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鹿蹄草(Pyrola dahurica (Andres) Kom.)是杜鹃花科鹿蹄草属植物,高可达23厘米;根茎横生细长,有分枝。叶基生,革质,
叶片近圆形或广卵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脉明显;叶柄稀长于叶片。花萼有鳞片状叶,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总状花序,有花,花倾斜,稍下垂,花冠碗状,较小,白色;花梗较短,
萼片舌形,稀卵状披针形,花瓣广倒卵形,质地较厚,花药黄色,有小角;蒴果扁球形,7月开花;8月结果。
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15-23厘米;根茎细长,横生,斜升,有分枝。叶(2)3-6(7),基生,革质,近圆形或广卵形,长(2.5-)3-4.7厘米,宽(2.3-)2.5-4.3厘米,先端圆形或钝圆形,基部圆形或圆楔形,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疏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脉明显;叶柄长2.8-4.5厘米,常短于叶片或近等长,稀长于叶片。花萼有1-2枚鳞片状叶,相距甚远,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2-1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稍抱花葶。
总状花序长4-8(-10)厘米,有5-10花,花倾斜,稍下垂,花冠展开,碗状,较小,直径约1厘米左右,白色;花梗较短,长4-5毫米,腋间有长舌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较花梗长,长6-7毫米,宽(1.8)2-2.5毫米:萼片舌形,稀卵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疏细齿;花瓣广倒卵形,质地较厚,长5-7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钝;雄蕊10,花丝较短,长约5毫米左右,无毛,花药长2.5-2.7毫米,宽1-1.5毫米,黄色,有小角;花柱长6-7毫米,果期长达9-10毫米,倾斜,上部向上弯曲,稍伸出花冠,顶端增粗,无环状突起或有不明显环状突起,果期有明显环状突起,柱头5圆裂。蒴果扁球形,高3-3.5(-4)毫米,直径4-6毫米。花期7月;果期8月。
兴安鹿蹄草在中国东北甚普遍,其外形虽与
圆叶鹿蹄草相似,但兴安鹿蹄草的主要特征为:苞片较宽,为长舌形或卵状披针形(非披针形);萼片较宽,为舌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非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花柱顶端无环状突起或不明显,近果期才有明显的环状突起。
兴安鹿蹄草又与鹿蹄草相似,但主要区别为:花柱上部向上弯曲(非近直立或上部稍向上弯曲);花较小,直径1厘米左右(非1.5-2厘米);苞片常长于花梗;叶下面淡绿色(非常有白霜);萼片较短,长3-4毫米〔非长(4)5-7.5毫米〕,边缘有疏细齿(非近全缘),加以地理分布各有中心(该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而鹿蹄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易于区别。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下,为主要草被层组成之一。
由于兴安鹿蹄草生长在林下,长期适应阴暗环境,一旦移植到林外,成活率将降低。为使兴安鹿蹄草能够适应林外环境,必须对其驯化。驯化的首要方法就是梯度移栽法,根据林下环境的光照度,设计几个光照梯度,用不同透光度的遮阴网对其进行遮阴,使其逐步适应林外的环境。除了遮阴之外还要保持一定湿度,每天定时用喷壶给兴安鹿蹄草浇水 。
兴安鹿蹄草是多年生根茎类草本植物,而且植株高度不高,所以很适合于地被绿化。用其作地被植物绿化具有其它植物不具有的优点:首先是管理方便,管护成本低,其根系发达,抗性更强,与杂草的竞争力强。一旦建植,可粗放管理,不需经常刈割,而且不易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管护投入少,符合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要求;其次是生态效益好,兴安鹿蹄草枝叶密集,数量大,能够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三是观赏价值高,兴安鹿蹄草四季常绿,而且在同一生长季节,老叶与新叶的颜色不同,花朵繁多,各有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和花果期,具有复杂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可形成多种景观效果,能够弥补草坪和其他草本地被植物的不足;四是适于栽植于特殊地段,由于兴安鹿蹄草的原始生境为林下环境,所以具有很强的耐阴性,在绿化中常用于林下、阴坡、山石后、楼后等绿化死角,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绿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