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
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
农村户籍未成年人。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定义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
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
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
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
不平衡,农村
人地矛盾尖锐。在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
缺乏爱心和交流的
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留守人数
经过精准摸排发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民政部召开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了解到上述情况的。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本次摸排的对象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
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
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
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从省份来看,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人以上。
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22.7%。
2022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线上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有90.9%的随迁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或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留守儿童数量继续减少。2021年全国有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1199.20万人,其中小学777.93万人,初中421.27万人,占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7.59%。与2012年相比减少1071.87万人,减幅达47.20%。
社会问题现状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
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
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
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
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
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据西部某
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
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
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
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
心理失衡、
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
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
意外伤害,甚至成为
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
数据显示,被
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
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
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