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克里斯玛 (charisma) 。克里斯玛,是指某种特殊的超自然的
人格特质,据说它可以通过某种渠道遗传或是继承,具有它的人即具有支配的力量,而被
支配者就会产生对它完全效忠和献身的情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克里斯玛’的暗示,会无意识地产生一种
迷狂,自身也会被这种迷狂所吞没。很显然,是一种
被动态。
克里斯玛一词源自《新约·哥林多后书》,意指神授的能力,是追随者用来形容诸如
摩西、
耶稣之类具有非凡
号召力的天才人物的用语。
马克斯·韦伯认为克里斯玛人格是历史中富有创造性的革命力量,有着这种人格的人物以传统的名义出现,却是传统大刀阔斧的改造者。由于有了克里斯玛人物,传统以一种同以往不大相同的形式与实质而延续下来。
克里斯玛先知的典型口吻是:“我谈的都是经典著作上的意见,不过我向你们这样讲……”这同中国学者所谓的“六经注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文化
演进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水准参差不齐而各个层面人物的自我感觉普遍良好的
文化环境中,克里斯玛式裂变特别有效。耶稣在世时,犹太人、异教徒甚至最初的基督徒都认为基督教不过是
犹太教的一个变种,直到耶稣去世了好几十年,人们才发现两者之间的深刻差异。
一是支配者因为其
个人能力而使治理成为可能,二是
社会革命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三是
社会的建构依据于法理的根源。克里斯玛型的
领导方式具有
神圣性、
超越性和
自反性的特点。它和
理性化相互依存、相互矛盾,共同构成人类发展的动力,也构成了韦伯的困境。
在克里斯玛与
理性化之间,首先存在信念价值与效果价值的悖论。韦伯认为,现代民族工具的强盛与世界权利是政治的
终极价值,这要求克里斯玛式的领袖担当
历史使命,同时强调
政治伦理与行为效果两个难以兼顾的双重取向。
韦伯看来所有的东西都被二分开来,用“类型——对比类型”的方法界定,不是正值,就是
负值,一切表现为非此即彼,其他可能性则被排除,而其它可能性则是无限多地存在着,在突出独自特征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它则排除了
多种可能,其对于人类
社会发展的理解就局限于二者之间。 多元思维是一种允许许多区别的思路,它们是无法被安排在一起先比较的。用多脉络取代单一脉络,用多中心论取代单一中心,用开放的方式,
多视角、多元素地观察和解释公共管理现象,这是走出悖论框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