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夫兰印地安人(Cleveland Indians)是美联八支创始球队之一,1901年成立于克里夫兰,是一支位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的职业棒球队伍。他们隶属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美国联盟的中区。他们从1994年开始以杰克布斯球场为主场。
人物介绍
克里夫兰印地安人克里夫兰蓝队Cleveland Blues,克里夫兰印地安人队前身
联盟:美国联盟 分区 :美国联盟
创建: 1901年
主场 :杰克布斯球场
城市: 克里夫兰
“印地安人”队名源起于一场对球队新名称的公开甄选。大众则参照波士顿勇士队(现在的
亚特兰大勇士队)的名称,选了印地安人这个名字。他们的别号叫做部落(the Tribe)和瓦荷酋长(Chief Wahoo)。后者是指球队队徽上的吉祥物瓦荷酋长。
该队是美联八支创始球队之一,1901年成立于克里夫兰。当时称为克里夫兰蓝队(Cleveland Blues),以联盟球场为主场,1932年才搬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克里夫兰体育场。印地安人队创队至今的战绩是8075胜7711败(胜率.512)。他们是2007年球季的美联中区冠军。
球队荣誉
世界冠军 (2)
1920年、1948年
联盟冠军 (5)
1920年、1948年、1954年、1995年、1997年
分区冠军 (7)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7年
外卡次数 (0)
[1] - 1994年,球员罢工将球季最后八周的比赛,以及季后赛一笔勾销。球季中断时,克里夫兰在美联中区只落后领先的
芝加哥白袜队一场。(1994年无任何正式奖项。)
球队历史
印地安人的队名由来
传说,这支球队是为了表彰路易斯·索克雷西斯(Louis Sockalexis),而在1915年取名印地安人队。这位杰出的印地安人选手,曾在1897到1899年间为克里夫兰效力。
事实却正好相反。当“纳普队”(Naps)在1914年年底将长久以来的队长拿破仑·拉杰伊(Napoleon Lajoie)送到费城运动家队,球团老板查尔斯·桑默斯(Charles Somers)请求克里夫兰当地的报纸为球队想个新名字。记者们拿波士顿勇士队的名字作文字游戏,而选了“印地安人”;1914年的勇士队由于从七月四日的垫底上演大逆转,最终在世界大赛横扫对手,而被称为“奇迹的勇士队”(Miracle Braves)。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队名也认识到,在索克雷西斯的球员时代,当时国家联盟的克里夫兰蜘蛛队有时也被称为印地安人队;而这个事实恰好加强了新队名的说服力。
无论如何,这个队名从此流传下来;事隔三十四年,印地安人也在1948年世界大赛里,以四胜二败击败这支勇士队。(在此之前,他们先在季后加赛打败了另一支波士顿球队,红袜队。)战胜勇士队使他们赢得队史上第二座,也是至今最后一座世界冠军;1920年世界大赛,印地安人也以五胜二败击败布鲁克林知更鸟队。[1]
克里夫兰印地安人的队名,以及微笑的红脸漫画酋长标志,长久以来一直因为延续对美洲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倍受抨击,抗议行动不时发生。详细情形请参阅美洲原住民吉祥物争议。1997年,在印地安人队最近一次世界大赛中,有三位印地安裔示威者遭到逮捕,但随即获释。[2]
2021年7月23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俱乐部宣布,克利夫兰印第安人队从下个赛季开始将更名为克利夫兰守护者队(Cleveland Guardians),以解决原队名带来的种族主义争议。
森林城队
公开的职业棒球运动自1869年球季开始在克里夫兰登场,一支以薪资募集的职棒球队也正式成军,为1870年球季作准备;同时,其他几个城市也仿效第一支全职业球队─辛辛那堤红人的典范,组成自己的职棒队。克里夫兰最重要的棒球队是森林城队,“森林城”本身就是克里夫兰的别名之一。在1870年前后的报纸上,这支球队通常被称为森林城队,正如来自芝加哥的棒球队有时也通称为芝加哥队。森林城队大约成立于1865年,正值南北战后,棒球队组织和“全国”棒球协会成员激增的时期。
国家联盟时代
