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门茨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
禾本科、
针茅属植物,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甘肃(东北部)等地;蒙古、俄罗斯也有。
多年生丛生小草。通常于4月萌发,返青的进程与春季土壤水分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一般在秋雨较大、冬雪较多的年份或翌春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返青后迅速生长。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抽穗开花,6月下旬颖果成熟,8月开始干枯,9月至10月彻底干枯。正常年份,开花的克列门茨针茅可以结出大量颖果,对其
营养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具须根系,可深入土中80余厘米,根量大部集中分布于钙积层以上,即表层0~25厘米的土层内,向下则显著减少。植株低矮,须根发达,草丛密集紧实,在植丛基部保持着发达的纤维枯鞘,表现出适应干旱、多风和寒冷的生态特征。 克列门茨针茅是荒漠草原地带的一种旱生小型密丛禾草。分布区内年降水量一般低于250毫米,≥10℃的积温2000~3100℃,全生育期180~240天。广泛出现在平缓砂质坡地或丘陵坡地粗砂与砾石的棕钙土壤上,为主要的建群种。伴生成分有
沙生针茅 (Stipa glareosa)、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rrosa)、碱葱 (Allium polyrrhizum)、兔唇花 (Lagochilus ilicifolius)、戈壁天冬 (Asparagus gobicus) 及荒漠丝石竹 (Gypsophila desertorum) 等。除了组成荒漠草原群落外,也广泛进入荒漠群落中。
优良牧草,马和羊最喜食,牛、骆驼喜食。草质优良,家畜吃了易长膘,肉质好。抗寒、有耐力,颖果成熟时对家畜也少伤害。一般早春利用能迅速恢复体力,抽穗后采食较差,颖果脱落后又能良好地被家畜采食。根据放牧地进行适口性观察,未抽穗以前家畜极喜采食,短的营养枝适口性高。抽穗以后,家畜仅采集短的营养枝,少采集或不采集生殖枝。秋季以后,尤其经霜冻后,叶及生殖枝又为家畜所采集。
内蒙古农牧学院测定,绵羊对克列门茨针茅的可食性系数,春季53.46%,夏季34.36%,秋季50.42%,冬季63.28%。克列门茨针茅在抽穗以前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拔节期含
胡萝卜素95毫克/千克,但植株在干时则显著降低,冬季残株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青鲜时,几乎降低5~10倍。因此,残株的营养价值很差,虽然适口性较好,但不能满足家畜对蛋白质的正常需要。为放牧型牧草,每公顷产干草262.5~33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