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的变迁
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李六如
(1887.7.11—1973.4.10),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富裕的封建家庭,
李六如20岁之前,他在家 乡读小学和中学。21岁时,因不满封建家庭,他离家出走,来到武昌,参加了辛亥革命,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兴中会”,当过兵,担任过湖北陆军少将标统。1913年,他去日本学习政治经济,直到1918年毕业。回国后,他曾担任平江女师的教员,兼办过工。1920年,他到湖南长沙,先后在长沙群大、高商、法专担任教员。这时,他结识了毛润之,接触了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至1926年,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广州第二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返回平江县,主办报纸,后参加秋收暴动,受到通缉。受党的委托,他于1929年去香港、新加坡,担任南洋共产党临时委员会的宣传部长。他办《天秤日报》,担任总编辑。不久,报社被查封。他去当橡胶工人,曾经被捕。1930年,他回国担任中共南方局的宣传干事。后来又担任福建省苏维埃的秘书长,并兼任财政、内务和教育部长、省银行的行长,曾代理江西中央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之职。1936年,他来到江西,遭到敌人逮捕,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 作,他才被释放。1937年至1945年间,他在延安曾任毛泽东处秘书长、行政学院院长、中共中央财经部副部长等职。1945年至1949年,他担任过中共热河省省委常委、哈尔滨东北行政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东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等职。1949年至1954年,他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之职,还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著作
1955年因病不能正常工作,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1957年出版了第一卷;1961年出版了第二卷;最后一卷(第三卷)因为十年动乱,作者只写了10万字就与世长辞,遗稿于1982年出版。作者还写过《南通视察谈》等作品。
内容概要
《六十年的变迁》 共三卷。这部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季交恕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末戊戌变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历史演变的轮廓。小说通过主人公季交恕的活动,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不同的时间、地点集中起来,让读者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同地方的风情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同时刻画了季交恕在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中,由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代表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思想与成长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第一卷
从清末的维新变法前后写到辛亥革命失败为止。小说主人公季交恕于1887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母亲童少英是父亲季晚和的小老婆,季家兄弟三人皆未得贵子,交恕的出生给季家带来欢乐。此后,童少英又生了两个男孩。但是交恕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三个男孩随交恕的伯父季昌志迁居到凌家湾。这里的田产本是季晚和与季昌志共同经商赚的钱 买下的,但伯父居心不良,处处欺侮幼子寡母,谋求私利。