1876年,国家联盟取代了国家协会,成为最重要的职棒联盟。克里夫兰并不是联盟的创始球队,但在1879年,联盟积极寻求新成员加入,于是克里夫兰重回大联盟行列。克里夫兰蓝队在接下来的六个球季战绩居于中段,但却在1884年与联合协会的贸易战里被拖垮:他们的三位主力球员佛瑞德·邓拉普(Fred Dunlap)、杰克·格拉斯考克(Jack Glasscock)和吉姆·麦考密克(Jim McCormick)为了更高的薪资而跳槽。联合协会的圣路易队取代了它;这支球队只维持了两年,但在十五年之后,另一支圣路易球队将为另一支克里夫兰球队带来致命打击。
克里夫兰从大联盟棒球消失不过两年,就在1887年趁着美国协会的亚利根尼队转台国联的空档,加入了美国协会。而克里夫兰队也在1889年转投国联,美国协会自此崩溃。(美国协会在1891年解散,国联吸收了其中四支球队,成员增加到十二队。)克里夫兰队逐渐发展成联盟的一支劲旅,也得到了蜘蛛队这一独特的名称,大概是来自阵中那些四肢瘦长的球员。
蜘蛛队在1890年遭受球员联盟旗下一支球队的挑战,但该联盟只维持一年。隔年,蜘蛛队将主场搬进联盟球场(League Park),它在往后55年成为克里夫兰职业棒球的根据地。在俄亥俄州本地人赛·扬带领下,蜘蛛队在1890年代中期成为争冠劲旅,两度参与殿堂杯(Temple Cup)系列战(当时的世界大赛),并在1895年夺冠。此后,球队开始走下坡,罗比森(Robison)兄弟的经营更是致命一击。
罗比森兄弟既已拥有蜘蛛队,联盟又允许他们在1899年取得圣路易红雀队的控股权。他们随即挖走克里夫兰队的最佳球员(包括赛·扬),以填补圣路易的球员名单。圣路易的战绩也进步到胜率超过五成,尽管离第一名还很遥远;同时,蜘蛛队只能拼凑出一个小联盟水准的阵容,并且开始刷新连败纪录。在主场几乎没有票房的情况下,他们最后是在客场打完大半个球季的,从此被称为“流浪者队”(the Wanderers),最后带着十二球队垫底,落后第一名84场胜差,以及有史以来最凄惨的20胜134败战绩抱头鼠窜。
1899年球季结束后,国联解散了克里夫兰、华盛顿、巴尔的摩和路易斯维尔四支球队。事实上,1899年的大灾难对于克里夫兰球迷而言,将是来年通往崭新未来的第一步。
为善加运用大众对于国家联盟的普遍失望,班·强生将他所经营的小联盟组织西部联盟更名为美国联盟,并在1900年将西部联盟的大急流城(Grand Rapid)队迁移到克里夫兰,进驻联盟球场。尽管仍属于小联盟组织,但这个新联盟即将迈出决定性的一步。1901年,美联打破国家协议(National Agreement),宣告成为一个与国联竞争的大联盟组织。克里夫兰队则是美联的八支创始球队之一。
1901到1946年:早期到中期历史
新球队最初是由查尔斯·萨默斯和杰克·基尔佛依(Jack Kilfoy)所拥有的。萨默斯对其他球队的老板慷慨解囊,以解除他们的财务困难,受惠者也包括康尼·麦克的费城运动家队。为了争取球迷,美联开始重金挖角国联的好手;其中一位跳槽的名将是原
费城费城人队的明星选手拿破仑·“纳普”·拉杰伊,他和费城运动家队签约。当费城人队取得法院禁制令,禁止拉杰伊为运动家队效力,美国联盟和梅克都在1902年球季初同意让拉杰伊转队到克里夫兰。这支球队先前被通称为野马队(the Bronchos)或蓝队,而今,为了表彰他们广受喜爱的新进名将,克里夫兰队很快就被称为纳普队。
崔斯·史皮克在1919年以球员之身兼任总教练,并在1920年带领球队夺冠成功;但在夺冠之前,悲剧却上演了。那年8月16日,印地安人队在纽约马球球场遭遇洋基队。游击手雷·查普曼(Ray Chapman)在打击时一如往常逼近本垒板,以对付低肩侧投的卡尔·梅斯(Carl Mays)。结果梅斯一球砸中查普曼,打碎了他的头颅;隔天伤重不治的查普曼,自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比赛进行中丧生的选手。[3]当时正为了联盟第一和洋基、白袜两队陷入激烈拉锯的印地安人队,[4]将队友的死亡化为继续前进的力量。未来成为名人堂球星的新秀乔·塞维尔(Joe Sewell)接替了查普曼的先发位置,并且缴出.329的打击率。
到了1920年9月,前一年世界大赛的黑袜丑闻案开始爆发。当球季进入最后几场比赛,克里夫兰和芝加哥分别以94胜54败和95胜56败的战绩并列第一,[2][3]白袜队老板决定将涉嫌球员禁赛。结果白袜队在球季最后一个系列战三战两败,而印地安人则在最后两个系列战拿下四胜两败。克里夫兰最终以领先芝加哥两场,领先洋基队三场的差距夺下美联冠军,而史皮克的.388打击率,巴格比的30胜战绩,以及史帝夫·欧尼尔(Steve O'neill)和史坦·柯佛列斯基的稳定表现,则是胜利的大功臣。克里夫兰随后更在世界大赛以五胜二败打败布鲁克林知更鸟队,以四连胜逆转了知更鸟队打完前三场的两胜一败领先,赢得世界冠军。
在1920年的世界冠军之后,他们的战绩很长一段时间再也到不了这样的巅峰。史皮克和柯佛列斯基都已年华老去,洋基队更带着可怕的新武器崛起:贝比·鲁斯和全垒打。他们在1920年代两度以第二名作收,但大部份时间都稳居垫底。1927年,唐恩的遗孀乔治·普洛斯夫人(Mrs. George Pross)将球队卖给艾瓦·布莱德雷(Alva Bradley)所领导的财团。
