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汽油是凝胶状的汽油,是用脂肪酸铝皂、
环烷酸铝皂等使汽油进行
胶凝作用而成,它能粘着于可燃物质表面而持续
燃烧若干分钟。
内容简介
烃类石油产品中加铝皂型稠化剂调制的油基燃烧剂。美国于1942年初研制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凝固汽油大量装填凝固汽油炸弹,并普遍用于燃烧地雷和各种类型的喷火器。稠化剂比例不同,可以制成不同粘度的凝固汽油。
便携式喷火器使用的油料,汽油与稠化剂的调制比例为2%~5%; 车载式喷火器使用的油料,调制比例为5%~8%; 用于凝固汽油弹和燃烧地雷时,调制比例为8%~12%。凝固汽油在高压作用下,沿管道高速流动时,粘度变小,像润滑油一样稀薄,脱离管壁形成射流又恢复到原来的粘度,这种性质为凝固汽油的触变性。凝固汽油这种特性,可使喷火器喷射减少油料流动阻力和能量损耗,对增加火柱射程十分有利。
性质与用途
凝固汽油是每100g汽油内加入凝胶剂5~129g,搅拌3~30min即成胶凝状态。其吸附性大,黏着力强,燃烧时产生800℃~1300℃高热,并放出浓厚的烟雾。胶凝剂(napalm,又称钠镑),早期是由萘酸(naphtha)和棕榈(palma)组成。其成分是25%环烷酸、25%油酸和50%用椰子油皂化后分离的月桂酸与棕榈酸的混合液,因为含的酸都是铝盐,故又称铝皂或混合性有机酸铝盐,制成粉末状结晶保存。后来在凝固汽油中加入镁、铝、黄磷等燃烧物,制成不同用途的凝固汽油,其燃烧温度可达1500~3000℃,燃烧时间延长,从而在造成局部组织烧伤的同时,又引起全身性镁、磷中毒等。把凝固汽油装入不同的器材而造成不同的武器,目前有些国家把凝固汽油弹、磷弹、铝热弹3种弹型的装料混合成一种燃烧武器,称为N·P·T,其燃烧温度可达3500℃。
烧伤及处理
损伤机制
凝固汽油的杀伤效应包括热和毒剂,凝固汽油燃烧温度高达1000℃~3000℃,且黏着力强,作用时间长,因此皮肤烧伤面积广,损伤深。烧伤部位以暴露区最多,由于
凝固汽油烧伤产生大量的烟雾,易导致严重吸入性损伤及一氧化碳中毒、磷中毒,肝、肾、心脏损害等。
临床表现凝固汽油的损伤特点
(1)热射症(高温)紧靠燃烧着的凝固汽油周围温度可高达800℃~1280℃。若人员暴露于该处高温下,即使很短时间(数分钟),亦可迅速死亡。其原因可能为人在极高温度环境下,血液经皮下浅层血管网时变得过热,造成致死性高热,即热射症。
(2)体表烧伤
凝固汽油弹爆炸时,燃烧的凝固汽油以胶块团状散布,故烧伤多见于皮肤暴露部位,呈典型的圆形损伤,损伤周围有一炎症反应肿胀区。由于凝固汽油燃烧时间长,黏附力大,温度高(灭火后5~6min创面下组织温度仍高于正常),所以烧伤创面特别大且深,并且易感染。
(3)休克
凝固汽油烧伤后休克十分常见,且多较严重。由于凝固汽油烧伤面积大且深,易发生低血容量休克,加之过度的精神刺激(如剧痛,恐惧等)和吸入性损伤、CO、苯、磷、镁等有毒物质的作用所致的神经性休克所致。
(4)一氧化碳中毒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产生大量的CO,吸入后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CO中毒症状。CO中毒是凝固汽油烧伤后引起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
(5)吸入性损伤
凝固汽油烧伤后产生的高温空气和烟雾被人吸入后短时间内即可引起上呼吸道的烧伤,导致严重的呼吸道黏膜水肿和肺水肿,造成呼吸道阻塞而迅速死亡。
急救与治疗
当凝固汽油弹爆炸,油滴落下时,可用衣服、毛毡或其他非易燃物品将身体覆盖和保护,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面、手、足等暴露部位。用湿毛巾等掩盖口鼻,防止烟雾吸入。迅速将着火的衣服脱去,连同防护品一并弃除;或用衣物、毛毡等隔绝空气灭火;或就近潜入河流、池塘等深水中灭火。切忌用手扑打或奔跑呼叫,以免增加烧伤的严重程度。
灭火脱离现场后,创面上残存的凝固汽油用干布轻轻拭除,用厚衣物包裹创面,隔绝空气,防止污染。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和吸氧,同时给予复苏补液,在休克被控制后再进行创面处理。同时注意有无
吸入性损伤、磷中毒、镁中毒等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