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词牌名,又名“大犯”“兰陵王慢”等。以
秦观词《兰陵王·雨初歇》为正体,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另有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一句七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一叠韵等变体。代表作有
辛弃疾《
兰陵王·恨之极》等。
词牌沿革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兰陵王》,北齐史及《
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著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官,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兰陵王》为唐代教坊曲,宋人据旧曲制新声,王灼所说越调三段二十四拍者即此,始词为秦观所创。周词题为“柳”,格律极严,是宋词典范之作。《
词苑萃编》卷二十四引宋人毛开《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此曲声犯正宫,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一名“大犯”。
此调多用于咏物、节序、叙事、赠酬。南宋
高观国《为十年故人作》乃抒发感旧之情,词云:“凤箫咽。花底寒轻夜月。兰堂静,香雾翠深,曾与瑶姬恨轻别。罗巾泪暗滴。情入。歌声怨切。殷勤意,欲去又留,柳色和愁为重折。十年迥凄绝。念髻怯瑶簪,衣褪香雪。双鳞不渡烟江阔。自春来人见,水边花外,羞倚东风翠袖怯。正愁恨时节。南陌。阻金勒。甚望断春禽,难倩红叶。春愁欲解丁香结。整新欢罗带,旧香宫箧。凄凉风景,待见了,尽向说。”此调用仄声韵,但诸家多用入声韵,以其有激越之音响效果。此调共用六个三字句,两个短韵,韵位时稀时密,另有五个七字句,故形成音节时纡徐而时又急促,句式变化极大,适于表达复杂、缠绵而又激烈之情。结句“似梦里,泪暗滴”,高观国两首作“待见了,尽向说”“梦正远,恨怎托”;
刘辰翁两首作“忍去国,忍去国”“顾孺子,共夜语”,皆为“仄仄仄,仄仄仄”,以使全调激越之情达于极高之点。
格律
格律说明
正体,三段,一百三十一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以秦观《兰陵王·雨初歇》为代表。此调始于此词,应以此词为定格。但后段结句作七字句,宋人无如此填者,故以周词作谱,仍采此词以溯其源。
变体一,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一句,七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
周邦彦《
兰陵王·柳》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宋元人俱如此填。若辛词、刘词之添韵,陈词之句读小异,皆变格也。 按此词有
葛郯、
张元干、
曹冠词及谱中陈词可校。
赵必瑑词平仄不同者多至二十四字,谱内刘词中段起句添用一韵,辛词后结用叠韵,另为一体,俱不参校。 前段起句,
彭履道词“章台路”,“章”字平声。第四句,彭词“花气分明”,“分”字平声。第五句,
杨泽民词“芳草侵阶映红药”,“芳”字平声,袁去华词“一目千里总佳色”,“里”字仄声。第六句,李昴英词“别来情绪恶”,“别”字仄声。第十句,高观国词“欲去又留”,“欲”字仄声。中段起句,高词“十年迥凄绝”,“十”字仄声。第二句,张元干词“想蛾绿轻晕”,“晕”字仄声。第三句,曹冠词“彩笔题石”,“彩”字仄声。第四句,
史达祖词“涉江几度和愁摘”,“涉”字、“几”字俱仄声。第五句,彭词“唤鸣筝掩面”,“唤”字仄声,“鸣筝”二字俱平声,“掩”字仄声。第六句,葛郯词“乌啼云起”,“乌”字平声,袁词“古墙竹影”,“竹”字仄声。第七句,史词“分开绿盖素袂湿”,“绿”字仄声。第八句,曹词“感往事陈迹”,“往”字仄声,袁词“甚良宵闲却”,“宵”字平声。后段第三句,曹词“帅旗鼓文场”,“旗”字平声。第四句,李词“宝轸慵学”,“宝”字仄声;高词“沉沉春酌”,下“沉”字平声。第五句,高词“只愁入夜东风恶”,“只”字仄声;方千里词“天涯何处相思极”,“何”字平声。第六句,高词“整新欢罗带”,“欢”字平声;曹词“有陶令秫酒”,“秫”字仄声;葛词“要百柁倾珠”,“珠”字平声。第七句,彭词“瓜洲难渡”,“瓜”字平声;方词“恨随塞笛”,“塞”字仄声。第八句,李词“猛拍阑干”,“猛”字、“拍”字俱仄声,“干”字平声。第九句,葛词“又空腹”,“空”字平声。第十句,高词“更何说”,“何”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陈词。
变体二,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一叠韵。以辛弃疾《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为代表。此词与周词校,后段第四句不押韵,第九句押韵,第十句叠韵异。 中段第五句“云合”,“合”字非韵。
变体三,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
陈允平《兰陵王·古堤直》为代表。此和周词也。前段第四、五句作六字一句、五字一句。杨泽民和词“几度啸日迎风,怡怡钓秋色”与此同。又中段第五、六句作三字一句、六字一句,亦与周词小异。
变体四,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句,六仄韵;中段九句,七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以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为代表。此校周词添押二韵,故另列一体。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兰陵王·雨初歇》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雨初歇,帘卷一钩淡月。望河汉,几点疏星,冉冉纤云度林樾。此景清更绝。谁念温柔蕴结。孤镫暗,独步华堂,蟋蟀莎阶弄时节。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沉思恨难说。忆花底相逢,亲赠罗缬。春鸿秋雁轻离别。拟寻个锦鳞,寄将尺素,又悲烟波路隔越。歌残唾壶缺。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凄咽。意空切。但醉损琼卮,望断瑶阙。御沟曾记流红叶。待何时重见,霓裳听彻。彩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兰陵王·柳》
中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平中仄平仄。中平仄中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仄平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中平仄平仄。仄中仄平中,中仄平仄。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中中中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中仄。仄中中平仄。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镫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首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中仄。仄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中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中仄,仄中仄。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吹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挂云,脉脉石泉透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䪗坐黄阁。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香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会约。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兰陵王·古堤直》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古堤直。隔水轻盈飏碧。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红尘遍京国,留滞高阳醉客。斜阳外,千缕翠条,仿佛流莺度金尺。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长亭半陈迹。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西驿。倦游尚南北。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颦眉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阑横笛。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兰陵王·丙子送春》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意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镫处。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韵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雕霜,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渡。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
宋·周邦彦《兰陵王·柳》
宋·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