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箭竹
禾本科青篱竹属植物
冷箭竹(Arundinaria faberi Rendle)是禾本科、青篱竹属植物,地下茎复轴型。竹鞭淡黄色,无毛,有光泽,空腔甚小,竿劲直,高可达3米,绿色,无毛,常有紫色斑点,箨环隆起,无毛;竿环平坦或微隆起,低于箨环;竿芽长卵形,紧贴竿节。枝与竿斜展。笋紫红色或淡绿色而先端带紫红色,无毛,背部有紫色小斑点;箨鞘厚纸质,三角状长圆形,箨片外翻,绿色或先端带紫红色,无毛。叶舌截形,叶片披针形,纸质,两面均无毛,小横脉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叶柄无毛。总状花序或有时为圆锥花序,花序主轴及分枝均无毛;具小穗,小穗柄直立,第一颖锥形或三角状卵形,第二颖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外稃卵状披针形,内稃背部在脊上生小纤毛,子房椭圆形,无毛,颖果为囊果状,长圆形,果皮薄,易剥离,胚乳白色。5-8月出笋。5-8月开花,7-10月结果。
形态特征
植物体木质化,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可高达70%,地下茎复轴型。竹鞭的节间长(0.8)2-5.5厘米,粗3-5(8)毫米,圆筒形或在具芽或有分枝的一侧扁平,淡黄色,无毛,有光泽,空腔甚小,每节环生根条或瘤状突起2-5枚。竿劲直,高(0.5)1-2.5(3)米,粗3-6(10)毫米;节间长15-20厘米(竿基部者长2-5厘米),初时微被白粉或仅在节下方被白粉,绿色,无毛,常有紫色斑点,老竿为黄绿色或黄色,常具黑垢,竿壁厚1.5-3毫米,髓初时呈层片状,以后层片消失而成粉末状;箨环隆起,无毛;竿环平坦或微隆起,低于箨环;节内长2-3毫米。竿芽长卵形,紧贴竿节。分枝习性高,通常在竿的第4-6节(亦即竿高一半处)开始分枝,每节通常为3枝,或以后能成为多枝,枝与竿作20°-30°的夹角斜展。
笋紫红色或淡绿色而先端带紫红色,无毛,背部有紫色小斑点;箨鞘厚纸质,三角状长圆形,常较其节间为短,无毛,纵肋纹显著,小横脉稍可见,边缘生纤毛;箨耳微小或不存在,鞘口两侧初时有数条紫色繸毛,后易脱落;箨舌截形,绿色,高约0.5毫米;箨片外翻,绿色或先端带紫红色,无毛。末级小枝具2-4叶;叶鞘长2-4厘米,无毛,纵肋明显,边缘起初有纤毛;叶耳微小或无,鞘口两侧具数条波曲的繸毛,后者初时为紫色,后变为灰白色,长5-7毫米;叶舌截形,高约0.5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9厘米,宽(4)8-11(14)毫米,纸质,两面均无毛,先端渐细尖,基部浑圆,次脉3-4(5)对,小横脉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而粗糙;叶柄长1-2毫米,无毛。
总状花序长4-6厘米,具小穗3-5枚,或有时为圆锥花序,长10-13厘米,此时则具8或9枚小穗,花序主轴及分枝均无毛;小穗柄直立,长8-22毫米,微扁,绿色,无毛,腋间具瘤枕;小穗紫红色,长2-4厘米,含(4)5-7朵小花;小穗轴节间长3-5毫米,被灰白色或黄色绒毛,在中部以上毛尤密而较长,近内稃之一侧扁平;第一颖锥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2毫米,具1脉,无毛;第二颖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8毫米,具1或3脉,先端长渐尖,除脊上有时疏生小硬毛外,余处无毛;外稃卵状披针形,长9-14毫米,具7脉,无毛或边缘的上部被纤毛,先端作芒针状;内稃长7-12毫米,背部在脊上生小纤毛,脊间具1脉,先端具2尖齿;鳞被中的前方2片较大,卵形,长1-1.5毫米,后方1片较窄,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药紫红色,长5-6毫米,先端具2钝圆头,基部呈箭镞形;子房椭圆形,无毛,长约1毫米,花柱1,但在上部可2裂,柱头3,羽毛状,长(1)2-3毫米。颖果为囊果状,长圆形,长6-7毫米,直径1.5-2毫米,紫褐色或褐色,先端具喙状的宿存花柱之基部,腹面微作弧弯,腹沟浅,果皮薄,易剥离,胚乳白色。笋期5-8月。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2100-3600米之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下,适生山地黄棕壤或棕色森林土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四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睐山系的汶川、理县、宝兴、芦山、沪定、天全、大邑、崇庆等县、贵州(梵净山)、云南(东川、乌蒙山)。
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
可用种子繁殖。在苗圃,人工培育或人工辅助自然更新条件下,种子适宜第二年春天播种,播种量大于一般禾本科作物的5-6倍。
主要价值
冷箭竹的竿可用于覆盖茅屋,或作毛笔杆及算盘的桥杆。在四川冷箭竹是大熊猫在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食用竹。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参考资料
冷箭竹.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4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