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画,安徽省
滁州市凤阳县地方传统美术,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凤画的诞生,没有具体的文字资料记载,但是在滁州市凤阳县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凤画的传说。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集天下百工兴建的中都城罢建后,部分宫廷画师落入凤阳以画谋生,将龙凤图像改为画纸屏幅出售,尔后,经发展演变成为凤画专业画。
历史上,凤阳凤画最鼎盛的时代莫过于明清时期,亲友之间、商贾之间,乃至意大利的传教士等都将凤画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凤画一度遭遇失传的窘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的抢救之下,濒临绝迹的凤画才迎来新的曙光。1978年,中国大地吹起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沉睡于民间的凤阳凤画再一次觉醒并欣然发展。
文化特征
凤画的构图具有独特的图式特点,特别在空间结构方面受到意象思维的明显影响。所谓“经营”就是要推敲物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因而,创作者在构图方面按照创作主体的心中之“意”进行空间布局,安排物象的位置关系。这种空间关系摆脱了焦点透视的限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时空,打破了客观物象的时空局限性。由此可见,这种布局方式不是单靠视觉去完成,更是需要创作者用内心去感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想象性,与中国的意象思维联系较为紧密。
另外,凤画的构图较为注重留白,空白是画面形式和内容相融合的意象形态。此处的白不是“无”的意思,而是画面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画面形象的意象延展,能够带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画面以虚显实,计白当黑,使有限的画面空间蕴藏着无限的意蕴,能够产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象之美。
凤画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造型符号。在造型过程中,创作者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加之主观情感,根据心中之“意”去选择合适的表现对象,然后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重新加工塑造,形成理想化的形象。由此可见,这里的“形象”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情感的随意捏造,而是客观物象在人内心的主观反映,是创作者的“心象”。以凤凰造型为例,它由“蛇头、龟背、鹰嘴、鹤腿、鸡爪、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组成,具有鲜明的意象造型特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象的选择上,创作者以主观情思为先导,根据心中之“意”对不同的物象各取所需,随“意”拼接,将不同物象的特征融为一体,强化物象的内在特点。因为创作者想要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凤凰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来源于客观世界一些美好的事物,本身带有吉祥的寓意。比如,凤凰的头部是以蛇为原型,蛇在中国图腾文化上是龙的原型,与人有着亲密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崇敬;在头部下边有山羊胡,借用山羊跪乳这个文化典故来表达崇尚孝道,不忘养育之恩之情;身体由龟背、鹤腿为主要元素构成,寓意为健康长寿;尾羽九条,翅羽左右各九根,之所以采用九这个数字,是因为早在古代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代表着崇高和权威。由此可见,凤凰的造型是集众动物优美之大成,是具有美好象征性物象的混合体。另一方面在形象的塑造上,创作者采用艺术手法对已选择好的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加工,突出物象的本质特征,使新的形象更加抒情达“意”。创作者注重对凤凰整体动态的处理,因为不同的动态能够引发不同的视觉感知,给予观者联想和想象,带来不同的美感体验。比如,凤凰多呈现盘卧、站立、飞翔等动态,尾羽因其动态不同,或舒展,或收拢,或曲直,整体优美典雅,流动飘逸。此外,创作者还采用概括、夸张、提炼等表现语言,注重点、线、面之间的排列组合,使形象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节奏美感。比如,凤凰头部概括为椭圆形,翅羽为三角形,腿为直线,并且在胸腹、尾羽等地方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点,形象平面装饰,生动传神。因此,这种形象的塑造方式既非具象,也非抽象,而是意象的,是意象思维的重要体现。总之,凤画的造型方式是以客观物象为参照,运用特定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去情化物象,是形与神、气与质相统一的造型整体。
