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创中心
上海市境内组织机构
2015年1月底上海政协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建设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方案将是上海市政府2015年的一号课题。
详细
全球科创中心将具备五大要素和三个方向。
1、科创中心的五大要素:具备世界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有第三代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国企创新能力、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集聚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家;
2、创新需要往三个方向努力:面向国家战略所需要的领域创新、对上海产业提升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草根创新、这是国家难以指导;
3、总体目标是建设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综合性、开发式科创中心。
上海市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近期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北京市围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设计图”,搭建了“架构图”,绘就了“施工图”,已取得显著成效;安徽省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京沪皖南北联动合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进展
三地协同局面加速形成
根据中央部署,北京市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安徽省正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上海北京合肥正在分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来,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力争在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在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据悉,近期上海市与相关各方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8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中央企业重大项目落户上海。
北京市副市长阴和俊则透露,围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设计图”,北京市搭建了“架构图”,绘就了“施工图”,已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确立的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有力地推进”。
作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第一位的安徽省,正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抓好重大设施建设与交叉前沿研究的结合、重点支撑和协同联动的结合等,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布局
瞄准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力
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正在瞄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技术行业持续发力。当前,上海的科创企业已开始占据“未来产业集群”的高能级平台,面向未来二十年进行深度布局。
《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力和区域创新辐射带动力提升速度明显,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6%和15%,体现了上海近年来率先加速向创新经济转型,在越来越广阔的创新网络中发挥引领、枢纽作用。集成电路设计业成为产业龙头,2016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首次超过封装测试业,全年实现销售365.24亿元,较2011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
下一阶段,要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要加快推进大科学设施群、高水平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张江。
据悉,信息、科技服务业成为上海第三产业领头羊。2016年,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1%,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金融业成为上海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
以汽车产业为例,其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日渐显著。本届论坛期间,上海揭牌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测评实验室”,该实验室作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研究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信息安全研究院成为国内最专业、最权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评测平台。
推进
构建多样化创新投融资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发布了《2017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以下简称指数)。该指数对亚太33个领先地区用19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结果显示,中国板块整体表现亮眼。香港、上海、北京和广东四个地区进入前十,其他多个地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已基本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新颖的创新投融资体系。这种制度优势正在发力,并将在未来几年更加凸显。
除了已有的知识密集产业优势外,指数显示,上海已基本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金融对于上海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始体现,人均私人股权投资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3 21:38
目录
概述
详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