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脊麻的主要特征是注药后迅速发展的广泛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由于
交感神经被阻滞,
低血压是最常见的表现。如果颈3、颈4和颈5受累,可能出现
膈肌麻痹,加上
肋间肌也麻痹,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
呼吸停止。随着低血压及缺氧,病人可能很快意识不清、昏迷。如用药量过大,症状典型,诊断不难,但须与引起低血压和昏迷的其他原因进行鉴别开来。当用药量较少时(如产科镇痛),可能仅出现异常高平面的麻醉,这往往就是误入
蛛网膜下腔的表现。
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
呼吸功能。病人神志消失,应行
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加速输液以及滴注
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若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30分钟后病人可清醒。全脊麻持续时间与使用的局麻药有关,
利多卡因可持续1h~1.5h,而
布比卡因持续1.5h~3.0h。尽管全脊麻来势迅猛,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但只要诊断和处理及时,大多数病人均能恢复。
硬膜外阻滞是一种盲探性穿刺,所以要求熟悉有关
椎管解剖,操作应轻巧从容,用具应仔细挑选,弃掉不合用的
穿刺针及过硬的导管。对于那些多次接受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间隙有粘连者或
脊柱畸形有穿刺困难者,不宜反复穿刺以免穿破硬膜。老年人、小儿的硬膜穿破率比青壮年高,所以穿刺时尤其要小心。一旦穿破硬膜,最好改换其他麻醉方法,如
全麻或神经阻滞。穿刺点在腰2以下,手术区域在下腹部、下肢或肛门会阴区者,可审慎地实行脊麻。
强调注入全量局麻药前先注入试验剂量,观察5~10分钟有无脊麻表现,改变体位后若须再次注药也应再次注入试验剂量。首次试验剂量不应大于3~5ml。麻醉中若病人发生躁动可能使导管移位而刺入
蛛网膜下腔。有报道硬膜外阻滞开始时为正常的阶段性阻滞,以后再次注药是出现全脊麻,经导管抽出
脑脊液,说明在
麻醉维持期间导管还会穿破硬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病症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