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Danzhou)古称“儋耳”,
海南省辖地级市,地处海南岛西北部,东邻临高县和澄迈县,东南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至白沙黎族自治县,西南连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北临北部湾,全市土地面积3405.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18.07平方千米。2023年年末,儋州市常住人口为101.56万人。截至2024年,全市下辖3个办事处、16个
镇,市内主要方言有儋州话、军话、客家话等。
名称衍变
儋州市古称“儋耳”。《山海经》有“儋耳之国”“离耳国”之称,指的是海南岛上的“儋耳”。据东晋学者郭璞考证,儋耳乃古代一个部落,其土著“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珥大垂肩,如担状,故曰“担珥”,后来称为“儋耳”。儋耳在唐虞时为南交属地;夏、商、周时为扬州(江南)之南裔,又名南荒。秦时为越郡(百粤)之外徼,又称南徼。儋州的名称随社会发展历经多次变更,先后改为珠崖郡、朱卢县、珠崖县、儋耳、宜伦县、昌化军、南宁军、儋县。至1993年3月,设立儋州市(县级)。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以前,黎族的祖先就从两广大陆地区陆续迁到海南岛,在儋州等地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先秦时代,儋州为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儋州为象郡之外徼,名为离耳国。
西汉元鼎五年(前1112年),南越叛乱,汉武帝派路博德将军等率领10余万大军进击岭南,平定叛乱后,在海南岛设立了珠崖郡、儋耳郡,属交趾刺史部。儋耳郡(郡治在今儋州市三都镇)领县有儋耳(今儋州市三都镇)、至来(治今昌江黎族自治县内)、九龙(治今东方市内)、乐罗(治今乐东黎族自治县内)。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夏废儋耳郡,并入珠崖郡。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罢珠崖郡,置朱卢县,属合浦。
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复置耳郡,东汉建康元年(144年)废。
三国,儋州属吴。吴赤乌五年(242年),置珠郡于徐闻,属交州。
晋晋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仍属交州。
宋元嘉八年(431年)复置珠崖郡于徐闻,遥统海南之地。旋并入合浦郡,属越州。齐,仍宋制,亦属越州。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冯冼氏请命于朝,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统于广州。陈,仍梁制,属广州都督。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地)为珠郡,设义伦县。珠崖郡领义伦(今儋州市)、感恩(今东方市)、颜卢(今海口市琼山区)、毗善(今临高县)、昌化(今昌江县)、吉安(今昌江县北)、延德(今乐东县),宁远(今三亚市)、澄迈(今澄迈县)、武德(今文昌市)等10县。郡治在义伦,属扬州。大业六年(610年),复置耳郡,领义伦、感恩、毗善、昌化、吉安。
唐武德五年(622年),海南岛置崖州、儋州、振州三州。“儋州”一名开始出现。儋州治迁往义伦县高坡(今儋州市中和镇),领义伦、昌化、感恩、富罗(毗善改名,今临高)四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儋州改为昌化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恢复为儋州,属岭南道。
五代十国,沿用儋州建制,领义伦、昌化、感恩、洛场4县,治所不变,属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废州之富罗入义伦。
北宋太平兴国初(976年)改义伦为宜伦。熙宁六年(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属广南西路,领县以隶属琼管。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昌化军,以宜伦县领感恩、昌化,隶属琼州。绍兴十四年(1144年),复置昌化军,宜伦县隶属其下。端平二年(1235年),改为南宁军,属广南西路之琼州。
元代,仍为南宁军。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湖广中书省之琼州。至正末年(约1367年)属广西中书省。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南宁军改为儋州。洪武二年(1369年),儋州隶属广西行中书省。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升琼州为琼州府,改隶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复置琼山县。至此,儋州属琼州府,管辖宜伦、昌化、感恩3县。洪武十九年(1386年),割感恩县属崖州,儋州领宜伦,昌化二县。正统五年(1440年),省宜伦入儋州,领昌化一县。
清初沿袭明置,儋州隶属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划昌化归崖州(广东直隶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始有儋县之称。初属广东琼崖绥靖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琼崖行政委员会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公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海南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儋县解放,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管辖。1951年4月属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7年5月设置那大县。1958年12月儋县和那大县合并,沿称儋县,先后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海南行政区管辖。1988年4月13日后属海南省管辖。1993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儋县,设立儋州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儋县的行政区域为儋州市的行政区域。
