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草
中药
凤眼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果实。8~9月果热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功能主治为:治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①《嘉佑本草》:大便下血。②《药材资料汇编》:治肠风便血,小便下血,疗骨鲠。③《山东中药》:为止血药。治妇女血崩。④《陕西中草药》: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于止血。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遗精阳萎;炒后研末治便血。⑥《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便血,尿血,血崩。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痢疾,便血,白带。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之果实。8~9月果热时采收,除去果柄,晒干。
性味归经
《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
治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白带。
①《嘉佑本草》:大便下血。
②《药材资料汇编》:治肠风便血,小便下血,疗骨鲠。
③《山东中药》:为止血药。治妇女血崩。
④《陕西中草药》: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于止血。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遗精阳萎;炒后研末治便血。
⑥《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便血,尿血,血崩。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痢疾,便血,白带。
形态特征
植物形态详樗白皮条。
分布区域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生长习性
适应力强、耐高温和严寒,以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长为好,亦适应于多种土壤环境。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宜春播或秋播。
栽培技术
条播,行距0、8-1尺。覆以2-3分土,播后2-3天出苗,当苗高2-3尺时移栽。
药材性状
干燥的翅果矩圆形,扁平,两端稍卷曲,长3.5~4厘米,宽1~1.2厘米,黄褐色,微现光泽,表面有细密的脉纹,膜质,中部具一条横向的凸纹,中央突起呈扁球形,内含种子一枚,少数翅果有残存的果柄。种子扁圆形,种皮黄褐色,内有两片黄绿色肥厚的富油的子叶。味苦,种子尤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凤眼草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的有效杀菌浓度为1:4,对伤寒杆菌作用更强,有效杀菌浓度为1:64,调整pH至7.0-7.6时,杀菌作用增强2-4.7倍,说明其杀菌作用不是由于药物本身的较强酸性所致。
2.灭阴道滴虫作用:凤眼草煎剂体外试验有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
相关配伍
①治肠风泻血:椿荚,一半生用,一半烧存性,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椿荚散)
②治白带、尿道炎:凤眼草二两,炒黄研面,每服二钱,白开水送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o)
⑧洗头明目:凤眼草,烧灰淋水洗头,加椿皮灰尤佳。(《卫生易简方》)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春铃子生药干燥压粉与等量蜜制成丸剂,每丸重2钱。每次1钱,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520例,经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25%,显效率43.26%。单纯型的疗效高于喘息型,虚寒型高于痰热型。此药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平喘较差。副作用多在服药后3、7、10天出现,第二、三疗程出现较少,主要为口干、恶心、大便干燥,除个别停药外,均自行消失。
化学成份
树皮含臭椿苦酮(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苦内酯(11-acetylamarolide),苦木素(quassin),新苦木素(neoquassine)等。根皮中含臭椿苦内酯、11-乙酰臭椿苦内酯、臭椿双内酯(shinjudilactone),丁香酸(sy-ring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壬二酸(azelaicacid),D-甘露醇(D-mannitol),苦楝素(mersosin),鞣质,赭红(phlobaphene)等。种子含油约35%及2,6-二甲氧基酸(2,6-dimethaxyquinone),臭椿苦酮,臭椿内酯(ailantholide),楂杷壬酮(chaparrinone),苦木素等。叶含异槲皮甙(isoquercetin),维生素C等
相关论述
1.《嘉佑本草》:大便下血。
2.《药材资料汇编》:治肠风便血,小便下血,疗骨鲠。
3.《山东中药》:为止血药。治妇女血崩。
4.《陕西中草药》:功能同椿白皮(樗白皮),多用于止血。
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遗精阳萎;炒后研末治便血。
6.《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便血,尿血,血崩。
7.《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痢疾,便血,白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3 16:28
目录
概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