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姓入闽
移民历史
八姓入闽是指西晋永嘉时期,中原战乱纷纷,北方汉族世家大族迁入福建,其中最主要的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这八个姓氏,历史上把这段历史称为“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不同版本
唐朝林谞《闽中记》说,西晋永嘉中(即307年~313年)入闽的林、黄、陈、郑四姓;清康熙《南安县志》还提到詹、邱、胡、王四姓,合称为“八姓入闽”。另一说出自清朝晋江陈云埕所著的《闽中摭闻》,“晋永嘉时,中州板荡,衣冠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
另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库《移民、传说与族群记忆》介绍:故事的标准化版本是乾隆《福州府志》引宋人路振《九国志》载:“晋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故六朝间仕宦名迹,鲜有闻者。”与此相类似的叙述还有不少,如明弘治《八闽通志序》云:“自汉武徙其民于江淮间,永嘉板荡,乃有衣冠而南……自八姓入闽之后,而人才渐有,然犹不乐内仕。”明嘉靖《固始县志》引《闽中记》载:“固始衣冠南渡,大较有三:按闽中记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今闽人皆称固始人,一也。观福清唐尚书右丞林贽,御史中丞陈崇可见……”《闽书》云:“晋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光绪《漳浦县志》:“……考《闽中记》……其言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可以证闽人皆称光州固始之妄。”而在不少福建家族谱牒中,在记述本族来源时,也频繁追溯到这段历史,典型者如《西河林氏族谱》云:“吾林出自子姓,黄帝之后。历唐虞夏商四十六代,而生比干,因直谏死,子名泉。武王克纣,未下车封其墓,征其所生男,赐姓林,命曰坚,食邑博陵,世为大夫。自周至今,豪出杰生,代不乏人。春秋著名于传者,林放、林回、林雍、林楚、林不狃,或以忠贞,或以文德。秦末,子孙居齐郡。汉兴改为济南郡,以林尊为郡人讲论石渠,官太子太傅,林氏之望于济南者,自尊始。阅西汉、新室、东汉、曹魏四朝,至西晋林礼徙籍下邳,遂为徐之冠族,传至孙晋安郡王禄,为闽林始祖。当中州板荡,衣冠卿相从闽居之者有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晋安之林为甲。”《侯官云程林氏家乘》中的《三山云程林氏族谱序》云:“自晋马南浮,而林黄陈郑四姓实始居闽间,历唐宋,以迄于今。诸林之族,莫盛焉……”[7]同谱卷之十一《龙田何氏谱序》:“……按何之姓,本自西晋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入闽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故泉州为晋江,何皆晋时来宾,江侧与吾郡龙田共一派耳。”
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和清代冯登府的《闽中金石志》中记载:“登高山上有晋冢三,砖文曰:永康元年(300年),始改晋郡为晋邦。”永康元年要比永嘉年间(307~313年)最迟早8年时间。乾隆年间《兴化府莆田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郡城西岩寺建山门,忽划地硅然有声……甃(音zhòu,意为用砖砌)以巨砖。砖上花三面凸起,旁冢太康八年(287年)八月四日作。”太康八年要比永嘉之乱早20年。1984年初在泉州南安丰州镇旭山村庙下队发掘了晋墓一座,墓砖上印有“太康五年立”,要早于永嘉之乱10多年。
词条争议
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库《移民、传说与族群记忆》介绍:将八姓入闽传说放置在南方民族关系史脉络中加以考察,可以从中认识到,所谓八姓入闽传说这一带有一定虚拟性的集体记忆,其背后蕴含着族群互动的情况,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历史上汉越融合及闽越人融入中原王朝体制中的一种叙事。作者认为在八姓入闽传说中提到的诸姓,其实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闽越土著居民。据宋代《太平寰宇记》引用佛经《开元录》云:“闽县越州地,即古东瓯,今建州亦其地,皆蛇种,有五姓,谓林、黄等是其裔。”此外,《三国志》“贺齐传”中提到:“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时王朗奔东冶,侯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贼帅张雅、詹疆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雅称无上将军,疆称会稽太守。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疆党震惧,率众出降。”朱维幹先生据此指出,詹、何列入入闽八姓之中,实际上在此之前这两姓已经居住在闽中。据此可以推断,林、黄、詹、何等姓,很有可能是当时闽越土著。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八姓入闽叙事实际上隐含着一个以往被忽视的民族史话语:在中原王朝强大势力影响之下,这些闽越土著族群为了提升自己部族的地位,扩大本部族在激烈的族群竞争中的影响力,竞相改用汉姓,并巧妙地在与中原移民互动过程中,把自己族群记忆与部族文化隐藏在这一叙事里面。在上述八姓入闽传说中提到的“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故六朝间仕宦名迹,鲜有闻者”一句,恰恰为这段族群互动历史做了最好的注脚:正因为这些所谓的入迁中原望族乃是本地土著,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回迁中原的必要,而这段“中断的历史”,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既能夸耀族出中原高门望族的说法,又能避开唐以前注重家世的门阀制度的质疑。由此可见,一个普遍被视为是移民史传说的小叙事,内中反映的却是4世纪以来南方活跃的族群接触与互动的历史。它让我们看到,身处汉越交融大历史背景下的闽越人,如何将其族群记忆融入到这样的一则传说中。而只有通过转换研究视角,我们才可能认识到这一民族史上的另一面相。
参考资料
移民、传说与族群记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八姓入闽的故事.福州史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6 18:45
目录
概述
不同版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