2008年7月,海南省委五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儋州建设成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并赋予儋州市地级市权责。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儋州定位为海南西部组团中心城市,并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进行规划建设。2015年2月19日,儋州市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地级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儋州市地处海南岛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9°11'~19°52',东经108°56'~109°46,东邻临高县和澄迈县,东南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至白沙黎族自治县,西南连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北临北部湾,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隔海相望。市境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81千米,海岸线300千米,约占全省六分之一,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市县,全市土地面积3405.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18.07平方千米。
气候
儋州市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全市年平均气温23.5℃(南部山区22~23℃,其余地区23℃以上)。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6.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5℃。一年的月平均气温大于20℃的月份是3~11月,共9个月。暖季长冷季短,春温回升早且快。
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沿海最多,达2500小时左右;南部山区最少,仅1800小时左右。在季节的分布上,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春季占27%,秋季占23%,冬季占19%。夏至昼最长,可照时数达13.3小时,冬至昼最短,可照时数10.9小时。
全市各地年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大部分地区达1500毫米以上。境内受季风影响,全年雨量分布不均匀,干季和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年雨量的84%;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6%。雨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向西北逐渐递减。
全市各地年平均风速1~4米/秒。南部山区年平均风速小于2米/秒,中部丘陵地区年平均风速2~2.9米/秒。西北部沿海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台风每年平均出现4次,风力12级以上的合风,出现机率较低,风害较轻。
地质
儋州市地质基础由“湛江群”粘土、砂质垆姆、玄武岩和石英砂构成。地质构造为东西向王五—文教断裂带贯穿境内,以东西、北东、北西三组主干断裂组成,构成本地区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本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山川地势的展布。东南部主要为侵人岩,分布在和庆、南丰、那大、兰洋、大成、雅星、海头等镇。岩石类型以中性花岗岩类为主,少量为中性正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类。北部主要有新生代火山岩,分别出露于洋浦地区和木棠、峨蔓、光村、中和等镇一带。
地形地貌
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海拔105米。境内小山岭较多,多分布在东南部,纱帽岭海拔752米,是境内最高点。
市境内地貌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丘陵占76.5%,滨海平原占23.13%,山地占0.37%。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海拔多在100~200米之间,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海拔在5~10米之间。
全市海岸地貌按成因可分为4种类型: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基岩海岸由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变质岩或沉积岩构成,光村至洋浦岸段,为熔岩1-4级台地,在该台地上发育有砖红壤,地形平坦,土层较厚。砂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海头、珠碧江口岸段。珊瑚礁海岸呈断续分布,多为岸礁。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新英湾、东场。
水文水利
儋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其中发源于境外的有南渡江、珠碧江和文澜河,发源于境内的有北门江、春江、光村江、大江和山鸡江等5条。
截至2022年12月,按流域面积统计,流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河流2条,为南渡江、珠碧江;流域面积在500~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条,即文澜河、北门江、大塘河、春江;流域面积在100~5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7条,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条。
儋州市较大的河流均发源于中部山区,较小的河流多发源于山前丘陵或台地,河短坡陡,难以留住降水;滨海平原区的大部分中小河流弯曲浅窄,泄洪能力低下,特别是位于出海口河段,由于地势平坦,河道淤积严重。河流从中部山区或丘陵区向分流入海,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
儋州市濒临广阔的北部湾,管辖海域面积5870平方千米,海滩涂面积14930公顷。沿海0~15米等深线内海域面积2万多公顷。其中0~5米水深浅海面积5993公顷,5~10米水深浅海15147公顷。
截至2024年3月,儋州市共有水库68座,无大型水库,其中中型水库4座,分别为沙河水库、春江水库、红洋水库、美万水库。
土壤
儋州市土壤类型可分为5个土类、9个亚类。境内西南部的雅星、富克等地,分布着褐色砖红壤;东北部的长坡、东成等地则分布着黄色砖红壤。土壤的垂直分布随海拔升高,热量下降而湿度增大,土壤也由砖红依次过渡为赤红壤、黄壤。
自然灾害
儋州市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损失大等特点,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大风、雷电、冰雹、大雾、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以及洪涝、农业病虫害、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次生灾害都有发生。
