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汉诗诗友联盟总会于1990年在
泰国首都
曼谷成立。会长王诚系泰京大学教授。
历史
1991年在
台北召开了第二届大会。以上两届大会均只有十几位诗人出席,并且都没有中国大陆代表参加。
1992年在香港召开第三届大会。会前王诚召见新加坡爱国华侨诗人张济川先生,提出自己因心脏病严重,欲请张接任会长。张在大会上公开表示:汉诗的根在中国大陆,如果接任会长,前提条件是今后必须到大陆去召开大会,不能“三过家门而不入”(即曼谷、台北、香港三次会议均在海外)。大会一致选举了张济川为总会长,王诚为名誉会长,香港著名诗人张江美为副总会长。
张济川是新加坡著名爱国华侨诗人。一生留下了8000首洋谥着他对祖国充满着眷恋之情的诗,体现了一个天涯赤子的拳拳之心。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便与新马等地华侨诗人结社倡诗,同时和全球各国诗家都有密切联系。
祖国五十周年庆典,他第一时间发来贺诗;港澳回归祖国,他最先以诗祝贺;就连世界妇女大会首次在京召开,诗人也按捺不住那为祖国而自豪的心情:承平世局聚英雌,半壁平分道不私。休得昭明垂史籍,神州此日更多姿。
邓小平逝世的噩耗传到新加坡,张济川连夜写了二首挽诗送到大使馆,很快又得到国内对使馆的回应,并传达了对张先生的感谢。
上世纪末张先生访问海南,当时正出现南沙群岛争端。夏夜的傍晚,人们都沉浸在三亚海滩浴场的的嬉戏之中,这时张先生站在海边,望着更远的南沙,他从口袋里掏出纸来,写下了一首七绝:大块清新夜已幽,红男绿女尚沉浮。驱车来护琼崖海,莫许南沙任予求。张济川的心和祖国的脉搏在同时跳动。他用诗提醒人们,要警惕有人对我存有领土野心。
张济川不愧为一位爱国华侨诗人。
前往台湾探亲返程经香港的湖南著名书法家、诗人曾玉衡老先生是中国大陆出席香港三届大会的代表。
美国著名诗人、大企业家牛奶大王蔡念因先生巨资赞助了本届大会。
香港会议闭幕不久,王诚曾提出欲将学会经费用来印刷他个人诗集,并要求次年四届大会到曼谷去开,以便同时为泰国王祝寿。没有获得通过。
1993年四届大会临时改在澳门举行。中国大陆第一次组团出席。出席本次会议人数由以往只二三十人突增到100多人。大陆代表团就有34人,其中有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汪普庆,中共湖南省纪委副书记、湖南省诗词学会会长赵焱森;甘肃省政协主席应中逸,中共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张作斌,广西区政协韦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诗人,诗词学会会长秦中吟等。澳门行政厅长官麦健智等出席祝贺。新华社驻澳门文宣部长、叶剑英元帅之小女叶丽琴出席并致热情洋谥的贺词。大会圆满成功,
国内各省传媒纷纷报道。湖南电视也播送了该省出席澳门会仪陈图渊等代表情况。
1995年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五届汉诗大会。为了避免政治色彩,总会长张济川向大会倡议将联盟一词删去,规范为全球汉诗总会并正式在新加坡政府注册。新加坡国会议员吴俊刚出席并致贺词,中国驻新大使馆文化参赞赖祖金代表中国政府祝贺大会成功召开。中国代团阵容可观,其中有中国民进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省政协主席应中逸、北大著名学者袁行霈教授,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刘波率五人代表团出席大会。中国有些省份诗会来不及组团出席,也托人赠送锦旗及书、画、贺联。新加坡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大会盛况。
1997年末至1998年初在马来西亚怡保举行了六届大会。中国大陆有好几位省级官员参加,全球汉诗总会顾问,台湾马鹤凌先生率团出席。海峡两岸诗人欢聚一堂,畅谈和平统一祖国,携手建设和谐社会,盛况空前。
马来西亚议会议员等高官出席并致贺词。
2000年10月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第七届大会。此时总会长张济川已重病在身,仍坐着轮椅飞来安庆。
本届大会由原上海市委统战部长、上海安徽经济文化技术促进会会长、上海抗大研究会和校友会副会长叶尚志任总策划,上海驻安庆办事处及安庆诗词学会承办。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等很多知名人士参加。
2002年1月张济川会长去世。同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八届大会,会上一致选举了
新加坡作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张兼嘉为总会长。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钟振振教授出席并被聘为总会副会长。
新加坡总理公署暨社会发展及体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出席大会并两次发表热情洋谥长篇讲话。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执行理事长朱添寿始终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两岸诗人济济一堂,共襄盛举。陈图渊继续被聘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5年8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庐山休养所承办的全球汉诗八届大会在江西庐山召开。大会重申爱国主义是立会的宗旨;同时提出“中庸、互动、共进”的口号;汉诗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本届大会选举了朱添寿先生为会长。朱先生系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原执行理事长、现任
南洋艺术学院院长。出席大会代表中除海外众多知名人士外,大陆还有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全球汉诗总会名誉会长邓正明将军,全国武警部队及解放军驻港部队深圳办事处负责人等。
全球汉诗总会秘书处尊重中华诗词学会主要负责人的建议,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团结海内外诗友,表明学会一贯谦逊谨慎的作风,建议将总会改称学会,得到与会代表赞同。
庐山会议的主题确定为传统诗词与新诗的对话,是对汉语诗词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大会还针对当前实际,讨论并确定了组织工作的两个倾斜,即发展会员向年青化倾斜;诗品和人品以人品为第一重要。继续强调学会不涉及政治意识形态之争,不谋私利,不论资排辈的“三不”主张。
庐山会议的精神,很快便得到广泛的响应和赞扬。会后,广大诗友尤其海外会员多次建议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举办大会,我们将努力实现大家的愿望。
全球汉诗学会将坚定不移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全球汉诗吟友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