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区
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境内,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南接宁夏石嘴山市,北连乌海市。地处中国西部“呼-包-银-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小金三角”的交汇点,包兰铁路、乌吉铁路、丹拉高速、乌巴高速、110国道“五路交汇”。开发区携高原之辽阔,具驼乡之灵气,是区位独特,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新兴工业重镇。
开发区概况
自1997年成立以来,开发区在阿拉善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开发区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园,使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从一片荒芜人烟的戈壁滩逐步发展为以盐化工、煤化工为主导,拥有特色冶金、石油天然气、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塑料加工及助剂七大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工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和生态工业示范园。
开发区人有艰苦奋斗、奋勇拼博的优良传统,有勤劳、善良、俭朴的美德,有善于接受新事物、开拓进取的观念,有谋发展、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大力弘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围绕“打造生态工业园,建设宜居城镇,着力培育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项重点工作,一如既往地以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工业园,建设和谐乌斯太为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开启新的征程,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气候地理
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20个省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地处中国西部“呼-包-银-兰”经济带和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小金三角”的交汇点,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斯太镇境内,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南接宁夏石嘴山市,北连乌海市,包兰铁路、乌吉铁路、丹拉高速、乌巴高速、110国道“五路交汇”,距银川机场130公里,距乌海机场50公里,均可高速直达。
开发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特征为少雨、多风、干燥。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320mm,年水面蒸发(E601型)量1600mm。年平均气温8.8℃,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3.2℃,极端最高气温41℃;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为-7.8℃,极端最低气温-28℃,年平均日较差14.6℃,年较差30.6℃,年平均≥10℃,积温3146.2℃。全日照时数3100-3300h,无霜期为135天。最大冻土深度163cm,平均冻结日期为12月2日,平均解冻日期为3月5日,解冻时间为94天。
历史人文
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7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最初称乌素图经济小区,后为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进而发展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2年1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命名为乌斯太高载能工业园区;2005年1月乌斯太经济技术开发区直接隶属盟行署管辖,享有盟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命名为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开发区现有人口3万余人。有汉族、蒙族、回族等15个民族。开发区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黄河流经开发区8.35公里。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划功能明确,以中盐吉盐化集团为主体的盐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以庆华集团为龙头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熔融还原铁为重点的特色钢铁工业园,以居住商服文化娱乐等为主的贺兰区“三园一区”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数万年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6000多年前的曼德拉山岩画,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在阿拉善地区的生产生活情景;举世瞩目的黑城遗址,曾是汉、唐、西夏和元帝国的军事重镇、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和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在这里留下优美的篇章;额济纳弱水河畔,居延海烟波浩淼,相传苏武在此牧羊十八载不返。阿拉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六世达赖曾在贺兰山南寺(广宗寺)讲经传道,圆寂于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承庆寺;蒙藏文化事业的先驱—阿旺丹德尔用蒙藏两种文字著述40余部著作,其卓越才识和超人建树使阿拉善宗教文化和蒙古语言文学的水准步入了世界顶端。和硕特与土尔扈特两大蒙古部落,在这里世代聚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300多年前,土尔扈特部历尽艰辛,回归祖国,写下了“东归英雄”不朽的史诗。誉满神州的中国航天第一港—“东风航天城”座落在盟内额济纳旗,创造着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举世瞩目的“神舟”号飞船从这里腾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发展现状
阿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蒙古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阿拉善精神,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发区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亿元,同比增长77.55%。完成工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103.77%;工业增加值34.03亿元,同比增长99.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同比增长16.92%;财政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109.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497元、6093元,同比分别增长18.6%、15%;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2%,达到4.204吨标煤。
开发区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化产业布局和配套环境,落实生态工业园规划,全年 新、续建重点工业项目12个,完成投资3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2.95%,庆华集团焦化二期和20万吨甲醇中盐吉盐化集团40万吨PVC一期等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和具备投产条件,形成以盐化工、煤化工、特色冶金为主的循环产业格局。开发区被列为全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庆华集团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
开发区以建设一体化公用基础设施和宜居城镇为目标,投资4.9亿元,新建、改造城镇道路19.8公里,行政中心、庆华会所、消防站、国税大楼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兴建玛拉沁、雅荷秋色、庆华佳苑、腾格里等8个住宅小区,面积达40万平方米;完成35KV输变电站、中央公园、集中供热一期、道路绿化、节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工程;工业区共拆迁123户4.8万平方米,配套完成排污及供热管网16.1公里。工业区一体化公用基础设施已经建成,贺兰区宜居城镇框架已具雏形。
开发区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增长较快,物流业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庆华物流中心一期投入运营,东达物流中心一期即将完工;完成铁路发运量190万吨,公路货运量1670万吨,同比增长68.18%,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金融业存款总额达6.23亿元,贷款余额37.4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同比增长9.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同比增长60.64%,占GDP比重达到13.09%。