2016年8月,儋州市遭遇持续暴雨天气,8月13日开始,儋州开展系列应对行动:及早部署,安排干部加强值守和深入村组农户家排查危险;调运物资,及时转移危险地的群众;监管避风渔船,并将科学蓄水和排洪相结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截至19日13时,全市受灾人口40.38万人,受淹村庄159个,倒塌房屋屋227间、损坏221间,转移受灾人口3.9万多人,直接经济总损失约4.56亿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儋州市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0.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9.0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1.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7.6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0.35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间不重复计算量0.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7.9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7.2%。
2023年年末,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7.0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82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0.4598亿立方米后的水资源总量为17.50亿立方米,全市平均产水系数0.390。
2023年年末,全市用水总量5.482亿立方米,占全省总用水量的比例为12%。全市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量3.78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86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0.748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8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儋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资料显示,全市国土总面积3405.39平方千米,全市陆域面积3284.70平方千米,已利用土地占全市面积64.4%。其中可耕地面积1338.6平方千米,滩涂96.5平方千米。全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三者占比82.7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量较少,仅有7.26%。全市地势低洼平坦、排灌便利的大部分地区已作为农用;沿海沙地和地表裸露的荒坡已植树造林;中部和南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丘陵台地已被开垦种植橡胶和其它热带作物;未垦的丘陵台地大部分是坡度较陡、土层较薄的遗迹地、残次林和灌木草地。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末,儋州市境内共有矿产资源17种,主要矿产资源包括褐煤、油页岩、花岗岩、石英砂、石灰石、重晶石、钛铁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有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地热(热矿水)等,其中,水泥用灰岩约1.2亿吨、建筑用花岗岩约1.05亿立方米、地热(热矿水)日产约5.2千立方米,其他矿种的资源储量有限。全市共有合法有效期矿山7个,其中建筑用花岗岩石料矿6个,制砖用砂岩矿1个,建筑用石料设计产能179万立方米/年,制砖用砂岩产能8万立方米/年。
生物资源
儋州市的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4月,全市现有古树名木2130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1973株;古树群6个,157株;隶属34科52属69种。按树龄分,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7株,300-499年的二级古树95株,100-299年的三级古树2022株。另有不足百年的名木6株,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株,树种为土沉香。
截至2023年3月,全市陆生植物有644种,隶426属128科。天然林树种有530多种。其中珍贵木材树种有青梅、母生、坡垒、银珠、苦、油楠、红木罗、鸡占、胭脂、花梨和白格等20多种;主要乔木树种有黄杞、黄樟、香樟、红桐、香稿、黄桐、沉香、枇杷、黄牛木、三角枫和黄胆等450多种。人工林树种有窿缘桉、桉、木麻黄、台湾相思、非洲楝、大叶相思、银合欢、加勒比松、鸡毛松、南亚松、湿地松和樟等。2023年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54.62%,森林蓄积量1543万立方米。
截至2023年5月,全市野生动物中,有兽类18种,鸟类72种,爬行类23余种,蝶类丰富,且种群大。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有水鹿、猕猴、穿山甲、毛鸡、白鹭、苍鹭、巨蜥、蟒蛇、眼镜王蛇、金钱龟等20余种。
截至2023年3月,儋州市共有11家自然保护地单位,总面积22196.28公顷,其中,国家级公园3个,分别为: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海南蓝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海南新盈海上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941.38公顷;省级地质公园3个,分别为:海南儋州莲花山省级地质公园、海南省石花水洞省级地质公园、海南儋州峨蔓火山海岸省级地质公园,总面积为9318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为海南番加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100公顷;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为云月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470公顷。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分别为: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屋基村白鹭自然保护区、磷枪石岛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6.9公顷,其中屋基村白鹭自然保护区拟取消。
海洋资源
