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
汉语词语
农具,指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词语概念
词目:农具
拼音:nóngjù
英文:farm implements;farm tools
基本解释
[farm implements;farm tools] 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
引证解释
指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器具。
管子·禁藏》:“缮农具,当器械。” 宋敖陶孙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诗:“何如吴淞江上住,门横钓车屋农具。”《明史·太祖纪三》:“八月癸丑,徙 泽 潞 民无业者垦 河 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
基本含义
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现阶段的农业分为植物栽培(耕作、种植)和动物饲养(养殖)两大类。
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播种用农具是西汉的耧犁,耧犁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
本词条仅简述中国在耕作中的七种通用农具类别。更多的农具需要你们去按分类方式归纳(如:按“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农业生产”来分)门类、总结功能作用,以生产工具的系统记录促进生产力发展。
其它相关
耕地整地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用于耕翻土地,破碎土垡,平整田地等作业。经历了从耒耜到畜力犁的发展过程。汉代畜力犁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期北方已经使用犁、耙、耱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宋代南方形成犁、耙、耖的水田耕作体系。
水田耕整地工具主要有耕、耙、耖等,这套耕作体系在宋代已经形成。晋代发明了耙,用于耕后破碎土块,耖用于打混泥浆。宋代出现了耖、砺礋等水田整地工具用于打混泥浆。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
灌溉工具
商代发明桔槔,周初使用辘轳,汉代创造并制作人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筒车结构简单,流水推动,我国南方丘陵河溪水力丰富的地方还在使用。
收获工具
收获工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用具。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茎杆的镰刀、短镢等。脱粒工具南方以稻桶为主,北方以碌碡为主,春秋时出现的脱粒工具梿枷在我国南北方通用。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
加工工具
加工工具包括粮食加工工具和棉花加工工具两大类。粮食加工工具从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汉代出现了杵臼的变化形式踏碓,石磨盘则改进为磨,砻。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碾。元代棉花成为我国重要纺织原料,逐步发明了棉搅车、纺车、弹弓、棉织机等棉花加工工具。
运输工具
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区,其运载量较大。
播种工具
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发明于西汉武帝时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北魏时期出现了单行播种的手工下种工具瓠种器。水稻移栽工具――秧马,出现于北宋时期,它是拔稻秧时乘坐的专用工具,减轻了弯腰曲背的劳作强度。
中耕除草工具
中耕工具用于除草、间苗、培土作业,分为旱地除草工具和水田除草工具两类。铁锄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时期开始使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15:03
目录
概述
词语概念
基本含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