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结合休闲旅游、餐饮住宿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经营场所。农庄通常依赖于良好的地域风景资源,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规模也较大。然而,农庄的经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闲置浪费、收入来源单一、受市场影响大、竞争力小、收益回报慢等问题。
农庄起源
“农庄”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
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
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
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
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
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
美国、法国、
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
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
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农庄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我国农庄最初发源于
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
都江堰市的
青城山,
郫县、
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
成都平原,
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庄”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
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
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三,农庄的分类
四,农庄的利用价值
五,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农庄
国外农庄
进入南半球最大的私人飘丝(Bridestowe)薰衣草农庄,伫立山岗极目远眺,深浅有致的山峦前,一望无垠的紫色薰衣草浪漫旷野,急驶而过的白云,将紫色大地时而照亮,时而掩映,仿佛能感觉到南极吹来丝丝寒意,顿时令人心旷神怡。
农庄分类
观光休闲型
即小型农家乐,全国有20万家左右,为传统模型农庄,在休闲农庄内大多数只进行餐饮、棋牌、卡拉OK、聊天、住宿等项目,只以餐饮休闲为主,让游客缺乏体验。本类型农庄规模小但顺应了吃农家饭、看农家景的需求,虽设施简单,卫生条件较差,但普遍效益好而火遍全国各地,但由于特色不明显,管理粗放,创新力差,接待条件简陋,面临升级或淘汰。
观光生态型
由于需要良好的地域风景资源,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各项景点投入多,休闲设施多,闲置浪费大,仅以餐饮及部分住宿休闲收入,受市场影响大,竞争力较小,创收途径单一,收益回报慢。此类型农庄普遍经济效益差,经营不理想,大部分需要改进经营思路才能走出困境,建议与专业的农庄
管理咨询公司联系以获得更高效益。
生产经营效益型
农庄内以特色的产品生产经营为基础,并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以农业的种植养殖项目来发展
休闲、
餐饮、
娱乐、
度假等项目,并建造有特色的生态木屋,把农庄的生产、休闲、消费高度融合在一起,使农庄既是生产场所,又是消费、休闲场所,产品就地消化升值,还能让前来游客在不同季节始终充满乡村田园的新奇感觉。此类农庄没有过多的景点投资,但收入渠道多,不受旅游市场季节影响,农庄的项目都是收入点,是农庄中竞争力最强,效益最好的类型。
生产型农庄的效益是休闲型农庄所无法比拟的,其独特优势:
1、生产型农庄有自己的产品支持:种植、养殖、加工等过程,本身既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又是让城里人大开眼界的旅游项目,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休闲型农庄自己没有种养殖产品,产生效益低,全靠游客消费增加收入,没有游客时,就极被动。
2、生产型农庄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因为他有种养殖生产经营的规模收益,又有旅游收益,
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最佳,同时其科技含量高,具备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理念,容易受到政府大量的资金扶持。
3、生产型农庄发展潜力大:特别是种养结合的大型生态农庄,可以在适合的环境中大量复制,而不愁市场,一年四节都在生产,都有可靠的收入。而休闲农庄则基本建起来就无法再扩大,而且靠天吃饭,旅游旺季收入好,淡季大量资产“闲”在那。
4、生产型农庄能获得更高的效益:农庄的产品就地消化,能受到游客和其他消费者的喜爱,节省了采摘、包装、运输、销售、保管等各种成本,这也是休闲型农庄所不能比的。
发展建议
定位
定位上应选择投资生产型农庄,不宜过多景点建设和基础投资,农庄建设应避免过多的人为因素,越自然越好。农庄应定位于大众消费,突出一个“农”字,为游客提供廉价的农家饭菜、丰富的娱乐项目、难忘的休闲体验。那种大投资重建设的农庄注定是要失败的。这点千万要注意,不能随意听从他人意见盲目投资。
养殖关键
养殖野生动物是突出农庄餐饮野味特色的关键。同时利用动物粪便做沼气供农庄,可节省能源;沼液用来种植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种植出来的产品产量多,品质好,绿色无污染,且种植成本为零。还可套种牧草,喂动物又节省饲料,动物肉质又好。不但节省了牧草的肥料,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种植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是养殖野生动物的好处)。最后使整个农庄形成养殖—能源—种植—餐饮—观光休闲的良性循环经济体。
安装建造是重要措施
安装建造木屋是提升农庄品味,吸引高档客户的重要措施。建造各种不同风格的生态木屋,必将成为农庄的一个风景点和重要收入来源。
专业培训
请专业农庄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方案论证,管理及营销人员培训,上门帮助运营,争取政府资金,这是建设好农庄,减少投资,节省各项费用,获得更高效益的关键措施,专业的事情应该请专业的人来做,这是成功的基础。
精心规划,强化监管
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
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
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能源上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可以建造太阳房等设施,既可以能源自给自足,也可以成为一个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