儋州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298千米,港湾众多,主要有后水湾、儋州湾和洋浦港。由于濒临北部湾,渔场广阔,海鱼种类繁多,盛产马鲛鱼、红鱼、鲳鱼、鱿鱼、墨鱼、鳝鱼、石斑鱼、海参、对虾、带鱼、螃蟹、白蝶贝、珍珠贝等多种名贵海产品。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5月,儋州市下辖16个镇(那大镇、白马井镇、中和镇、排浦镇、木棠镇、峨蔓镇、光村镇、海头镇、和庆镇、兰洋镇、南丰镇、雅星镇、大成镇、东成镇、王五镇、新州镇)、3个办事处(干冲办事处、新英湾办事处、三都办事处)、319个村(居)委会。市政府驻儋州市那大镇中兴大街。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儋州市户籍总户数25.02万户,户籍总人口108.18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7.83万人,乡村户籍人口70.36万人。根据人口性别划分,男性57.60万人,占比53.24%,女性50.59万人,占比45.7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59%,提高0.9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1万人,出生率10.11‰;死亡人口0.66万人,死亡率6.61‰。从年龄结构看,0-14岁人口20.68万人,15-64岁人口70.46万人,65岁以上10.42万人。
参考资料:
民族
儋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截至2020年6月,全市共有38个少数民族,黎族人口最多,其次为壮族和苗族,主要分布在南丰、兰洋、雅星3个民族镇。2021年,儋州市少数民族人口9797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16%,其中,黎族87855人,苗族2942人,壮族4758人,回族227人,其他少数民族2194人。
语言
儋州市境内主要方言有儋州话、军话、客家话、临高话、白话(即广州或高州话)、黎话、苗话、海南话等8种。
宗教
截至2019年4月,儋州市有依法批准注册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9处,其中8处基督教堂点,分别为:那大镇的那大堂、南丰镇的丰富堂、和庆镇的和庆堂、东成镇的福安堂、南丰镇的那联聚会点、两院的铺仔聚会点、王五镇聚会点、西庆农场聚会点;1处佛教寺院即儋州莲花寺,地处兰洋镇。
经济
综述
儋州市是海南西部中心城市,是海南“东西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是国家确定的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
2023年,儋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002.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第三产业增加值557.50亿元,比上年增长8.4%。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5.9%、28.5%、55.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分别下降1.7和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5.7、4.8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430元。
第一产业
儋州是海南省农业大市,先后创建6个省级共享农庄、2个特色产业小镇、81个500亩以上规模化农业种植基地、14个出栏量万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初步形成了螺旋藻、金鲳鱼、南美白对虾苗、光村沙虫等水产品品牌,荣获“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红南瓜之乡”“中国优质朝天椒之乡”“中国菠萝蜜之乡”等荣誉称号。
2023年,儋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6.9%。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产值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产量11.40万吨,比上年增长2.7%;水果产量14.51万吨,比上年增长14.6%;蔬菜产量43.49万吨,比上年增长8.4%。林业产值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橡胶收获面积121.01万亩,产量5.8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57.1%。畜牧业产值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禽类出栏1557.82万只,比上年增长2.1%;生猪出栏95.88万头,比上年增长53.5%;年末生猪存栏57.9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5.1%。渔业产值106.24亿元,比上年增长6.4%。水产品总产量31.29万吨,比上年下降2.4%;其中海产品产量29.45万吨,比上年下降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第二产业
2023年,儋州市工业增加值23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2%。
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生产情况看,儋州市14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71.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7.0%,造纸和纸制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9.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1.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5.8%。
2023年,儋州市建筑业增加值47.6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儋州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单位22个。2023年儋州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9.7%。
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是儋州洋浦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也是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中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资源一原料一材料一制品一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产业模式。2024年9月,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
儋州市第三产业重点以会议会展、影视文化、现代物流、服务贸易、技术服务和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依托海花岛旅游产业园、依托海南电影学院和海花岛旅游产业园影视基地、依托儋州—洋浦“环新英湾”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展文旅演艺、物流仓储、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产业。