克里夫兰人所昵称的“部落”(the Tribe)─印地安人队,在1930年的战绩平平,大多以第三或第四名收场。1936年,克里夫兰引进了一位17岁的年轻投手鲍伯·斐勒(Bob Feller),他有着一手威猛的快速球。到了1940年,斐勒和肯·凯特纳(Ken Keltner)、梅尔·哈尔德(Mel Harder),以及路·波德鲁(Lou Boudreau)一起将印地安人队带到离首位仅一场胜差。但球队却被内斗给重创;一些球员(包括斐勒)甚至群起要求老板艾瓦·布莱德雷开除总教练奥西·维特(Ossie Vitt)。记者们则讽刺他们是克里夫兰爱哭鬼队(Cleveland Crybabies)。[5]在开幕战投出无安打比赛,并在这一年拿下27胜战绩的斐勒,在球季最后一战输给了
底特律老虎队的无名小卒佛洛伊德·吉贝尔(Floyd Giebell),使印地安人无缘世界大赛。这也是吉贝尔在大联盟的最后一场胜投。[6]
阵容年轻化的克里夫兰,眼看即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劲旅。罗杰·佩金博夫(Roger Peckinpaugh)也在1941年取代备受轻蔑的维特,接任总教练。不幸的是,美国在此时加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斐勒前往海军服役,印地安人的成功因而延迟。
1947到1959年比尔·维克及“四巨投”
1946年,比尔·维克组成了一个投资团队,从布莱德雷的团队手中买下印地安人队。之前在密尔瓦基当过小联盟球团老板的维克,将行销的天赋带进了克里夫兰;他的大联盟老板生涯也从这里开始,取之不尽的创意既让他声名大噪,也使他恶名昭彰。
维克知道他买下了一支优秀的球队,因此马上抛弃狭小而年久失修,缺乏灯光照明的联盟球场,以巨大的克里夫兰体育场作为球队的新主场。在1947年之前,印地安人绝大多数的主场比赛都在联盟球场举行,偶尔才到市立体育场打几场周末球赛。维克同意将球队迁出联盟球场,并以市立体育场为永久主场。过了很久以后,球迷和媒体都唾弃这个球场,把它叫做“湖上的错误”,但这个构想在当时却是恰到好处,因为球队能够吸引的观众人数,有可能远超过其他大联盟球场的数量。
为了充分利用这片如洞穴般深不见底的外野,维克引进了可移动式的中外野围墙,这使他能够在任何一个系列战中,将围墙向内或向外移动到对印地安人有利的距离。(他在密尔瓦基也玩过这样的把戏。)围墙在不同对手之间造成的距离差异,多达十五英尺之远。美联的回应则是在1947年球季后更改规则,将球季期间的外野围墙距离固定下来。然而,这个巨大的球场还是使印地安人队在1954年创下正规球季单场最多观众纪录:超过84,000人。
维克还聘请“棒球小丑王”,橡皮脸麦克斯·派特金(Max Patkin)当教练。让派特金在内野教练区亮相,正是比尔·维克的行销手法:它让球迷欣喜若狂,也激怒了美联高层。
克里夫兰在维克领导下最重要的成就,是在1947年打破了美联的肤色界线:在杰基·罗宾森和道奇队签约11周之后,印地安人队签下了原属黑人联盟纽华克鹰队(Newark Eagles)的选手赖瑞·杜比(Larry Doby)。正如杰基·罗宾森在国联的遭遇,杜比在大联盟第一个球季─1948年里,也奋力对抗场内场外无止尽的种族歧视,最终缴出了.301的打击率。这位强打中外野手后来两度赢得美联全垒打王。
到了1948年,在争冠的最后冲刺中亟需投手战力的维克,又将目光转向黑人联盟,并且不顾争议声浪签下了传奇投手萨奇·佩吉。在黑人联盟呼风唤雨二十年之久的佩吉,是棒球史上最伟大的投手之一;但他棒球生涯的巅峰期始终被大联盟拒于门外,因此,维克在1948年签下这位老球星的举动,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另一个宣传花招。正式纪录上42岁的佩吉,也成为大联盟史上最老的新人,以及第一位黑人投手。佩吉也随即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以6胜1败,防御率2.48的战绩结束球季,并且投出45次三振,两场完封,甚至还打过两支安打。
同样是在1948年,波德鲁、凯特纳和乔·高登(Joe Gordon)等老将的打击成绩都创下生涯新高,而新加入的杜比和金·比尔登(Gene Beardon)也有杰出表现。印地安人队在球季结束时和
波士顿红袜队并列第一,并且赢得美联史上第一场季后加赛,进军世界大赛;他们在总冠军战再以四胜两败打倒波士顿勇士队,睽违28年之后再次赢得世界冠军。
1949年,克里夫兰再次问鼎联盟冠军,但最终屈居第三。1949年9月23日,在正式从争冠行列宣告出局的隔天,比尔·维克和印地安人队全体在比赛开打前,将1948年的冠军旗埋葬在球场中外野。
