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实现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
政策工具之一。2017年底,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2021年元旦起,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发展历程
2011年,按照
“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逐步建立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中国在北京、天津、
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
温室气体减排,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摸索了制度,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2016年12月,
福建省启动
碳交易市场,作为国内第8个碳交易试点。
201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这标志着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
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2021年6月22日,据媒体
新华财经消息,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于6月25日开启,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7个试点的地方交易市场继续运营。7月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经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7
月将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7月15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公告,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开市。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我国碳市场将成为
全球覆盖温室气体
排放量规模
最大的市场。
2021年7月16日9时15分,全国碳市场
启动仪式于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
2022年01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已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一周年系列活动在武汉举办 四份“碳协议”签署。
截至2022年12月22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每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成交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9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10.3亿元人民币。
2024年2月26日,在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目前已覆盖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为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止到去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4.65亿吨,成交额约270亿元。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4.76亿吨,成交额达279亿元。
2025年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顺利结束。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这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重要意义
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利用
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推动
经济发展方式绿色
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
制度创新,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
试点情况
截至2019年6月底,7个试点碳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
成交量突破3.3亿吨,累计
成交金额约71亿元。企业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形成了要素完善、特点突出、初具规模的地方碳市场。
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
二氧化碳当量,累计
成交额近100亿元
人民币。
生态环境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截至2021年8月13日,全国碳市场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51.88万吨,累计成交额超3.29亿元。
2021年11月10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77个
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达到10.44亿元。
截至12月22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运行平稳,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4亿吨,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
交易时间
交易时间方面,除
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
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
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纳入行业
2022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确定了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根据核查结果,将2020或2021年年度
碳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拥有符合纳入配额
管理标准的机组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完成情况
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清缴时限截止。一年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加强,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全社会实现低成本减排功能不断显现。
根据《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年底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3年底上涨22.75%。配额清缴完成情况趋好,2023年度配额应清缴总量52.44亿吨,配额清缴完成率约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