2023年,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557.50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25.03亿元,比上年增长9.7%;房地产业增加值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9.85亿元,比上年下降0.5%。,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8.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4%,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1.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比上年增长10.8%,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长8.6%。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21.5%,其中,房地产投资44.86亿元,比上年下降17.0%;非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下降16.3%、32.8%、14.4%。分主体看,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30.4%,政府投资比上年增长1.6%。
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4.86亿元,比上年下降17.0%。其中住宅投资32.43亿元,比上年下降6.6%;办公楼投资5.57亿元,比上年下降15.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67亿元,比上年下降24.3%。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604.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40.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3%。房屋销售面积55.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5%;销售额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54.8%。
2023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1075.7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出口额284.44亿元,同比下降23.3%;进口额791.30亿元,同比增长36.4%。货物进出口逆差506.86亿元,比上年增加296.72亿元。全市服务进出口总额140.01亿元,比上年增长57.2%。实际利用外资6.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
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38亿元,同口径(下同)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7.1%;非税收入18.05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61亿元,比上年增长0.9%。
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71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本外币贷款余额68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1.82亿元,比上年增长9.4%。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8月,儋州市儋州市产业开发区(园区)共有10个,分别为儋州旅游工艺品创业城、儋州互联网产业城、海南西部创新创业产业园、海南沉香产业园、木棠开发区、白马井工区、洋浦保税港区、洋浦陆侨国际海产品产业园、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科创园。
洋浦经济开发区是国务院1992年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由外商成片开发、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获国务院批准在区内设立洋浦保税港区。开发区位于海南西北部的洋浦半岛,规划面积114.78平方千米。
2023年2月,商务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洋浦经济开发区在全国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列第87位。此外2022年首次分区域排名,洋浦经济开发区在东部地区107家开发区中排名第46位。
儋州滨海新区位于儋州市西部沿海,西临北部湾,北靠洋浦和白马井港区,与洋浦经济开发区隔海相望。交通便利,北接洋浦大桥直达洋浦,东南临近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海南环岛铁路,临近白马井高铁站。
2022年4月,根据儋州滨海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等情况,滨海新区成片开发范围计划实施周期为三年,分别为2022年、2023年、2024年。2024年8月29日,洋浦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举行儋州市滨海未来社区(一期)项目封顶仪式,项目计划2025年6月份竣工。
社会事业
教育
2020年,儋州市新改扩建学校178所,新增学位12176个,适龄儿童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2.1%、95.1%、93%。
2023年,儋州市职校招生人数1240人,在校生3308人,在校生比上年增长3%;普通高中17所,招生8464人,比上年增长0.4%,在校生24547人,比上年增长4.4%;普通初中40所,招生14905人,比上年下降2.8%,在校生45601人,比上年下降0.5%;普通小学159所,招生15276人,比上年增加1.8%,在校生94789人,比上年下降0.8%;幼儿园249所,学前教育幼儿在校生人数38653人,比上年下降3.2%;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3人,比上年增加6.8%。
医疗
2023年,儋州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468家。儋州市医院共24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3家,农场医院6家,地方农场医院1家,其他驻市医疗机构2家,10家私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435家,其中有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3家乡镇卫生院,264家村卫生室,128家诊所,门诊部4家。其他卫生健康单位9家。儋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共有床位数5225张,民营医院共有床位934张;儋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总数为65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91人,注册护士3111人,药剂人员331人,检验技师(士)233人,影像技师(士)107人,康复师50人,卫生监督员2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84人。
