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0年
公元纪年
公元前340年,指的是世界上的一个时间点。辛巳年周显王扁二十九年,此时中国战国时期。发生了楚威王即位等以下事件。
中国大事记
1.卫鞅谏秦孝公伐魏
马陵之战后,秦大良造卫鞅分析子天下大势,认为由于魏国一度强大,攻占原属秦国的河西地区,秦国已失去黄河天险,直接受到魏国威胁,难以向中原地区发展,因此魏国是秦国心腹之患,秦国要图强称雄,必先伐魏。如今魏国刚遭马陵之败,国力受损,诸侯反叛,这正是秦国收复失地、削弱魏国、谋求向中原扩展的有利时机。于是,卫鞅劝说秦孝公伐魏,以便倚据黄河、崤山之险,向东扩张,成就帝王之业。秦孝公采纳其说。秦孝公二十二年(前三四0年),秦孝公派卫鞅率兵伐魏。由于卫鞅伐魏的策略适应了秦国日益强盛、图谋扩张之需,此后十余年间(其间秦孝公及卫鞅已死),秦国一直依此策略不断伐魏。秦惠文王更元元年(前324)攻下陕城(今河南陕县),最终全部占有黄河天险,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奠定了秦国逐鹿中原的基础。
2.卫鞅计破魏军
秦孝公二十二年、魏惠王三十年(前三四0),秦孝公采纳卫鞅的建议,派卫鞅率兵伐魏,魏国使公子卬友善,魏国使公子卬将兵迎战。卫鞅早年仕魏,与公子卬友善,因此决定利用这一关系,设计透擒公子卬,以破魏军。他致书公子卬说:“我与你原来交好,如今领兵对敌,不忍相攻,愿与您相见会盟,畅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认为可行,便前往赴会。卫鞅事先埋伏了甲士,会盟饮酒时,使伏兵袭击,俘获公子卬。秦军随即发起攻击,大破魏军。魏国在与齐、秦的两次交战中,俱遭惨败,国力空虚,魏惠王极为恐惧,派使者献部分河西地,与秦媾和。
3.卫鞅封于邬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三四0),卫鞅大败魏军,战力显赫,被秦孝公封于邬,后改名为商(今陕西商县商洛镇。)故卫鞅号商君,其后又称商鞅。
4.楚威王即位
楚宣王三十年(前三四0),楚宣王(楚良夫)死,其子熊商即位,是为楚威王
逝世人物
楚宣王(前369年至前340年在位),芈姓,原名熊良夫,楚肃王弟,肃王无子,良夫继任。遣师西侵巴地(四川重庆以东巴国东南),前343年又发兵灭亡陈、蔡。楚宣王三十年(前三四0),楚宣王良夫死,其子熊商即位,是为楚威王。
出生人物
赵武灵王出生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名雍,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武灵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为武灵王。赵君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
著名科学家
公元前340年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奠定了数学的逻辑基础。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希腊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生于斯塔基尔(stagira),公元前367年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成为柏拉图的学生。公元前343年受马其顿王之请,出任王子之师,公元前335年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Lyceum)学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博学多才,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有所成就,著述极多,一些留传至今的著作,如《形而上学》(Metaphysica)、《物理学》(Physica)、《范畴论》(Categoriae)、《政治学》(Politica)等都被看作是世界性的经典名著。亚里士多德奠定数学的逻辑基础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创逻辑学,为数学提供逻辑前提,例如他提出的逻辑学的二值原理,至今仍是数学证明的最基本的逻辑要求之一;他提出的定义、推理、证明的原则也大多仍有效力。一是,他的形式逻辑体系是人类历史上建构的第一个公理体系,为数学公理法提供了依据和范例,而数学公理法的形成对数学的理论化、系统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数学,他的数学观对后世亦有重要的影响,他认为,数是实在的物的性质,开启了西方唯名论数学观的先河。他也研究过数学,给出一些严谨简明的数学定义,证明过若干数学定理并研究过立体几何的若干内容。
参考资料
屈原.荆州市沙市区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9 16:30
目录
概述
中国大事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