开发区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环保政策,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 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自治区环保局审批,37个项目通过自治区、盟、开发区三级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达100%。依法取缔土炼焦炉114座,对4家水泥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和技术改造,铁合金、电石企业全部通过国家行业准入。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烟尘排放量消减82.25%,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12.7%,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2%。在生态建设方面,投资近3亿元,完成贺兰区中央公园、道路景观、工业区绿化及防护林建设577公顷,园区绿化率达到27%。
开发区社会事业加快完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率达67%,医疗保险率达51%,失业保险率达43%,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资2500万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为628名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免除杂费;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立,共培训各类人员1400余人次。就业进一步扩大,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020个,新增就业2019人,其中阿盟籍884人。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全部落到实处。信访、民政、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大力弘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打造生态工业园、建设宜居城镇、培育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项重点工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配套环境,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打造宜居城市。更加重视党的建设,更加注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城乡新型社区,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富裕文明的和谐乌斯太。
开发优势
区位优越
阿拉善开发区交通条件便捷,是阿拉善盟煤、盐、铁、碱等资源输出的必经之地,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地处宁蒙交界地段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作为阿拉善盟的“窗口”,南接石嘴山、北连乌海、面向黄河、背靠贺兰山,包兰铁路从开发区东缘通过,乌吉铁路由开发区直达左旗工业重镇吉兰泰。110国道和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在开发区东边南北向通过,乌海——巴彦浩特一级公路从开发区穿过,为“五路”交汇之处。距乌海机场40公里,距银川机场120公里,距贺兰山机场110公里,可高速直达。开发区距乌海西火车站2公里,距石嘴山火车站20公里。
资源丰富
开发区北部的乌达矿务局五虎山等煤田、西部贺兰山一带矿产资源富集充足,得天独厚,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周边现已探明矿种50种,矿产地284处,其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20处,已探明煤储量20亿吨,其中焦煤4亿吨,无烟煤6亿吨左右,电煤10亿吨左右;盐储量3.8亿吨;芒硝储量3870万吨;硅石储量50多亿吨。还有丰富的石膏、石灰岩、铁、铜、金、白云岩等矿产储量可观,配置条件好,发展工业潜力大。水资源充足,有黄河水和地下水可供使用,能够满足开发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需要。土地资源丰富,已开发不足30%,未开发面积70%,均为荒漠地,开发建设成本较低。
基础设施完善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政道路、集中供水系统、供暖、排污管网、邮电、通信等覆盖开发区。区内电力基础条件非常优越,能够为工业用电提供充分的保障。现已建成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3个变电站。开发区距海渤湾电厂和石嘴山电厂分别为17公里和18公里,是乌达至石嘴山,乌达至巴彦浩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必经之地。
具有产业基础
开发区内土地、劳动力、能源、矿产资源等工业生产要素成本较低,初步形成以盐化工、煤化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框架。主要工业产品及规模:形成年产金属钠4.5万吨、高纯钠500吨、氯酸钠5万吨、金属镁1.3万吨、氯化聚乙烯6000吨、氯化异氰尿酸1万吨、氯气6.75万吨、靛蓝粉17000吨、酞菁绿1000吨、生铁30万吨、铁合金24万吨、水泥85万吨、冶金焦炭210万吨的生产能力。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938万元,同比增长86%;工业总产值达229928万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工业增加值106636万元,同比增长40.7%;财政收入14179万元,同比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0338万元,同比增长66.9%。各项经济指标均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期目标。2005年在自治区20个重点开发区中排名由2004年的第11名上升到第8名。2006年据自治区经济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居第6位;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06年被自治区列为全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示范点;2006年3月通过国家发改委省级开发区审核;开发区所在的乌斯太镇在2005年全国千强镇评比中名列第63位,在自治区名列第1位。
政府服务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作为阿拉善盟改革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得到盟委行署给予政策支持,开发区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可以充分享受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高载能工业园区、自治区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开发区管委会下设党群工作部、综合办公室、综合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招商局、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事务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分局、水务局、市政管理局十局一室一部,派驻机构有国税局地税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审批代办制”。开发区将不断加快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现代行政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
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产业自主创新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盐化工、煤化工为主导,石油、天然气、特色钢铁、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塑料加工及助剂为支柱的七大产业,初步形成完善的生态工业体系,建成具有区域性示范作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人为本,经济、自然、社会、环境相和谐,打造与自然山水人文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宜居新城。以庆华物流配送中心、吉盐化货运网站为重点,加快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发展,形成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以产业的快速集聚促进宜居城市的形成与建设,以城市功能的配套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工业产业快速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工业产业的转型与不断升级。
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末,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亿元,年均增长61.4%;财政收入15亿元,年均增长68.5%;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79.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每万元GDP综合能耗在水平上降低60%,达到1.57吨标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危险废物全部妥善处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1%以上。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8 20:45
目录
概述
开发区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