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是清代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作。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午夜梦醒时的思念。摇曳的烛光衬托出她梦醒后的孤独、凄凉和心潮起伏。她的思念就像那“冷透疏衾”的寒意一样,无法驱除,直往人心里钻。“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写得好,女子独守孤灯、遥望天际的形象活现纸上,她的思念也释放到了天上银河,好像整个宇宙天地间都弥漫了她的相思,意境悠远,自然细腻的情感也极具感染力。
作品原文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1,冷透疏衾2刚欲醒。待不思量3,不许孤眠不断肠4。
茫茫碧落5,天上人间情一诺6。银汉7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烛花摇影:谓烛影晃动。
2、疏衾(qīn):单薄的被子。
3、“待不”句:谓打算不去思念对方。
4、“不许”句:谓孤眠没有不断肠的,即孤眠总是断肠。
5、碧落:青天。“碧落”是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因碧霞满空而称“碧落”。
6、“天上”句:指超越生死的爱情誓言。据
陈鸿《
长恨歌传》载,天宝十年七月七日之夜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行宫,因感牛郎织女之事而相许永结同心。一诺,指说话守信用。《
史记·
季布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7、银汉:银河。
8、“稳耐”句:谓甘愿忍受人生的患难,一切从头开始。耐,忍受。风波,喻指患难。愿,愿望。始,才。从,遂愿。
白话译文
孤灯明灭,冷夜孤枕,欲睡还醒,不能思量,思量就会断肠。
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即使一诺千金也换不回原来的生活。渴盼能够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着银河里的风波,也甘愿从头开始。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为作者怀念亡妻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减字木兰花》仿佛是以“七夕”为背景的怀人之作。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开篇即是烛影摇曳、似梦还醒的迷茫凄冷景象。 “烛花摇影”是一个很典型的诗词意象。宋代词人
方千里《
还京乐》中有句“怅画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这是繁丽绮艳的花间风格。宋人
洪咨夔《
浣溪沙》也有句: “烛摇斜吹泪空煎。”在纳兰词中,“灯”的意象多次出现。这大概是因为“灯”在凄冷孤独之夜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有一种安恬的家的氛围。而孤独的人对青灯,则别有怀抱,心中有说不尽的万千思绪。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前面的许多悼亡词中,都写到了一个生活细节:“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妻子去世前半个月,还扶病剪灯花,以致那剪刀声在纳兰耳畔久久萦回。这个剪烛花的细节或许可以成为“烛花摇影”的解读契机。“冷透疏衾”, “疏衾”是指因一个人孤身而眠而显得宽松疏阔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观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个“透”字则说明心中悲凉至极。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烛花摇影,香消被冷。此时岂不思量,可曾相忘。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许孤眠不断肠”也似从这首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而来。只是这里纳兰容若用的反语,其时正是思绪纷纭,孤眠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一句纳兰容若化用
白居易的《
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境甚是阔大,笔下也甚见骨力。接着,纳兰却以“天上人间情一诺”,极言对爱情的忠贞守信。这一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从正面表达了纳兰容若对于爱情诺言的态度,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这结句显然是一个坚韧的承诺。“银汉难通”说吗了茫茫银河难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会的典故。“稳耐风波愿始从”,银河茫茫难渡,只有忍耐着那些风波、磨难才会如愿以偿。
汤显祖在《
牡丹亭》序中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纵使银河有重重阻隔,纵使银汉遥迢,岁月浩瀚,而生命却如此短暂,纳兰的这首词也恰好告诉人们爱情只有坚忍承受一切患难与波折,才会终生相随,不离不弃。
名家评论
《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合集》:此词写尽了相思的惆怅失落和无奈。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长子。善骑射,好读书,作词主情致.尤工小令。词的风格接近
李煜,多写离别相思及个人感受,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
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
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
侧帽词》。
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为《
饮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