由于艰苦的离婚官司,使维克被迫在1949年将球队卖给威廉·戴利(William Daley)领军的财团,但他留下了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坚强阵容,继续在1950年代初期挑战联盟王座;这个阵容包含著名的“四巨投”─斐勒、厄利·韦恩(Early Wynn)、鲍伯·李蒙(Bob Lemon)和麦克·贾西亚(Mike Garcia)。然而,印地安人队在往后十年只赢得一次联盟冠军,五度屈居纽约洋基队之后排名第二。1954年,克里夫兰以单季111胜刷新大联盟纪录,并且重返世界大赛挑战纽约巨人队(New York Giants)。但他们极其屈辱地被巨人队直落四横扫,而威利·梅斯在第一战神乎其技地双手高举过肩,接杀维克·威尔兹(Vic Wertz)中外野深远飞球的一幕,也使1954年世界大赛从此留名史册。
洛基·柯拉维托的诅咒
就在1960年开幕战前,柯拉维托被送到
底特律老虎队交换哈维·库恩(Harvey Kuenn)。《艾克隆灯塔日报》(Akron Beacon Journal)的专栏作家泰瑞·普拉托(Terry Pluto)在他的著作《洛基·柯拉维托的诅咒》(The Curse of Rocky Colavito)中,详细记载了这次交易之后长达数十年的恶运。他们在1960年代还先后送走汤米·约翰、路易斯·提安(Luis Tiant)和路·潘尼拉(Lou Piniella),但几乎没换回什么。
1970年代的状况并没有更好;球队又送走葛瑞格·尼特斯(Graig Nettles)、克里斯·钱伯里斯(Chris Chambliss)、丹尼斯·艾克斯利(Dennis Eckersley)和巴迪·贝尔(Buddy Bell)等好手。由于农场系统无力培养新秀,球队也越来越无法自拔。从1969到1975年,印地安人的胜率始终低于五成;最低潮的一刻,则是1974年球季一场对游骑兵队的比赛中,构想拙劣的十分钱啤酒之夜推销,最终演变成暴动和没收比赛。球队在1975年找来法兰克·罗宾森,担任大联盟史上第一位黑人总教练(他也是大联盟球员兼任总教练的最后一代),但球队仍然不振,他也于1977年去职。
1980年代倒是出现了一些亮点:多彩多姿的乔·夏伯诺(Joe Charboneau)获选为1980年美联年度最佳新人,1981年5月15日,连恩·巴克(Len Barker)也对多伦多蓝鸟队演出
完全比赛。不幸的是,夏伯诺为伤所困,1982年就从棒球界销声匿迹;接着,连《运动画刊》封面诅咒也在1987年缠上了印地安人队。1986年,印地安人队的胜率继1979年后再次突破五成大关,于是《运动画刊》预测印地安人会在1987年赢得美联东区冠军;结果印地安人队那一年输了101场,排名再次垫底。事实上,在大联盟的双分区时代里(1969到1993年),印地安人队是仅有的三支从未拿过分区第一的球队之一。
1989年,一支虚构的克里夫兰印地安人队成了电影《大联盟》(Major League)的主角;这支无药可救的克里夫兰球队在故事中咸鱼翻身,最后一举夺冠。
1992年,《棒球美国》(Baseball America)将印地安人队评为“年度最佳球团”,尽管才刚做过另一次不受欢迎的交易(乔·卡特(Joe Carter)交换卡洛斯·贝尔加(Carlos Baerga),以及山迪·阿洛玛(Sandy Alomar)),但他们似乎已经开发出几个攻击重心,农场系统也成长茁壮。阿洛玛在那年成为印地安人队史上第四位年度最佳新人,新任总教练麦克·哈格洛夫(Mike Hargrove)日后也成为1990年代最成功的教练之一。
球队在1993年春训期间遭遇不幸,史帝夫·奥林(Steve Olin)、提姆·克鲁斯(Tim Crews)和鲍伯·奥赫达(Bob Ojeda)三人驾驶的游船撞上防波堤。奥林和克鲁斯当场死亡,奥赫达重伤。(奥赫达错过了大半个球季,并于隔年退休。)
经营团队的频繁更迭对印地安人队也毫无帮助。1966年,戴利的团队将球队卖给经营冷冻食品事业“史陶佛食品”的百万富翁维农·史陶佛(Vernon Stouffer)[4],球队似乎也得到了足够的金钱支持。在史陶佛买下球队之前,传闻印地安人队即将因为票房太差而搬离克里夫兰。然而,史陶佛在棒球之外的事业却经商失利,球队也因而现金短缺。1972年,史陶佛将球队转卖给戏院经理人尼克·米利提(Nick Mileti)[5]的团队。
仅仅五年之后,米利堤团队再将球队变卖给货运大亨史帝夫·欧尼尔(Steve O'neill)的财团,这个团队的其中一员是曾任印地安人、红人和洋基等球团领队的盖比·保罗(Gabe Paul)。欧尼尔于1983年去世,球队由其子派崔克(Patrick)领衔的托管委员会营运。派崔克·欧尼尔在1983年就打算卖掉球队,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买主,直到1986年才由理查和大卫·杰克布斯兄弟(Jacobs brothers)买下来。
