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赤松
松科松属植物
兴凯赤松(学名:Pinus densiflora Sieb. et Zucc. var. ussuriensis Liou et Wang)是松科松属植物,乔木,高达20米;树皮红褐色或黄褐色,树干上部的皮呈淡褐黄色;冬芽赤褐色,长卵圆形,顶端尖,稍有树脂。针叶2针一束,长5-10厘米,径1-1.5毫米。球果长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5厘米,径2-3厘米,熟时淡黄褐色或淡褐色;种子倒卵圆形,微扁,连翅长约1.5厘米,种翅下部宽,上部渐窄,先端钝尖。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植物学史
该种为中进猛之进(T. Nakai)于1939年根据高桥在呼玛河流域和佐佐木在兴凯湖的两号标本所建立。对于该种群,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早在19世纪下半叶及本世纪初 雷吉尔(E. Regel)和科马罗夫(V. L. Komarov)等人认为兴凯湖松即欧洲赤松(P. sylvestris Linn.)在远东的分布,后来竹内亮(M. Takenouchi)也将该种并人欧洲赤松。1955年,刘慎谔、王战认为兴凯湖的松树是赤松的一个变种,定名为兴凯赤松(P. densiflora Sieb. et Zucc. var. ussuriensis Liou et Wang)。1957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植物标本室核对了中井猛之进发表兴凯湖松(P. takahasii Nakai)时所用的标本,发现他所依据的两号标本系属不同种的植物,高桥在呼玛河流域所采的标本是樟子松(P. sylvestris Linn. var. monogolicaussuriensis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树皮红褐色或黄褐色,树干上部的皮呈淡褐黄色;一年生枝淡褐色或淡黄褐色,新枝被白粉,三年生枝的外皮脱落,露出红色内皮;冬芽赤褐色,长卵圆形,顶端尖,稍有树脂。针叶2针一束,长5-10厘米,径1-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单层皮下层细胞,维管束鞘横矩圆形,约具8个边生树脂道;叶鞘深褐色;雌球花有短梗,下弯,很少不下弯。
球果长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5厘米,径2-3厘米,熟时淡黄褐色或淡褐色,有短梗,下弯;中部种鳞长椭圆状卵形,长约2厘米,鳞盾斜方形,肥厚隆起或较平,纵脊、横脊显著,球果中下部种鳞的鳞盾隆起向后反曲或平,鳞脐褐色,平或微突起,有短刺;种子倒卵圆形,微扁,长3-5毫米,径约3毫米,淡褐色有黑色斑纹,连翅长约1.5厘米,种翅下部宽,上部渐窄,先端钝尖。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近种区别
在形态性状上,该种的确介于赤松樟子松之间。例如新枝有白粉、针叶较细、一部分球果种鳞的鳞盾不太隆起、树皮红褐色,这些特征都很近似赤松;但一年生小球果下垂,一部分球果种鳞的鳞盾强隆起,并向后反曲,很象樟子松。该种树皮颜色变化也很大,除红褐色的象赤松外,至少有一部分树木的树皮为黄褐色,确很象樟子松。从以上形态性状观察,该种可能是樟子松和赤松在兴凯湖地区长期演化的自然杂交种。
产地生境
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兴凯湖及密山、鸡东、鸡西和穆棱等地。生长于湖边砂丘上及山顶石砾土上。
兴凯赤松具有抗旱、抗风抗寒和耐土壤瘠薄等特性,能耐零下40℃低温。喜生于排水良好的湖岗沙地或山顶石栎质沙地,湖岗土壤pH值7,地下水位2-6米。生长比较快,10多年生的兴凯湖松,连年高生长量常为40-50厘米,20年生后结实较多,但有大小年之分。为阳性树种,在郁闭度0.3-0.4时天然更新良好,但在柞林内更新不好。常与蒙古栎黄檗黑桦等落叶阔叶树混生。
繁殖方法
整地作床
育苗地选在绿色林场苗圃,地势平坦、土壤通透性好、有水源。根据本地区昼夜温差大,土壤温度上升缓慢的特点作高床,苗床规格为1.2米×10米×15厘米,床的横断面为梯形,作床时混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床面整细搂平。
种子处理
4月将引进的2000粒种子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捞出控干,再放入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待水温自然冷却后,种子吸足水涝出用消毒过的湿细河沙与种子混拌,装入小布口袋内,再放入较大装有湿细河沙的橡胶桶内,置于5℃环境下保湿处理。于5月1日,将盛种容器转入室内阳光直射处,快速催芽处理,此时,室内温度13-15℃。约10她,种子有30%左右裂嘴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
由于种子量小,与其他苗木同播于一床。采用条播,覆土0.5厘米,镇压,并始终保持床面湿润。6月初苗出齐,出苗期较集中。播种后的苗床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松土、浇水、修床,如发现有病虫害,应马上进行药物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兴凯湖松小苗叶很长、很密,7-8月本地雨水集中,床上泥土容易护苗,要在晴好天气及时脱泥裤子。
栽培技术
越冬防寒
此地属寒冷地区,苗圃培育松类小苗,冬季均需防寒。于10月10日,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将步道土掘起、打碎,覆于床面上,覆土厚度,以高于苗端3厘米为宜。翌春5月1日,气温稳定在5℃时,将防寒土从床上用手扒下。并扶正苗木,最好浇化冻水,以免发生冻拔及苗木生理干旱。
移植换床
将原床苗起出,移栽至已做好的苗床上,株行距15厘米×15厘米,栽植换床,以利苗木根系发育,继续培育壮苗。换床后继续培育2年即可进行造林试验或培育容器苗。通过苗期试验可以看出,兴凯赤松苗期与樟子松非常相似。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知,1年生兴凯湖松平均苗高为5.7厘米,地径0.12厘米;樟子松平均苗高6.5厘米,地径0.15厘米。
主要价值
研究:兴凯赤松是生长在风景秀丽的兴凯湖岸的常绿针叶树。在中国只分布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其形态特征介于赤松和樟子松之间,对于研究松属的分类与分布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生态:兴凯赤松是生态环境的主体,主要分布于山脊区域,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森林框架结构,在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兴凯赤松林是林场重点生态公益林,其生态地位和防护功能是其它林分所无法比拟的。该林分类型不仅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而且对农牧业有减灾增收的作用,对人民生活有净化大气、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等功效。
经济:兴凯赤松属于常绿乔木,树冠圆锥形,舒展开阔,树干通直,材质松软,物理性能好,易加工,是建筑和家具的良好用材。
观赏:兴凯赤松生长环境独特,生长于岩石峭壁间的兴凯湖松更是干形娴娜,好似黄山的“迎客松”,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林场卧龙湖森林公园的风景奇观。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物种现状
渐危种。兴凯湖松主要分布于兴凯湖畔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小,高大的树木越来越少,资源日渐枯竭。
保护措施
建议在兴凯湖畔建立自然保护区。应选择优良母树,建立母树林,扩大繁殖。
对兴凯赤松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兴凯赤松的分布、数量、面积以及蓄积;调查生长的立地条件和生境;调查林下的植物资源以及天然更新状况。根据调查结果绘制赤松分布图、生长环境图、立地条件图等,为科学制定保护规划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兴凯赤松的具体保护措施。根据兴凯赤松的分布,制定兴凯赤松森林资源监测规划,监测兴凯赤松森林资源动态,为兴凯赤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兴凯赤松.植物智.
兴凯赤松.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兴凯赤松.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5:0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