线条和色彩作为凤画的技法语言,具有较大的意象美感。线在自然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是艺术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而提炼概括出来的,本身具有抽象化的符号特征。因而,线是艺术家对自然物象的主观感悟以及人生修养的自我结合,蕴含着内心的情感。在凤画中,线条的意象性主要体现在对物象的塑造方面,通过对物象结构、形态、体积、空间等方面进行高度主观的描绘,能够塑造出独特而多变的“象”,从而更好地表达创作主体的“意”。一方面,创作者注重用笔的书写性,意在笔先,通过不同的用笔方式,使线条具有不同的美感。比如,在勾勒凤凰时,中锋用笔,行笔轻而快,线条圆润流畅,具有典雅庄重之美;在勾勒石木时,中侧结合,行笔重而慢,线条凝重朴实,具有浑厚古拙之美。另一方面,创作者按照一定的秩序对线条进行勾勒组合,注重线条粗细、长短、疏密、曲直等变化,用不同的线条概括出物象的本质特征和神态,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意象美感。比如,依据凤凰的动态特征,在主要结构线条上运用长曲线勾勒,并主观地将曲线进行夸张,突出形态的飘逸之美。局部点缀短而密的装饰线条,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线条整体主次分明,富有节奏和韵律,更能凸显凤凰高贵的气质。因而,凤画的线条并不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自由游刃于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之间,不但表形而且达“意”,是意与象的统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凤画的色彩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深受当地的文化观念、哲学观念、道德观念的影响,诉说着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内心诉求。在色彩的选择和设色方面,创作者不局限于自然世界的限制,以“意”取色,而“意”主要来源于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需要,并且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凤画的色彩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表达方式,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题材作品
凤画的题材内容是围绕人们驱邪避灾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展开的,常见的传统题材有:《百鸟献寿》《百鸟朝凤》《丹凤朝阳》《带子上朝》《五凤楼》《四季条屏》《龙凤图》等。这些题材内容都带有吉祥的寓意,托物寄情,深受意象审美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凤画题材内容的选择往往要符合创作主体心中的“意”,也就是创作者需要对选择的内容有一个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更多的是基于自身情感和价值观的需要,看题材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创作者内心情感的需求。当题材内容与创作主体的需求一致时,此题材便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此,凤画中的内容元素都是现实世界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常见的动物元素有:龙、凤、喜鹊、仙鹤、麒麟等;常见的植物元素有荷花、腊梅、牡丹、松、梧桐等。这些元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带有典型的文化属性,象征着品德高尚、富丽堂皇、和谐美好、瑞气吉兆等美好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凤画的题材内容能够反映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承载着当地人们内心的情感。当然不同的题材所蕴含的情感也不相同,集中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的期盼和个人未来的向往。从国家方面来说,人民希望君主仁厚礼贤,勤政爱民,道德高尚,国家昌盛,人民幸福满足(如《百鸟朝凤》《丹凤朝阳》);从个人方面来说,能够满足自己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希望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多子多福,事业有成,指日高升(如《带子上朝》《龙凤图》)。总之,凤画创作者以托物寄情的方式赋予这些题材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凤画承载了淮北的历史信息,包含宗教、地域、政治、经济等,同时它的内容也反映了民间传统的道德观念,满足了民俗礼仪和审美要求。凤画植根于生活,是徽北民间艺术的代表,承载了徽北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传承状况
随着时代发展,“以人弘艺”之道越显艰难。自华容生、王德鑫等老艺人的先后离去,截至2020年,凤画的省级传承人,最年轻的也年近70岁,精力与体力跟不上渐成为传承桎梏。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改革开放后,在凤阳县先后成立了“凤画研究所”“中山凤画院”“中国凤阳凤画院”“凤阳凤画研究会”等研究机构。
社会影响
2020年5月22日,由江苏书画院、滁州市文联主办,凤阳文联和凤阳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凤飞金陵”——凤阳凤画作品邀请展在南京举行。
2022年7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美术馆开幕。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凤阳县文化馆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凤画”参展并捐赠凤画代表作品《丹凤朝阳》于新疆美术馆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