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
中国甘肃省公办高校
兰州城市学院(Lanzhou City University),简称“兰城院”(LCU),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首批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办学历史
合并前
1904年,甘肃文高等学堂(师范馆)创建。
1906年,兰山书院更名为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
1911年,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两级师范学堂。
1911年,甘肃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初级师范学堂。
1913年,甘肃初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省立师范学校。
1914年,甘肃省立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6年,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兰州师范学校。
1949年,甘肃省立兰州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
1958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升格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方认定的学校创立时间)。
1961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
1962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停办。
1971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兰州师范学校。
1977年,兰州师范学校(专科班)创建(合署)。
1978年,兰州师范学校(专科班)升格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独立办学。
1992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42年,培黎工艺学校创建。
1943年,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0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
1953年,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更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
1956年,培黎石油技工学校更名为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57年,广州石油机械安装技工学校并入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85年,兰州石油技工学校(部分)改建为培黎石油学校。
1984年,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创建。
合并后
2003年,培黎石油学校并入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并入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成立。
2006年,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与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合署。
2009年,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成立。
2015年,兰州城市学院在原培黎工程技术学院与培黎汽车工程学院两个二级学院整合基础上成立培黎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12月,牵头成立全国智能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10月19日,兰州城市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在校本部音乐厅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开设本科专业56个,涵盖工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129人,其中教授114人、副教授352人、博士213人、硕士646人,兼职博(硕)导师80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4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青年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陇原青年英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
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6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3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7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专利奖、甘肃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4月,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34.51万册,电子图书100.08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2个。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库等15个数据库,收录电子图书53万册,电子期刊4300种,博硕论文81万篇,视频资料7451部,视听光盘4988件,设有期刊论文和电子图书2个学术搜索平台,试用电子资源10种。
甘肃高师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创刊于1998年,原由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省内五所师范专科学校联办。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95个;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扬卡·库帕拉大学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成为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国际合作平台成员单位。与华东师范大学等数10家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加入了大湾区产教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
所获荣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中心图案构成。校微采用图形图案,蕴含无穷、博大、圆满之意,既象征着学校如旭日初升,发展前景光明宏远,又表现了丰富多彩、成长成才的校园生活。校微图案采用蓝、白、黑三种颜色组成,色泽简洁明快、典雅大方。微标圆环上方为毛体字“兰州城市学院”,下方为兰州城市学院英文名。校微中心图案由兰州城市学院英文名称三个单词的首个大写字母L、C、U变体构成,整体形象似一本翻开的书籍,象征着学校立德树人、培育栋梁的崇高使命,也像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突出学校以“城市”命名的理念,体现学校服务城市的功能。标志下方的“1958”字样,表示兰州城市学院创建于1958年。
精神文化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学校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工合运动先驱、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培黎石油学校创始人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其内涵一是强化实践,能够运用知识,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二是注重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三是勇于创造,敢为人先,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四是勤于思考,善于从表象入手,深入发掘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既是路易·艾黎先生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至理名言。作为艾黎事业和艾黎精神的继承人,学校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确定为校训,激励全校师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乐于分析,敢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在新的时代里呈现出新的生命力,绽放新的光芒。
校歌为《续写新传奇》,由李震岗作词,孔庆浩作曲。
校区情况
兰州城市学院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
校本部
兰州城市学院校本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邮编号730070。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文史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体育学院。
培黎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572号,邮编号730070。下设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北方汽车工程学院。
城关校区
兰州城市学院城关校区(东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西路692号,邮编号730020。下设幼儿师范学院。
学校领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5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