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地早熟禾
禾本科早熟禾属植物
冷地早熟禾(学名:Poa crymophila Keng)是禾本科、早熟禾属植物,多年生,丛生。秆直立或有时基部稍膝曲,高(15-)20-60厘米,直径0.5-1毫米,具2-3节。叶鞘平滑,基部者紫红色;叶舌膜质,长0.5-3毫米;叶片质较硬,内卷或对折。圆锥花序,狭窄,短小,长圆形,长2-15厘米,宽约1厘米。颖果纺锤形,成熟后褐色。千粒重0.36-0.50克。花果期7-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秆直立或有时基部稍膝曲,高(15-)20-60厘米,直径0.5-1毫米,具2-3节,顶节位于秆下部约1/8处,紧接花序下微粗糙。叶鞘平滑,基部者紫红色;叶舌膜质,长0.5-3毫米;叶片质较硬,内卷或对折,下面平滑,上面微粗糙,长3-9厘米,宽0.5-1毫米,蘖生叶片长10厘米以上。
圆锥花序,狭窄,短小,长圆形,长2-15厘米,宽约1厘米;分枝上举或开展,粗糙,基部分枝每节2(4)枚,长1-2厘米,主枝下部裸露,侧枝下部即着生小穗;小穗灰绿色或紫色,长3-4毫米,含2-3小花;小穗轴无毛;颖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脊上粗糙,具3脉,第一颖长1.5-3毫米,第二颖长2-3.5毫米;外稃长圆形,顶端尖,稍带膜质,具5脉,间脉不明显,脊与边脉基部被短毛至无毛,基盘无毛或有稀少绵毛,第一外稃长3.2-3.5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短,两脊上部微粗糙;花药长1-1.5毫米。颖果纺锤形,成熟后褐色。千粒重0.36-0.50克。花果期7-9月。在中国青海,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5月中旬至6月上句孕穗,6月上旬至7月上旬抽穗开花,8月下句种子成熟。生育期105-115天。
生长环境
冷地早熟禾生长于海拔2500-5000米的山坡草甸、灌丛草地或疏林河滩湿地。在中国新疆生于海拔 4400-4900米的河边草甸、沙砾湿地;在西藏生于海拔4450-4500米的山地阴坡草地、沟谷山坡草地;在青海生于海拔3000-4800米的高山草甸、高寒草原、山坡林缘、沟谷灌丛、河滩疏林、河谷阶地、沙砾山坡、高山石隙、高山流水线、湖滨河岸、山前冲积扇、宽谷湖盆砾地、阴坡高寒灌丛草甸;在四川生于海拔4100-4500米的沟谷山坡岩石缝隙、高寒草甸、高山草地。
冷地早熟禾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抗旱能力较强,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种植,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耐盐碱,耐瘠溥,在pH7-8.3的土壤上种植,生长良好。抗寒,幼苗能耐-5至3℃低温,成株,冬季-38.5℃也能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湿润的沙壤土、轻黏性暗栗钙土生长繁茂。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改则)、四川西部(石渠)、甘肃南部、云南(德钦、中甸)、青海(格尔木、兴海、都兰、玛沁、甘德、久治、班玛、玛多、称多、曲麻菜、治多)、新疆(塔什库尔干、叶城、若羌)。
繁殖方法
种子小而轻,因此种植时要求精细整地、施肥、灌水,播种前镇压,防除杂草,浅开沟、浅覆土。在青藏高原,一般春播,也可秋播,播种量7.5-11.25千克/公顷,割草用可适当增加。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
栽培技术
播种后镇压。苗期生长缓慢,要防止甡畜践踏,及时防除杂草,分蘖拔节期灌水、追肥可提高当年产量。采用冷地早熟禾、星星草、扁秆早熟禾、冰草混播,可建立优质放牧草地,产草量比单播可提高7-41%。采用冷地早熟禾、扁秆早熟禾、冰草、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混播建立优质放牧、割草兼用人工草地,其产量可比单播提高28-165%。
主要价值
冷地早熟禾茎秆直立、柔软,略带甜味,适口性好。利用时期以开花期为最佳。开花前,马、牛、羊最喜食;开花后,虽然粗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但由于草质柔软,适口性并不降低,是夏、秋季各类家畜的抓膘优良牧草,冬、春季则是家畜的保膘草。青干草是冬、春季的良好补饲草,粉碎后猪也喜食。
参考资料
冷地早熟禾.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9:4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