交恕母亲只好迁回泼头老家,但仍然遭受晚和大老婆的欺侮。后来,季交恕长到19岁时,进入黄杏村先生的经馆求学。这时正是梁维新变法思想流行的时代,在黄先生的影响下,季交恕大量阅读了具有新思想的《新民丛报》、《日本国志》和《盛世危言》等书刊,尤其喜爱梁启超的文章,读起来觉得非常有趣。不仅爱读,他还在写文章时仿效梁启超的“新文体”,喜欢畅谈现实大事,发表爱国的言论,被人称为“时务派”。他的作为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深得黄杏村的赏识,认为他完全可以考中秀才,这使母亲非常高兴。后来,他果然成功地通过了县考和府考,但是道考却名落孙山,使母亲感到失望和烦闷。这时,母亲为季交恕成了婚。
第二卷
不久,他结识了从日本回国的凌雍雄,从他那里了解到孙文、黄兴的革命活动,知道他们同康、梁不同,要推翻清王朝,改变中国的君主政体为民主共和国,这使他感到很兴奋,颇受鼓舞,于是就向凌雍雄表示了要参加革命党的要求。母亲去世后,季交恕一心要考入湖北陆军中学,学习军事。但他在长沙误了考期,只得去九江投奔亲友。但是事情并不如意,只好回武昌,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向武昌新军第二十一协统领黎元洪写了一封投笔从戎,请求破格录用的长信,结果被补了一名副兵,实现了当兵的愿望。在新军里,季交恕结识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杨王鹏等人,积极参加他们组织的鼓吹革命的文学社的活动,成为文学社的骨干之一。文学社鼓吹的革命思想,在新军中到处传播,影响较大。他们之中的叶得胜等人积极活动,又和《商务日报》的刘复基联合,壮大了力量。不久,他们反对清政府借债筑路,被巡捕捉住关押。黎元洪知道新军里出现了革命党,决心严加惩处,季交恕等主要人物被打得鲜血淋漓,并被开除出新军。交恕无奈,逃往钦州,投奔到当了州官的叔父季小村那里。交恕在州衙门里负责起草案牍文书的工作。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官府里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丑恶,看到了大小官员勾心斗角的丑态,他深深地感到了革命的必要性。这时,他突然接到文学社蒋翊武的信,信中告诉他武昌要起义,他便立即赶到武昌,准备参加斗争。原来,季交恕等人逃脱黎元洪的缉捕之后,文学社的活动曾暂停一时。但不久,蒋翊武被推为新的文学社社长,文学社又和“共进会”等联合,同盟会总部也与文学社取得了联系,革命的势力逐渐壮大了。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都积极参加武昌起义
第三卷
1911年8月18日,湖北革命军总指挥蒋翊武发布起义命令,打倒清王朝。夜里,叶得胜等领着起义者冲进制台衙门,清兵被迫投降,起义取得胜利。但是,起义者缺乏有威望的领导,他们共同推举新军首领黎元洪为湖北总督。黎元洪胆小怕事,忧心忡忡,勉强答应。这时清王朝任命袁世凯为两湖总督,更使黎元洪忧闷不已。随着十多个省宣布独立的形势发展,革命趋向高潮,但季交恕发现革命党人并未真掌握大权,蒋翊武只当了个联络使,文学社的人也不被重用,这使他失望。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如此家庭
一 商人养骄子
二 孤儿寡妇被人欺
三 走开些
四 搬往老家去
第二章 由经馆到洋学堂
一 经馆第一年
二 读洋书
三 应科考
四 家学一瞥
五 洋学堂里
第三章 从军路上
一 到长沙那天
二 懵懂一时
三 陆军学堂考过了
四 浔阳江头
五 进当铺
六 穿上军装
第四章 革命运动在新军
一 文学社萌芽了
二 开始活动的新兵
三 笔剑唇枪
四 捉杨度华洋会审
五 急图起事不成
六 志士被逐
第五章 亡命走钦州
一 在旅途中
二 州官衙门的排场
三 捉财神
四 周姨太与胖尼姑
五 四马分尸谁不怕呀
第六章 暴风雨前后
一 刘复基筹划起义
二 三烈士就义,工程营发难
三 黎元洪怎么当都督
四 从钦州奔回武昌了
五 袁世凯的阴谋诡计
六 革命党瓦解土崩
七 出东洋
第七章 海外归来
一 踏进国门头两天
二 上海租界坏透了
三 彷徨
第八章 还乡后
一 重逢旧友话时艰
二 年年躲兵
三 两件事
四 “五四”浪潮
五 团结才有力量呀
六 鹤唳风声又一年
七 无路可走
第九章 山穷水尽下长沙
一 赋闲
二 教书
三 索薪
第十章 有了指路明灯
一 共产党在生长
二 安源之行
三 工人运动开步走
四 国共合作声中
第十一章 大革命前奏
一 右派不少啦
二 大元帅在韶关
三 谭三爷垂头丧气
第十二章 岭南风雨
一 民众运动的新方向
二 睡狮怒吼了
三 歼灭滇桂军
四 一股妖氛
第十三章 革命高潮又低潮
一 北伐
二 踏上征途
三 人民帮助打胜仗
四 南昌城下
五 萧墙启衅,功败垂成
第十四章 星星之火
一 平地一声雷
二 两个活阎王
三 故乡血泪
四 上海亭子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9 16:25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