1994到2001年:全新的开始
印地安人队领队约翰·哈特(John Hart)和老板理查·杰克布斯决心要扭转球队的命运。当印地安人队以全新的杰克布斯球场揭开1994年球季的序幕,他们的目标是要比前一年的第六名垫底更进步;结果,在球员罢工开始,球季宣告中断的8月12日,印地安人在新成立的美联中区只落后
芝加哥白袜队一场。
★1995年球季:继1954年之后再次称霸联盟
既已从提前中止的1994年踏上争冠之路,克里夫兰在1995年更进一步,以100胜44败的战绩(劳资谈判过程损失掉18场比赛,所以只打144场)赢得队史第一座分区冠军,团队打击率和
投手防御率也双双称霸美联。这一年的胜利大半要归功于农场的优良产品(强打者亚伯特·贝尔(Albert Belle)、
吉姆·汤米(Jim Thome)、曼尼·拉米瑞兹(Manny Ramirez),以及投手查尔斯·纳吉(Charles Nagy)),以及关键的补强,如投手丹尼斯·马丁尼兹(Dennis Martinez)、一垒手艾迪·莫瑞(Eddie Murray),卡特交易换来的阿洛玛和贝尔加,以及从休士顿换来的中外野手肯尼·洛夫顿(Kenny Lofton)。他们在分区赛(Division Series)击败波士顿红袜,美联冠军战(ALCS)打败西雅图水手,继1954年之后首度重返世界大赛。尽管印地安人队在世界大赛以二胜四败不敌
亚特兰大勇士,1995年仍是他们值得纪念的一年;除了拿下100胜,球迷也热情响应;长久以来始终是票房毒药的印地安人队,从这一年6月12日开始,主场的每一场比赛票房都销售一空,并且从1995到2001年创下连续455场满场纪录。
★1996年球季
印地安人队在1996年卫冕中区成功,但在分区系列战以一胜三败输给巴尔的摩金莺。
★1997年球季:只差两出局
他们在1997年一开始战绩平平,但却以86胜75败的战绩结束正规球季,连续第三年称霸中区;随后,他们在分区系列战大爆冷门,以三胜两败淘汰了普遍看好的纽约洋基队。在美联冠军战报了前一年金莺队的一箭之仇以后,他们在与
佛罗里达马林鱼的世界大赛中,结束了悲喜交集的一季。在这个戏剧化,怪事不断上演(例如:世界大赛史上气温最低的一场比赛)的系列战中,印地安人迷都明白了,洛基·柯拉维托的诅咒其实并没有失效:第七战进入九局下半,印地安人仍领先一分,但马林鱼队随即追平;这一分正是计在被许多印地安人迷视为败战元凶的救援投手荷西·梅萨(Jose Mesa)帐上。接着在11局下半,艾德加·伦特利亚(Edgar Renteria)一棒敲出穿越救援投手查尔斯·纳吉手套的再见安打,为马林鱼队送回了夺冠的一分打点。
这使印地安人成为世界大赛史上第一支在第七战九局下仍保持领先,最终却输掉冠军的队伍。而在印地安人队游击手欧玛·维兹盖尔(Omar Vizquel)2002年发表的自传中,他将败战的责任直接归咎于梅萨,也引发两人的冲突。[6]
★1998到2001年
1998年,印地安人试图在四年内第三次挑战世界冠军,但却在美联冠军战不敌纽约洋基队。1999年的分区系列战,则上演了大联盟季后赛史上最惊人的一次大逆转;在第三战前取得两胜零败绝对优势的印地安人队,最终却连败给波士顿红袜三场而惨遭淘汰。这场崩盘使得总教练麦克·哈格洛夫(Mike Hargrove)被撤换。
2000年的印地安人起步跌跌撞撞,明星赛前战绩只有44胜42败。但他们随即迎头赶上,在下半季拿下46胜30败,以90胜72败作收;不幸的是,这样的战绩还不足以进军季后赛,他们在分区落后芝加哥白袜五场,外卡也落后西雅图水手一场。同样是在2000年,赖瑞·杜兰(Larry Dolan)以三亿两千三百万美元从理查·杰克布斯手里买下印地安人队;理查和他已故的兄弟大卫在1986年只花了3500万美元就买下这支球队。
印地安人在2001年又重返强队之林。在曼尼·拉米瑞兹投身自由球员市场,并且不和深受球迷喜爱的小山迪·阿洛玛(Sandy Alomar, Jr.)续约之后,印地安人找来了得过最有价值球员(MVP)的璜·冈萨雷兹,他也在印地安人队打下生涯最好的一季;球队也以91胜71败重回中区王座。这一年最精采的一幕,是在8月5日ESPN全国转播的比赛中,印地安人从12分落后一举追平,并在延长赛击败水手队。这一战从此被称为不可能的大逆转。但他们在季后赛却活不久,第一轮就被战绩刷新大联盟纪录的水手队扫地出门。
夏皮洛(Mark Shapiro)时代
2001年季后,领队约翰·哈特辞职,副领队马克·夏皮洛(Mark Shapiro)继任。夏皮洛决定要汰换日益老化的印地安人阵容,以小联盟的年轻新秀为中心重建球队战力。这使克里夫兰球迷群情激愤,印地安人的战绩也在2002到2003年跌跌撞撞,胜少败多。
