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汉语词语,拼音是fèng máo,意思是
凤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贵稀少之物;比喻人子孙有才似其父辈者;指人子;指人的华美风度和杰出才华;指皮衣服边缘露出的装饰性的毛边。
唐·
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诗: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盖是时致仕者若凤□,以为奇表矣。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余嘉锡
笺疏:南朝人通称人子才似其父者为凤毛。
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吕本中》:曾元嗣赠公诗:“吕家三相盛
天朝,流泽於今有凤毛。”
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令弟字延陵,凤毛出
天姿。
元·
萨都剌《送刘照磨之桂林》诗:一官未厌马蹄遥,要使南荒识凤毛。
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呜呼!今日之哭石寓(
袁可立子)也,其惜凤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