科技
2023年,儋州市获评海南省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工作优秀单位,举办脱贫户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脱贫户16363人次;成功举办儋州市第十九届科技活动月;分别在儋州市、海口市举办2023年儋州市科技成果交易大会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推进会,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展示各领域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定出台《儋州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办法(试行)》,将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儋州市全域;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22亿元;新增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增1个筹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累计向省科技厅备案企业研发机构25个,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3个。
文化
2023年,儋州市建立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图书馆东成镇分馆和南丰中国村服务点项目竣工验收,开放309个公共文化设施,为250个村级文化室配备文化专员。利用“学雷锋”活动、世界读书日、儿童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推广全民阅读,开展2023年文化下乡惠民演出100场。全年儋州洋浦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56.7万人,公共文化馆接待进馆群众17.13万人,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服务群众36.6万人,洋浦展示馆接待参观3万人次,市博物馆展厅接待参观9.5万人次。积极推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峨蔓盐田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编制《儋州市东坡书院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申报方案》《儋州故城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技术方案》等方案。
体育
2023年,儋州市组织举办第十四届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超霸战、海南儋州马拉松赛,其中马拉松赛吸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名跑者参与,展现千年古郡的国际范。举办海南省排球中国邀请赛、琼粤闽排球邀请赛、第五届中国啦啦操文化纪等赛事,其中在儋州市东坡玉蕊乡村排球联赛(儋州村VA)上,著名体育播音员和解说家韩乔生为联赛带来激情排球解说,赛事期间吸引了近8万名众多市民球迷到场观球赛赏花,网络热议不断,各级媒体平台总阅读量超3000万。
环保
2023年,儋州市全年造林绿化面积0.88万亩,其中红树林恢复造林0.2万亩。森林覆盖率54.6%,森林蓄积量1543.34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13601.23公顷,湿地保护率为56.9%。
2023年,儋州市全年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4天,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其中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一级标准(优)天数为288天,二级标准(良)天数为75天,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100的天数为363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100的天数比例)为99.7%。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浓度细颗粒物(PM2.5)1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29微克/立方米、臭氧(O3)11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6微克/立方米及一氧化碳(CO)0.8毫克/立方米。
2023年,儋州市全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全市5个国控断面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个监测断面全年水质均值均达到Ⅱ类标准,达标率100%;12个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100%。
2023年,儋州市已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共18宗,日设计处理能力合计12.44万立方米,全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8.9%(那大城区),完成省水务厅下达的2023年儋州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任务目标。共新增完成62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110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55.4%,较上年提高了30.9个百分点,已完成省级下达的全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目标。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儋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75人,比上年下降1.7%;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790人,比上年增长3.3%;特困供养对象1590人,比上年增长5.4%;临时救助5914人次,比上年下降37%。
截至2023年末,儋州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96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63万人,离退休人员7.33万人。全年儋州市共有7.07万名退休(职)人员调整增加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16.37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33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1.29万人,退休人员6.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9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55万人。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11068家,新增参保人数13389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83.74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84.08亿元。