2002年,夏皮洛以深受球迷喜爱的王牌投手巴特罗·柯隆,换来当时籍籍无名的布兰登·菲利普斯(Brandon Phillips)、克利夫·李(Cliff Lee)和格瑞迪·赛兹摩尔(Grady Sizemore)。他也用莱恩·德瑞斯(Ryan Drese)从德州游骑兵换来崔维斯·哈夫纳(Travis Hafner),并以年老的先发投手查克·芬利(Chuck Finley)向
圣路易红雀换得可可·克瑞斯普(Coco Crisp)。
到了2004年,这些年轻的新秀终于开始崭露头角,印地安人也展现强悍的打击威力,甚至在一场比赛里以22:0屠杀纽约洋基队。[9]不幸,牛棚却是他们最大的弱点;他们在这一年搞砸了20几场救援成功,印地安人最后也只获得80胜82败。
2005年季初的印地安人陷入贫打状态,得分能力不如去年。但他们的攻击火力很快就复苏,从六月中的九连胜开始,印地安人就胜多于败;在七月短暂的低潮之后,印地安人队在八月再度展开狂飙,将白袜队在美联中区15场半的领先差距一路追到只剩一场半。但球季最终仍画下令人心碎的句点;印地安人在最后七场比赛输掉六场,其中五场更以一分差饮恨,从而以两场之差被拒于季后赛门外。
2006年球季开始前,印地安人以球迷宠儿可可·克里斯普,连同救援投手大卫·瑞斯克(David Riske)和捕手乔许·巴德(Josh Bard)和波士顿红袜换来救援投手吉勒莫·莫塔(Guillermo Mota)、三垒手新秀安迪·马泰(Andy Marte)、捕手新秀凯利·夏佩克(Kelly Shoppach),以及现金和另一位稍后指名的球员;同时再把亚瑟·罗德斯(Arthur Rhodes)拿去和费城费城人换外野手杰森·麦可斯(Jason Michaels)。球队也签下保罗·柏德(Paul Byrd)和杰森·强生(Jason Johnson),接替凯文·密尔伍德(Kevin Millwood)和史考特·艾拉顿(Scott Elarton)出走留下的先发轮值空缺。球季中从季后赛竞争行列被淘汰出局之后,夏皮洛又送走艾德亚多·裴瑞兹(Eduardo Perez)、鲍伯·魏克曼(Bob Wickman)、班·布洛沙德(Ben Broussard)和隆尼·贝里亚德(Ronnie Belliard)等老将,以换取更年轻的选手和小联盟新秀。崔维斯·哈夫纳和格瑞迪·赛兹摩尔今年的表现都创下生涯新高,但牛棚持续不振,又搞砸了23场领先。
2007年球季开始前,夏皮洛签下几位老将,以补强牛棚和外野战力。老将阿伦·富兹(Aaron Fultz)、乔·波罗斯基(Joe Borowski)和拉斐尔·贝坦柯特(Rafael Betancourt)合力组成牛棚防线;夏皮洛也以短期合约签下右外野手特洛特·尼克森(Trot Nixon)和左外野手大卫·德鲁奇(David Dellucci),为打线提供老将的领导能力。印地安人队的战绩比起前一年也突飞猛进,在明星赛之前排名分区第二。球队也在七月下旬第三度找回肯尼·洛夫顿。
2007年9月23日,星期天,印地安人以6:2战胜
奥克兰运动家,拿下13年来的第七座分区冠军。这也是印地安人队自2001年以来首度重返季后赛。
踏上季后赛之旅的印地安人,也在美联分区冠军战中,以令人刮目相看的三胜一败淘汰纽约洋基队;接着在美联冠军战遭遇波士顿红袜,但却在取得三胜一败,只差一胜就能进军世界大赛的优势之下,反以三连败遭逆转淘汰。
花絮
印地安人自1960到1980年代的缺乏竞争力,成了笑话的题材。那时最经典的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法官在一对夫妻的监护权官司里问他们的孩子,他比较想跟谁住在一起。孩子说,两个都不要,他们都会打我─于是法官问他想要和谁生活,孩子的答案是:“克里夫兰印地安人,因为他们不打任何人。”(这个笑话也适用于
芝加哥小熊队。)俄亥俄州的云杉点(Cedar Point)主题游乐园里有个游乐设施,是一艘明轮船在十八世纪的场景里航行,包括一群机械操作的、面露凶光的印地安人。而导游经常这么说:“大家不要怕。他们一点都不危险。他们是克里夫兰印地安人。”
1962年4月,印地安人队以哈利·奇帝(Harry Chiti)和
纽约大都会队交换一名稍后指定的选手。结果,到了1962年6月,只在大都会打了15场的奇帝,成了这次交易中大都会指名换给印地安人的选手。
1965到1969年待过印地安人队的外野手瑞奇·薛恩布伦(Rickie Scheinblum)开玩笑:“也许我们应该把队名改成克里夫兰公用事业公司(Cleveland Utility Company)。我们这里都是工具人(utility players)。”意思是说,这些被放上名单的球员都可以打好几个位置,但没有一个位置打得特别好。
1974年6月4日,印地安人队举办十分钱啤酒之夜,但球迷醉酒闹事,使这场对德州游骑兵的比赛被没收。
1981年,当时担任
