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农场位于海南省
儋州市西南部,东北及东部与国营西华农场和国营西培农场接壤;南隔珠碧江水库、珠碧江和打施河;西及西北与
富克镇、
国营红岭农场和国营
龙山农场毗邻;北抵春江水库和水鸣江。该场东西宽约32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
地理环境
该场区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在中、北部地区,除一些孤丘外,坡度多在8度以下,大部分适宜机械作业;南部丘陵连绵,坡度多在15度左右。其气候属微寒中风气候,干、湿季节各占半年,场区远离台风登陆点,风害轻微。但每年春夏之交,常有半个月左右的干热天气,风向西南,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甚大。场内溪沟多数水量不大,旱季常有断流。
场区南部属珠碧江及其支流打施河流域,较大的河溪有香岭沟、和盛沟、打尚沟3条,均由东北向西南汇入珠碧江,然后向西经海头港出海;北部属水鸣江流域,主要河溪有富洋河、飞巴河、打老沟等,但水量较少。
历史沿革
该场前身为海南区党委1957年3月建立的和盛军垦农场。
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与农垦系统的雅星农场和雅星乡、和盛乡等单位合并组成八一公社。
1959年4月与地方分开,改属总后勤部领导,命名为总后八一农场。
1969年4月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该场编为第十师。
1974年10月恢复农垦,归属海南农垦局管理,复称八一农场,属处级单位。当时下设7个分场。
1981年9月,雅星公社的6个大队和一些农村并入该场,共并进人口13796人,土地91239亩。
1990年,该场有土地总面积389093亩,已利用218423亩。总人口34765人,其中职工17227人。场部下设6个分场,共有生产队、场办公司、工业企业等193个基层单位。
2017年3月八一农场设立为八一居,划归雅星镇管辖。
经济发展
国营八一农场1957年橡胶种植面积仅有20亩,总株数为0.05万株;1962年橡胶总面积达14215亩,总株数为40.37万株。在本县所有国营农场中,八一农场种植橡胶起步较晚,但发展飞快。1975年,该场橡胶面积达47806亩,株数为122.98万株;1980年,橡胶面积为57731亩,总株数为159.25万株,年平均增长亩数约2000亩,株数约7万株。至1990年,橡胶面积发展到108350亩,橡胶总株数为292.76万株,总面积与总株数均为全县乃至全省的首位。该场1975~1978年年产干胶超过1000吨,1979~1981年年产超过2000吨,1982年开始年产超过3000吨。1990年,干胶总产达到历史最高的4595.4吨,平均年产、亩产与株产三项指标同时创本县乃至全省农垦系统最高水平。至1990年止,该场累计干胶产量53307.54吨。
场办工厂有绉片厂、烟胶片厂、油棕加工厂、食油加工厂、糖厂、造纸厂、水泥厂、砖瓦厂、化肥厂等。1990年末,经过调整后的工业企业为12家。其中水泥厂2家,年产8.7万吨,1990年荣获海南省优秀产品称号和省工业产品交流会“金马奖”;八一糖厂日榨甘蔗2000吨,年产白砂糖2.5万吨,1990年获海南农垦总局“金鼎杯”奖。同时,该厂还生产高质量的食用酒精及液体
二氧化碳。
该场建场以来,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90年社会总产值达17431.9万元,居省农垦系统之首位;国民经济收入7013.8万元,其中农业为4426.8万元,在农垦系统中亦名列前茅。
文教卫生
1975年,八一农场已有业余大学、政治夜校和中小学校共121所,学员、学生总人数为12265人;其中中小学42所,学生人数6201人,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都办起了学校。后经调整,到1990年,该场中小学校为34所,其中小学26所,中学8所,在校学生6917人。
该场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面,发展也快。1975年只有一所170张床位的医院。1990年,除总场医院外,还有基层医疗单位110个。全场医务人员385人,其中医生186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