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聚落或乡村聚落是指包括村庄和集镇在内的
农村居民点。狭义的农村聚落形态是指由农村聚落规模、分布所表征出来的物质形体特征,广义的农村聚落形态还包括基于
物质形体之上的
非物质形态,农村聚落社会形态。
【农村聚落】一定区域内相互依存、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农村聚落综合体。村庄和集镇是农村聚落的两种基本形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我国,县城之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传统的紧密联系,形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的完整网络。
一般说来,农村聚落具有农舍、
牲畜棚圈、仓库场院、
道路、
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
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随着现代
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农村聚落。
农村聚落包括乡村和集镇聚落。中国农村人口历来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聚落一直是全国各类聚落的主要形式之一。影响和制约农村聚落发展的因素,除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为其根本要素外,还包括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基础、历史过程及本身的建设条件等因素。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聚落的传统特征,农村聚落既成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农村聚落的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综合关系。
其一,自然物加工成的固定生活空间。这类聚落个体形式基本上沿袭了古俗,用挖掘窟穴的办法修造居室,主要结构特点是利用地形、地势、地物等自然条件,修成窑洞、地窖式住室。这类聚落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在晋北、陕北尤为集中。
其二,移动型生活空间。这是一种适应自然环境、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而建成的可随时拆移的聚落单体。这种类型的聚落在中国有两种情况,一是长年的世世代代的游牧性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另一种是临时性生产生活所使用的。
其三,上栋下宇式生活空间。这是一种上有天棚、下有地基、中立四壁的固定房屋,是古代中国广大地域内最为普遍的聚落形式。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国广大村落最基本的居住单元。《易经·系辞下》曾对此种类型的房屋作了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随着近现代化的渗入,中国农村正从半自给自足的经济文化形态向商品经济转变。农村聚落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的生产生活场所,现代农村聚落已纳入整个区域的生产、流通、消费的网络·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出现,城乡、工农关系的加强,使中国城乡正在形成有序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