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起分为两种运形态,新竹-六家间的电气化路段开行通勤电联车,主要接驳搭乘高铁旅客;非电气化区间则开行冷气柴油客车,行驶于新竹-内湾或竹中-内湾间,车种皆为区间车。
内湾线于1944年开始动工,但随即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资金不足而告中止,直到日本投降时仍未复工。战后,
国民政府延续建设计划,1947年11月15日首先通车至竹东,时称「竹东线」;之后于1950年12月27日延伸至合兴;1951年9月11日全线完工并改为今名。
内湾线沿途产业众多,林业、石灰业、水泥业为主要货运收入来源,并兼负内湾、竹东等地通勤及旅游人潮,为台铁数条客运支线中亏损较低的。近年来随着前往内湾观看萤火虫的风潮兴起,游客的载客量又略有上升。未来配合台湾高速铁路
新竹站联外交通计划,将自
竹中车站辟建与本线分歧的
六家线以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