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
中国甘肃省公办高校
兰州理工大学(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兰理工”(LUT),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甘肃省立工艺学校
1919年(民国八年)根据国民政府《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测绘学专家牛载坤在兰州中山路创建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兰州理工大学前身),提出了“艰苦自立”的校训。1921年,改为甲种工业学校。1924年,改为省立工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省立工科职业学校。1929年,改名为省立第一工业学。1936年,按照新学制又改为省立兰州工业职业学校,设纺织、编染、制革三科各一班。1944年,改名为省立兰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设高级土木科、机械科、纺织科、化工科、电讯科各一班。至1948年的30年中,学校累计编班54个,毕业学生1500余人。
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
1949年8月26日,兰州宣告解放,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1年,学校在市内下沟和傅家巷购租民宅三院,已解决学生教室、宿舍和食堂缺失的问题;1952年,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简称“兰州工校”),划归甘肃省工业厅领导;同年,报经甘肃省工业厅同意,兰州市政府批准,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划拨土地420亩,建设永久性校舍;1953年10月,将纺织科三年级学生24名和教职员工8人,合并于陕西咸阳纺织工业学校。同年9月,秦安和临洮两县工业学校化工科并入学校。
兰州工学院
1954年,学校划归国家电机制造工业部领导,关系由地方转到中央,学校由萃英门旧址迁入兰工坪新址;1956年,城市建设部和电机制造工业部协商决定,将土木科从兰州工校分离出来,另建立由城市建设工业部领导、城市建设总局代管的兰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并投入基本建设资金,平整校址场地,修建了第一幢教学楼(今7号楼),筹建工作开始;1958年4月,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决定将兰州工业学校改为兰州工学院。
甘肃工业大学
1958年9月,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兰州工学院,组建甘肃工业大学;同年10月,甘肃工业大学正式命名。
1965年3月,经中央批准,甘肃工业大学归属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为全面贯彻党对国民经济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战胜经济困难和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国家决策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战略,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部分专业和北京机械学院部分专业整建制搬迁到兰州,与甘肃工业大学保留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铸造工艺及设备、工业与民用建筑三个专业共同组建成以机械类专业为主、崭新的甘肃工业大学,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抽调一批优秀基础课教师充实到学校师资队伍,搬迁任务在同年8月下旬基本顺利完成。
1971年,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在机械制造、铸造、焊接、水力机械、液压传动、化工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等7个专业共招收学生382名,学制为3年。到1976年,学校共招收了7届学员,计2020名(含工人试点班);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国内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加工学科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机制、铸造、焊接、热处理、水机、液压、矿机、化机、工企、工民建10个专业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8月,学校由机械工业部领导转制领导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0年,学校开始筹建西校区。
兰州理工大学时期
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2012年12月,东南大学对口支援兰州理工大学正式签约,成为甘肃省第二家得到教育部高校对口支援的高校,也是2012年教育部推出对口支援6所高等学校之一,并成为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3月,设立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同年9月,酒泉市设立新校区,与酒泉市政府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同年,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成立。
2015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甘肃省第一所省局共建重点大学。次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大会”和“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特色学科座谈会”上对兰州理工大学进行共建授牌;7月数据显示,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学学科(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2017年3月,学校入选教“国家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材料科学学科(Materials Science)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7月,甘肃省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签署《关于共建兰州理工大学的意见》,这标志着兰州理工大学继西北师范大学后,成为甘肃省第二所省部共建高校。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20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学校获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设64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532人,其中专任教师1620人,博士学历教师896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16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07人。有双聘院士3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聘请1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47人、“飞天学者”及“青年学者”等42人,省级教学名师20人。有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个,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7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1个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34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2个,1个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1项教学成果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20多个省内外城市、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入甘肃省10家创新联合体,成立黄河流域水生态与水工程研究院、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酒泉先进技术研究院、有色金属产业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门、中国台湾等4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对口支援高校,近年来500多名教师出国(境)访学交流。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设立国际班项目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学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基地6个、教育部科研基地7个,有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73项,累计实现科研进款8.8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8项、国家社科基金2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点项目3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209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11项,授权专利1823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两校区各建有1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 5万平方米,其中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各学院均建有专业图书资料室。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67万余册,馆藏电子期刊156万册。图书馆加入了CALIS、NSTL、CASHL等文献资源共享联盟,是甘肃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主要成员馆。两校区图书馆采用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统一管理和服务。
自1996年图书馆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截至2020年底,可向读者提供49个中外文数据库或检索平台的利用。权威二次文献数据库有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I工程索引数据库、CPCI科技会议录索引数据库等;全文电子期刊如Elsevie SD数据库、Springer Nature数据库;行业类数据库如IEL数字图书馆、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数据库、ACM美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等;学位论文有PQDT欧美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中宏网、网上报告厅,以及超星读秀、汇雅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百链云等中外文电子图书。还开发建成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兰州理工大学机构知识库等自建特色资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自1987年以来,该刊陆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 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机械制造文摘》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中国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8年,《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进入EI备选库。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兰州理工大学校徽由校标、中文校名、英文校名、两个圆和圆点组成。小圆内嵌校标,大圆和小圆之间的上方为中文全称校名,下方为英文全称校名,中英文校名之间、分左右各有一圆点隔开。校标由“L”、“U”、“T”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构成的虚实结合、相互嵌套的塔形图案组成。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旗为蓝色旗面,旗面正中为白色校标及中文校名。
精神文化
“奋进求是”
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红柳精神”。
兰州理工大学原创歌曲——《红柳组歌》,是专业作家由《兰州理工大学之歌》、《绽放英华》、《红柳颂》、《红柳赞歌》谱曲而成。
社团文化
兰州理工大学以“大力扶持思想引领类和志愿公益类社团,重点鼓励创新创业类和学术科技类社团,正确引导文化体育类社团”为原则,每年常态化开展“红柳春young”社团文化节、红柳传统文化讲堂、红柳文化艺术节、红柳春young春日艺术市集等百余项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凝练优化杏林书斋、“五月的鲜花”中华经典诗词朗诵大赛、武术文化节等届次化品牌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社团育人元素,引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将学生社团打造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为丰富校园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兰州理工大学玉川志愿者协会、高等数学学习协会、国学会、环境保护协会、3J科技创新协会共五个社团成功入选2023-2024学年甘肃省高校“活力社团”TOP100榜单。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兰州理工大学共占地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27.52万平方米,有兰工坪校区、彭家坪校区两个校区。
兰工坪校区
兰工坪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是学校的法定住所地。兰工坪校区始建于2000年,占地1125亩,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包含设计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及文学院(国际教育),还有位于酒泉的酒泉新能源学院。
彭家坪校区
彭家坪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该校区距离兰州理工大学校本部约3公里,于2003年9月开始正式动工兴建,2005年10月完工,除了位于校本部的设计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及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位于酒泉的酒泉新能源学院,其他学院均设在西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宜海湖
宜海是个人工湖,受兰州的气候影响,该湖泊冬季能滑冰,夏季能赏荷。湖面波光粼粼,水中鱼虾嬉戏,周围古木林立,环境静雅宜人,夏季的夜晚,别有一番魅力。
银杏林
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的银杏树是新校址建立之初学生们义务劳动所种,2014年西校区金秋银杏林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校园”称号。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兰州理工大学.
校史沿革.兰州理工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