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帖》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米芾的作品,系其
草书九帖之三,高25.2厘米,宽40.5厘米,约书于1099年(宋元符二年)。此帖的大多草字写法直取晋人,用笔亦有晋人特征。整幅作品用笔迅疾,腕力沉雄,既速且劲,跌宕生姿,线条粗细的变化对比强烈,笔势连绵,气势逼人,性情迸发。藏日本
大阪市立美术馆。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
作者在元旦之时,向友人透露自己展玩《文皇大令》,《文皇大令》见于米芾《书史》,即指
唐太宗《唐文皇手诏》。米芾不只展玩,并临写数本不成,因为高超的真迹就在眼前,气焰慑人,令他不敢下笔。米芾于元旦日犹不辍临帖,其精勤于此可见。
米芾草书帖不多,此为米芾草书九帖之三。时人评其草书个性不如行书鲜明,仔细研读后,仍然能够感受到典型的米芾用笔特征。此帖是由“取古法”向“个性化”转化的一个典型,既具有古帖的许多特征,同时亦有米芾个人的特点。观之,整篇有与古帖相合处,其每字用笔,已具自家特征。取法古人者,最怕无“我”,有我则生,无我则死!如何变通,是临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米芾被誉为“集古字”之大成者,其在“集古字”的过程中亦在不断寻求自己个性化的特征,在此帖中得到了印证。
此帖的大多草字写法直取晋人,用笔亦有晋人特征,如:第二行“其、永”,第三行“不及”,如将第四、七、八、九行分割出来置于二王帖中,亦难以辨出。而首行,是米芾行书的典型特征,如“元、窗、香、西、北”等字,用笔提按变化大,且向右上耸肩取势,第二行“向吾友”尤其明显,“文皇大令”与第六行“人、也、作、谱、友”等字,用笔爽劲,顿挫有力,粗细对比强烈,是米芾用笔个性化的具体显现。米芾用笔迅疾,腕力沉雄,既速且劲,跌宕生姿,线条粗细的变化对比强烈,笔势连绵,气势逼人,性情迸发。
朱仁夫认为此帖与《论书帖》是米芾的代表作,又是米芾艺术风格的又一个层次:古雅脱俗,意趣天成。日本人中田勇次郎云:“书法仿王羲之草体,超越通常的王字,而更得晋人高致之风度。”均可见《元日帖》确是米芾草书中的佳作。此帖字字多不相连,唯有一些字与字之间以末笔相连,如:“向吾友”、“不及”、“本不”;另有一些以游丝线相莲,如:“怀可”、“在前”、“何得”。字字笔滋精灵,若行若藏,首尾相接,左右呼应,实是“意到笔不到的”。笔意极尽变化,擫拓相间,圆中蕴方,苍润互补。看似洒脱不拘,实则结体自由不散乱,形成一种率真平易的独特书风。观后有不枯、不俗、不媚、不弱的美感。
将此帖与
王羲之的《
初月帖》进行比较,明显看出其与《初月帖》有以下区别:其一,《初月帖》以绞转笔法为主,线条中段亦用绞转法,笔画的变化大都依靠绞转来完成。《元日帖》以提按法为主,线条中段多提少按,轻巧妍媚,线条变化多以提按来完成;其二,《初月帖》朴厚,显得古,《元日帖》富于变化,显得新,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言的“古质而今妍”。
明
都穆跋: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其中有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而其自言乃尔,后之作字者当何如耶?
明
张丑《清河书画舫》:笔法与海岳诸帖小异,有天真烂漫之趣。
清
吴升《大观录》:笔势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而飞扬跌宕,亦时时间出。
米芾(1051-1107),中国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
太原,后迁居湖北
襄阳,长期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 。曾任校书郎 、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 ,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
蜀素帖》、《
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 、《
草书九帖 》、《
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