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官县,本汉
南安县地,晋
义熙十年置冶官县,属
犍为郡,南北朝如旧。北周废县(一说南齐废县),隋复置,误以“冶”为“咨”也,称咨官县。武德元年属
嘉州,贞观六年改属
荣州。唐后称“资官县” ,宋仍属荣州,元废资官县,并入
荣县。冶官县治在今
犍为县金石井镇。
建制沿革
冶官县,本汉南安县地,晋
义熙十年置冶官县,属
犍为郡,南北朝如旧。北周废县(一说南齐废县),隋复置,误以“冶”为“咨”也,称咨官县。武德元年属
嘉州,贞观六年改属荣州。唐后称“资官县” ,宋仍属荣州,元废资官县,并入
荣县。
晋代至齐朝冶官县(414—500)。隋代咨官县(原冶官县,冶误为咨)(615—617),属犍为郡。唐代咨官县(618—651),武德元年(618)属嘉州,贞观六年(632)改属荣州。治所在今犍为金石井。
今金石井镇西北十里有白岩山(岩与崖音近)、东二十余里有涌斯茫水(即拥思水、今越溪河),与古籍所载“州西南七十五里”“县西南120里”“有白崖山、涌斯水”一一吻合。《乐山古代史话》:“1958年,金井出土石碑刻有‘诸葛武侯岩前取铁’碑文”,说明在三国时期金石井的冶铁已成规模。故冶官县治和咨官县治定为犍为县金石井镇。2004年版《犍为县志政区•金石井镇》:“齐东昏候永元二年(500)冶官县废。”
冶官县治
据清嘉庆年间《犍为县志》卷二·古迹记载:“晋冶官废县,县东五十里,金石井,齐废,隋复置,讹为‘咨官’,唐改属荣州时,又讹‘咨’为‘资’,元省,今为荣县地,见《元和志》”。由此可知,冶官县治在今犍为县金石井镇。
根自贡市地方志办的专题文章,也是说冶官县治在今犍为县金石井镇。
史书记载
《宋书》:“犍为,领县五。冶官令,晋安帝义熙十年立。”
《元和郡县志》:“咨官县,中下。东南至州九十里。本汉南安县地,晋义熙十年置冶官县,属犍为郡。隋后误以冶为咨也。武德元年属嘉州,贞观六年改属荣州。白崖山,在县西北十里。”
《旧唐书》:“资官,汉南安县地,晋置资官县。武德初,属嘉州。贞观六年,来属。”
《太平寰宇记》:“荣州——资官县,西北九十里,元四乡也,本汉南安县地,晋义熙中置,资官县属犍为郡,唐武德初改郡为县属嘉州,贞观六年割属荣州,旧名资字误,铁山在州西北一百里,从资州月山县西来,其山出铁,拥思水在县西二十里,从陵州始建县界南流至县西,又南入戎州宜宾县界。”
《元丰九域志》:“中下,资官。州西南七十五里。四乡。石梯、赖牟、永吉三镇。有白崖山、涌斯水。”
《读史方舆纪要》:“荣县,资官废县,县西南百二十里。”
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引《元和志》云:“咨官县,大业十一年置,属犍为郡,隋后误以冶为咨也”。
民国本《荣县志》:“资官县治,今来牟铺,元和志:‘白崖山,在县西北十里’寰宇记:‘拥思水西二十里’,一一吻合,今来牟铺确矣。今记涌斯茫水在县西二十里,写官误也。”
以上为按成书时间排列的相关记述,较早的《元和郡县志》约成书于813年,距当时设县已有较长一段时间。可以看出:今《元和郡县志》与杨守敬引《元和志》有少许差异;县名先后为冶官、咨官、资官;治地有在州西南75里、州西北90里、州西来牟铺、县西南120里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