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衔书台位于
河南新郑县城南,相传为
仓颉造字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
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
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
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当时,发生了怪事,仓颉造字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这就是仓颉造字成功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因为汉字的出现,泄露了大自然的许多“天机”。
仓颉是
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
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
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
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凤台寺塔前立一文保碑,是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旁边还有一石碑,上刻“仓颉造字台”字样,据说,这里是仓颉造字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地方称为“凤凰衔书台”,宋代时,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就取名曰凤台寺。
凤台寺塔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平面作六角形,有关资料显示其通高19.1米,无基座。与一般塔多朝南开门不同,此塔塔门朝向东面,不知是否特意这样开设。整个塔外壁全用水磨砖、白灰浆砌筑,塔身自第一层向上宽度逐渐内收,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状。
塔门两边立柱与门额上刻有题字,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极为难得。门额题字为:“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两侧立柱上题字分别是“辛□胡世程、陈迥、丁恂、慕容焕、梁坚、郭基同游”,“恩任郑州通判恭览祖考手泽不胜涕恋,宣和元年八月初七日”,“月二十日恭拜先茔过此,男承仪郎直龙图阁□□恭题”,“月七日谒朝假诣先师茔焚黄恭览先中书留题”等内容。
这里一是提供了两个时间,分别是元丰四年(1081年)和宣和元年(1119年),说明,至少在1081年前,这座塔就已经建立于此。二是说明
宋代人在一些著名建筑上留题几乎成了风气,这也让我想起了嵩山萧光师塔上的宋人题记,在宋代,这类事可能算是一件风雅之事了。这些题记一是很有书法价值,想来,那时候能够在这些地方题记的人,一般多不是庸俗之辈,写的字也自然也很有价值;二是这些题记到了今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时间等信息,为研究古塔,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三是提供了很多与当地有关的丰富内容,比如迁葬其祖父母父母一事,当时当地的地名、官职、题写的格式等等。总起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题记,对推定这座塔的大概建筑年代有了更充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