画礼品的生产,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990年,储金霞又挑起铁画研究所副所长的重任,从事产品研究与开发,其时工艺厂开发的新产品镀金画,使传统铁画面貌一新。令储金霞难忘的是,1992年,她随中国科协“中国敦煌古代科学技术展览会”代表团赴台湾作铁画现场表演,轰动了整个宝岛。
铁为肌骨画为魂。储金霞痴迷于铁画创作,既擅煅制鸿篇巨幅,又能细作精美珍品,她创作的“鸡趣图”、“蕙兰幽香”、“群马图”、“咏莲图”、“女娲补天”等作品,赋予顽铁以艺术生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铁画精品。
为弘扬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铁画艺术,她先后筹资成立了铁画研究所、储氏铁画工艺厂、储氏铁画工艺品销售中心,开发了许多铁画新品种,让中国民间工艺百花园里的这朵奇葩开放得更加灿烂。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芜湖工艺美术厂走向衰落,深得铁画精髓的老艺人屈指可数,社会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铁画作坊,一些铁画粗制滥造,真假鱼龙混杂,芜湖铁画走向了低迷。储金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铁画技艺传承至今实属不易,自己不能成为芜湖铁画绝艺的“守望者”。2002年,储金霞毅然办理了退休手续,创立芜湖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她租下一栋楼房作为厂房,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她抓生产、搞管理、跑市场、带徒弟。她最大的愿望是,不仅要将铁画这门传统工艺在自己的手上传承下去,还要发扬光大。2009年日由张志和教授用楷书大字书写,历时两个月专门创作的《中华颂》经芜湖铁艺大师储金霞携弟子将之锻造成长达18米、高3.72米的铁艺书法,于8月29日悬挂于中央金色大厅,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经过几年的打拼,储氏铁画如今已成为芜湖铁画行业的领军企业,深受市场青睐。2005年,芜湖铁画跻身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储金霞感到莫大的欣慰。2006年底,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储金霞荣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她又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我省获此殊荣的唯一女性。
人物贡献
作为铁画艺术的传人,她不仅继承了其父的精湛技艺,而且有了发扬光大,她创新使用了淬火、叠锻的技艺,大大丰富了铁画的创作手法;做到既擅煅宏篇巨幅,又能制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精美小品。为铁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制作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不仅造形优美,栩栩如生,而且显得古朴典雅,意境深远。其作品收藏于国家统战部、科技部、民进中央等。
为弘扬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铁画艺术,她先后筹资成立了铁画研究所、储氏铁画工艺厂、储氏铁画工艺品销售中心,开发了许多铁画新品种,让中国民间工艺百花园里的这朵奇葩开放得更加灿烂。
参考资料
储金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2 03:5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