奥克兰运动家队转播员的朗·西蒙斯(Lon Simmons)告诉听众:“这场比赛打完,运动家队要前往克里夫兰。只是因为投票结果13票赞成,12票反对,他们才决定上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运动家队正在争取季后赛资格,最后也真的拿下分区冠军,但他们宁可让系列战的每一场比赛都被没收,也不愿意走一趟克里夫兰;不是因为他们太害怕这一年照旧战绩不振的印地安人队,而是这个城市实在太令人厌恶。
就在同一个球季,曾经打过印地安人队,后来被交易到纽约的洋基队三垒手葛瑞格·尼特斯(他的大联盟生涯是从
明尼苏达双城开始的),在球队包机上透过广播系统告诉大家:“我们即将降落在克里夫兰。请将手表往回拨42分钟。”
1989年的电影《大联盟》是以小说化之后的印地安人队为题材,由查理·辛、汤姆·贝林杰主演。续集和第三集先后在1994和1998年上演。
鲍伯·霍伯(Bob Hope)持有印地安人队的一小部分股票,1993年印地安人最后一次在克里夫兰体育场举行主场球赛时,他也曾参与当天的仪式。
卡洛斯·贝尔加是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局中从左打区和右打区各敲出一支全垒打的打者,他在1993年4月8日迎战纽约洋基队的第七局,从史帝夫·郝尔(Steve Howe)和史帝夫·法尔(Steve Farr)两位投手手上完成这个创举。至今为止,唯一重演这项难得纪录的是
芝加哥小熊队的马克·贝尔洪(Mark Bellhorn),他在2002年8月29日对密尔瓦基酿酒人队的第四局完成。
克里夫兰的家乡英雄,喜剧明星杜鲁·卡瑞(Drew Carey)在1995年为他新上映的情境喜剧“杜鲁·卡瑞剧场”(The Drew Carey Show)宣传时,也取笑了大联盟其他球队。他在预告片里经常讲一句家喻户晓的台词:“总算轮到你们当烂队了!”(Finally, it's your team that sucks!)
2001年8月5日,印地安人队演出大联盟史上最大的一次逆转胜利。在第四局以0:12,第六局以2:14遥遥落后西雅图水手的印地安人队,演出绝地大反攻,最终在延长赛第11局以15:14反败为胜。这场比赛因此被棒球迷称作不可能的大逆转。
2004年8月31日,印地安人以22:0痛宰纽约洋基队。这是洋基队史上最惨痛的一场败仗。欧玛·维兹盖尔单场击出六支安打,追平大联盟单场九局比赛的个人最多安打纪录。这是洋基队自1928年7月29日以6:24败给印地安人队以来,输的最难看的一场球。[7]
2006年7月4日,印地安人又以19:1狂胜纽约洋基队,而这一天正是洋基队老板乔治·史坦布莱纳(George Steinbrenner)的生日。这两场对纽约的大胜,先发投手都是杰克·韦斯布鲁克(Jake Westbrook)。这是洋基队史上差距第二大的一面倒惨败,排名第一的正是2004年那场0:22完封。
2006年9月2日,内野手凯文·柯兹曼诺夫(Kevin Kouzmanoff)成为大联盟有史以来第三个在生涯首打席就轰出满贯全垒打的选手,以及第一个把生涯首打席第一球打成满贯全垒打的人。
2006年12月21日,印地安人宣布将自 2008 年起将春训基地从佛州的 Winter Haven 移往亚利桑那的 古德伊尔 (Goodyear,位于凤凰城西郊的山谷地带),并且在 2009 年春训时,转换到仙人掌联盟 (Cactus League)比赛。
2007年4月9日,印地安人队宣布,由于克里夫兰地区下大雪,印地安人将在密尔瓦基和洛杉矶安那罕天使队进行“主场”系列战。对西雅图的主场开幕四连战由于大雪而取消。印地安人在米勒球场的系列战取得三战两胜,赢了第一场和第三场。当乔·波罗斯基(Joe Borowski)在印地安人赢球的比赛,于第九局站上密尔瓦基的投手丘,广播系统就会播放“野小子”(Wild Thing)这首歌,向电影《大联盟》致意;这部电影虽然是印地安人队的故事,但拍摄工作是在密尔瓦基的旧郡立球场(County Stadium)完成的。
球队最早的主场联盟球场的一部分建筑,至今仍座落在东六十六街和莱辛顿大道口,位于克里夫兰市的霍夫区(Hough neighborhood)。球队的售票处和右外野砖墙的一部分都还存在。至于球队的第二个主场克里夫兰体育场则已不复存在,那儿现在是
克里夫兰布朗体育场的所在地。
昔日的克里夫兰体育场在夏季的夜间比赛时,时常被来自伊利湖岸,被灯光吸引而群聚球场中的蚊蝇、飞虫袭扰。2007年10月5日的分区冠军战第二场,则不免令人想起旧体育场的往事:群聚而来的飞虫占满整个球场,使得比赛不得不几度暂停,以喷洒杀虫剂。这些飞虫被电视转播员称为加拿大兵(Canadian Soldiers),但它们实际上是蚊虫。
球员
美国职棒名人堂球员
主要因为在印地安人的表现而入选:
厄尔·艾佛瑞尔(Earl Averill)
路·波德鲁(Lou Boudreau)
史坦·柯佛列斯基(Stan Coveleski)
赖瑞·杜比(Larry Doby)