交通
综述
儋州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境内陆路、水路交通较发达,海南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公路、海南西环铁路等三条省内大通道贯穿市境,公路已形成网络,四通八达。
截至2022年初,儋州的交通网络通行能力还比较落后。市交通局将紧紧围绕航空、公路、铁路、港口等方面抓落实。在“十四五”期间,共规划(谋划)建设交通路网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约780.16亿元。“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建成后,儋州洋浦将形成“空、海、铁、公”协同、“三圈一带”的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2023年,全市货物周转量9031.46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水运货物周转量9020.28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0.5%;旅客周转量3.28亿人千米,比上年下降38.7%。
2023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00689辆,比上年末增加5272辆,比上年增长5.5%。全年新注册汽车4478辆,报废3257辆。
公路
儋州市有国省县道公路干线网575.59千米,干线公路网是以“两纵两横”交成“井”字形结构骨架,成为市内对外主通道。“一纵”由省道S307+S308组成,可沟通海南东部万宁市、中部琼中县、直达洋浦经济开发区及洋浦港;“二纵”由S315组成,沟通白沙黎族自治县,进而沟通五指山市及海南南部地区;“一横”由S110即海南西线高速公路组成,向东沟通海口市、澄迈县、临高县,向西沟通昌江黎族自治县及海南西南部沿海市县;“二横”由G225组成,走向大体与西线高速公路平行。儋州市乡镇一级政府基本为干线公路网通达。
洋浦疏港高速公路是海南首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由主线与连接线两部分组成,概算总投资约73.32亿元。主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长33.037千米,起点位于儋州市东成镇石牌河附近,接G98环岛高速公路,经光村镇、木棠镇、峨蔓镇,终点接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的园八路,连接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全长2.301千米,起点接主线终点,终点位于洋浦港园四路与洋浦疏港大道交叉口,接洋浦疏港大道。
铁路
儋州市的火车站主要有儋州站、海头站、银滩站、白马井站。
航空
1982年,儋州西庆通用机场,运五飞机很快就调离海南,西庆机场成了没有飞机的机场。
2003年亚太通用航空公司进驻西庆机场,扎根于海南,建机库、水泥跑道、水泥机坪,公司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民营通用航空里领军公司。
截至2024年5月,西庆机场占地132亩,有赛斯纳208等各类型号飞机共20架,可开展飞行员培训、通航短途运输和低空旅游等业务,已开通儋州到广东珠海、阳江、湛江及广西北海等城市的航线。
截至2023年11月,已完成金林儋州和庆通用机场一期建设,并入驻相关产业开展相关运营活动。同月,金林儋州和庆通用机场被列入儋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水运
儋州市洋浦港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战略交汇点。自然条件优越,深水近岸、避风少淤,截至2024年5月,已建成码头泊位51个,种类齐全,通过能力1.2亿吨;开通内外贸航线45条,形成对内连接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对外贯通东盟、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布局。入籍“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43艘,总载重超530万吨,助力海南省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位居全国第二。2023年,洋浦港货物吞吐量5803.6万吨,同比增长8.6%;集装箱吞吐量183.35万标箱,同比增长3.75%。洋浦获评全省首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公共交通
2021年,儋州市客运班线在用车辆292辆;市内(农村)公交在用车辆361辆,新增车辆14辆、新增公交线路9条;巡游出租汽车在用599辆,新增49辆。网约出租汽车平台在儋州市注册分公司4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核发237辆。
人文
综述
儋州市为海南文风始兴之地,拥有海南最早的州学,伏波将军、冼夫人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特别是中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居儋三年,开海南文明之先河。素有“诗乡歌海”之称,荣获“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儋州调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儋州也是著名的“美食之城”,100多种美食、小吃享誉中外。儋州粽子香飘万里,长坡米烂入口留香,中和香糕甜美润滑,松涛鳙鱼肥美细嫩,光村沙虫闻名遐迩,海头地瓜更是冬季进补的美食。
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海头一个隆重的节日,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节日内容从拜神祈福,纪念奉旨到海南剿寇殉难的福建提督钟元帅,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活动,活动项目有龙舞、装地色、台阁、走马棚等。2020年6月,海头“二月二”习俗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每年正月十五,中和镇都将举行以舞龙舞狮、迎神、台角、故事会、马转亭、吃青、烧梅根等为内容的闹元宵活动。烧梅根是中和闹元宵习俗的一项传统而又隆重的活动节目。在元宵节当天,待舞龙舞狮、迎神、台角、故事会、马转亭、吃青等活动结束之后,中和镇居民会集中到一块空旷的地方举行烧梅根活动。
2023年12月,中和闹元宵习俗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农历正月十六,白马井镇当地居民走上街头舞龙舞狮,开展拜年活动,与四面八方赶来的宾朋好友欢聚一堂,热热闹闹拜年。2020年,白马井正月十六大拜年习俗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白马井镇正月十六拜年日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正月十六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生日,伏羲用绳结网,教会人们用网渔猎,而白马井居民以捕鱼为业,渔民为了感谢伏羲,就在正月十六那天进行巡街活动,庆祝伏羲生日;二是以前渔民一般都是过完年即过完正月十五后,正月十六那天才出海捕捞,意味着一年的艰苦劳作又要开始了,于是渔民便趁出海之前请来亲友好好聚一聚,久而久之,便有了正月十六拜年的习俗。
艺术
儋州调声有着一百多年的流传与发展,调声演唱方式独特:每一支调声队推选出一个俗称“歌头”,负责起调、领唱、指挥与选择歌词,然后队友们才跟着参与进来齐唱。对歌中,要想压倒对方,除了创作的歌词要快、准、巧、刁外,还要讲究歌声整齐嘹亮、热情奔放、流畅优美。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方言,儋州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已故著名语言学家丁邦新在其著作《儋州村话》中指出,儋州话最大的特点,正是文读音和白读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都各有不同,具有文白两套相对完整的音系。儋州话文读音吟诵是儋州人创作和表现旧体诗词文章的工具,是中原文化在儋州结出的一朵绚丽之花,是儋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地区象征
其他文化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儋州市不可移动文物共257处(不含洋浦地区),分为六大类,为古遗址47处,古墓葬25处,古建筑96处,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75处,其他类5处。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一般文物203处。全市可移动文物共2959件,分别为儋州市博物馆586件,东坡书院504件,儋州市档案馆36件,儋州市第一中学图书馆1826件,宁济庙管理处6件,那大基督教堂管理处1件。其中定级文物51件,分别为博物馆46件,东坡书院4件,宁济庙管理处1件。自2023年11月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截至2024年8月,全市文物点有282处,已累计完成复查文物点97处,新发现文物点2处。
风景名胜
综述
儋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为海南西部旅游资源种类最多的市县,有20多处旅游景点,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有蓝洋国家森林公园,“热带植物王国的海南热带植物园”、“宝岛明珠”松涛水库、“仙女梳妆”的云月湖,有近70千米长的优质海边沙滩——海头及排浦金滩和光村银滩、疑入仙境的“鹭鸶天堂”、令人心潮澎湃的“龙门激浪”,有闻名遐迩的蓝洋温泉、与“鹿回头”一脉相承的鹿母湾瀑布、神奇的神头及英岛山石花水洞,还有观音洞、军屯花果山等。儋州市还是历经11朝的文化古城。有位于中和古镇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南名胜”的东坡书院,有儋州古城、伏波古庙、白马井古迹、宁济庙、桃榔庵、魁星塔等。
重要景点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2011年7月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天南名胜”之称,蜚声海内外。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从惠州贬至儋州,历时三年多,在此居住和讲学,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四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其主要景点包括钦帅泉及载酒亭等;离东坡书院不远处有桄榔庵和东坡井,桄榔庵为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同其子苏过住了三年的旧居。
蓝洋温泉位于兰洋农场,距离那大镇12千米,距省会海口市140多千米,到国家级洋浦经济开发区约70千米,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利用当地温泉资源开发起来的海南省特色旅游度假胜地,温泉水不但储量大,温度高,水质更佳,温泉最高温度达97.3℃,无色无味,热矿水经国家地质部门检测,热矿水中含有丰富的
锌、
锶、
溴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儋阳楼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城区西南6千米处海拔308米的马鞍岭上,整楼高57米,共九层,是儋阳森林公园景区的一部分。儋阳楼依照古代楼阁建筑的经典制式,表现为“明五暗七”的垂直台地布局风格。登上顶楼即可北望闻名中国的海南热带植物园,南望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云月湖,西眺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阳楼内设西部会展中心、儋州历史博物馆、国际象棋培训基地等。2022年1月1日,被誉为“儋州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儋阳楼揭牌,正式对外开放。
莲花寺邻近蓝洋温泉,是莲花峰上一个石灰岩的大溶洞。洞穴纵横交错,曲幽宁静,洞内奇形怪状而形象各异的景点有几十处。由于溶洞规模宏大,景色神奇,古传是观音菩萨曾经在此修炼而得名。观音洞洞天相通,奇妙异常,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西湖公园位于儋州市西侧,依水利沟而建,基于城市公园雨洪管理理念设计,占地面积106亩,其中可集水面积为24亩,集水量为3.72万立方米,是一座集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主要设有四个广场、三个小岛、两个平台、一条765米的漫步道等。
峨蔓火山海岸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西海岸,这里是10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由火山喷发或喷溢出的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海岸。由北向南绵延四千米,最高点39米。峨蔓火山海岸具有多个时期的火山喷发和熔岩流入海景观,兼具火山岩地层剖面、熔岩流构造遗迹和古生物遗迹。其中,火山地貌和水体景观遗迹为公园内最重要的特色地质景观。
南茶公园位于那大城区南部万福西路段,是儋州市“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六大综合性公园之一,总投资5000万元,面积14.68公顷。公园内种植景观树约4500多株,配有休闲广场、停车场、亲水台、儿童游乐设施等。
儋阳楼森林公园位于儋州市区西南6千米马鞍岭山顶处,景观以儋阳楼为主景。其建筑风格仿照宋代制式,通体楼高57米,其中台基高度12米,楼体高度45米,是儋州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2022年1月1日,儋州市重点项目——被誉为“儋州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儋阳楼揭牌,正式对外开放,喜迎市民和游客。儋阳楼开放的楼层为二、三、四、六楼,其中六楼为观光层。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