鲍伯·斐勒(Bob Feller)
艾尔玛·佛力克(Elmer Flick)
艾迪·乔斯(Addie Joss)
纳普·拉杰伊(Nap Lajoie)
鲍伯·李蒙(Bob Lemon)
艾尔·罗培兹(Al Lopez)
乔·塞维尔(Joe Sewell)
崔斯·史皮克(Tris Speaker)
厄利·韦恩(Early Wynn)
其他和印地安人有关的名人堂球星:
史帝夫·卡尔顿(Steve Carlton)
丹尼斯·艾克斯利(Dennis Eckersley)
罗夫·金纳(Ralph Kiner)
艾迪·莫瑞
赫尔·纽豪瑟(Hal Newhouser)
菲尔·尼克罗(Phil Niekro)
萨奇·佩吉
盖罗德·派瑞(Gaylord Perry)
山姆·莱斯
法兰克·罗宾森
赫伊特·威尔海姆(Hoyt Wilhelm)
戴夫·温菲尔德(Dave Winfield)
赛·扬
退休球衣号码
3 厄尔·艾佛瑞尔(Earl Averill),外野手(1929-39)
5 路·波德鲁(Lou Boudreau),游击手(1938-50);总教练(1942-50)
14 赖瑞·杜比(Larry Doby),外野手(1947-55, 1958);教练(1974)
18 梅尔·哈尔德(Mel Harder),投手(1928-47);教练(1947-63)
19 鲍伯·斐勒(Bob Feller),投手(1936-56)
21 鲍伯·李蒙(Bob Lemon),投手(1941-58);教练(1960)
42 杰基·罗宾森(Jackie Robinson)(所有
美国职棒大联盟队伍都将此号码退休)
455 印地安人队球迷(代表1995年到2001年杰克布斯球场连续满场纪录)
登录名单
先发投手
佛斯托·卡蒙纳
贾斯汀·马斯特森
Mitch Talbot
捕手
Mike Redmond
Carlos Santana
内野手
Russell Branyan
Jason Donald
单季纪录
全垒打: 吉姆·汤米 (52, 2002)
打点: 曼尼·拉米瑞兹 (165, 1999)
打击率: “赤脚乔”·杰克森 (.408, 1911)
安打: “赤脚乔”·杰克森 (233, 1911)
得分: 厄尔·艾佛瑞尔 (140, 1931)
二垒打: 乔治·伯恩斯 (64, 1926)
三垒打: “赤脚乔”·杰克森 (26, 1912)
盗垒: 肯尼·洛夫顿 (75, 1996)
连续安打场次: 小山迪·阿洛玛 (30场, 1997)
被三振: 吉姆·汤米 (185, 2001)
胜场: 吉姆·巴格比 (31, 1920)
夺三振: 鲍伯·斐勒 (348, 1946)
附属小联盟球队
AAA:水牛城野牛队 (Buffalo Bison), 国际联盟 (International League)
AA:艾克隆航空队 (Akron Aeros), 东方联盟 (Eastern League)
高级A:金斯顿印地安人队 (Kinston Indians), 卡罗莱纳联盟 (Carolina League)
A:湖郡舰长队 (Lake County Captains),南大西洋联盟 (South Atlantic League)
短期A:马洪宁山谷拳击手队 (Mahoning Valley Scrappers), 纽约─宾州联盟 (New York-Penn League)
新秀:GCL印地安人队 (GCL Indians) ,湾岸联盟 (Gulf Coast League)
新秀:DSL印地安人队 (DSL Indians),多明尼加夏季联盟 (Dominican Summer League)
广播与电视转播
印地安人队的旗舰电台,是位于1100 AM的新闻/评论电台WTAM。电台播音员是汤姆·汉弥尔顿(Tom Hamilton)和麦克·希根(Mike Hegan)。当大联盟球赛与
克里夫兰骑士队的季后赛冲突,WTAM会转播篮球,原定转播的棒球赛则可在FM 100.7的WFFM电台收听。
电视转播权则由印地安人队自2006年开播的俄亥俄体育时报(SportsTime Ohio)电视台获得,麦特·安得伍德(Matt Underwood)和瑞克·曼宁(Rick Manning)是138场例行赛转播的双主播。每年也会有20场例行赛在无线台,由第三频道
国家广播公司(NBC)旗下的WKYC新闻台转播,这时的主播则是曼宁和体育新闻主播吉姆·唐纳文(Jim Donovan)。而在哥伦布53台WWHO,利玛35台WLIO,宾州伊利(Erie, PA)的12台WICU-TV(或35台WSEE-TV),纽约州水牛城的67台WNGS,杨斯顿的62台WYFX-LP,宾州默瑟(Mercer, PA)的17台WFXI-CA,以及托莱多的BCSN等台,也都看得到电视转播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