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拼音:pí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已有文献资料,此字最古形体为收录于《
说文解字》的篆文,古字形从几(jī)从任,任几就是靠着几。“凭”本义指倚靠,引申为依靠、依赖,又指根据、依据、听凭。
文字源流
“凭”在古代有两个异体字:一个写作“憑(图4)”,是从心馮(píng)声的表声字;一个写作“凴”,是从几冯(píng)声的形声字。由于它们笔画较多,现代均被废用,而以会意字“凭”作为规范字形。
“凭”是会意字,小篆作图1,从任从几。“任”指承受,兼有表音作用;“
几”是类似小桌子的器具。古人席地而坐,坐姿是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重心落于两股以至膝部,席旁有几依凭,以舒缓久坐疲累,几与后世之桌不同,桌高几矮。“凭”字的本义是倚靠。这个意义引申扩大就是倚或靠,它所表示的是一种具体动作,但动作对象不限于小桌子。如:凭栏、凭轼,等等。
在字义演变的过程中,“凭”又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一指依靠、依赖。例如“凭险据守”就是依靠险要的地势把守,“凭劳动致富”就是依靠劳动致富。这个“凭”虽然可以解释为“靠”,但已不是具体动作,而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行为,指依靠某种条件。此外,像“凭借”“凭仗”“依凭”等词中的“凭”都是依靠、依赖的意思。
二指“根据”。例如:“凭证入场”就是根据证件入场。这里“凭”的意义跟“依靠”有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
三指证据、凭据,也就是能够证明身份或某种事实的东西,是名词性的。如:“空口无凭”“不足为凭”的“凭”都是指证据或凭据。
“凭”字在用作本义时,古代多写作会意字的“凭”,用于依靠等抽象意义用通假字“冯(píng)”,后来在其下方加“心”成为“憑”。从“心”表示一种内心的活动。在过去的实际使用中,凭字大多作“憑”,传世文献除《左传》《国语》《论语》作“冯”外,經籍多作“憑”,《石经》作“憑”,《度尚碑》亦作“憑”,唐代《干禄字书》列“憑”为“正”,“冯”为“相通”。可見“憑”字过去算是繁体之正字,而“冯”则爲“凭”字之通假。新中国成立后,才将“憑”字简化为“凭”,还其原来的真面目。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几部】皮冰切(píng)
依几也。从几从任。《周書》①:“凭玉几。”讀若馮。
【注释】徐铉等注:人之依馮,几所勝載,故从任。①《周書》:指《雇命》。今本作“冯”。
说文解字注
“依几也”注:依者,倚也。凭几亦作馮几,叚借字。臥則隱几。
“从任几”注:三字今正。任几,猶言倚几也。會意。皮冰切,六部。
“《周書》曰:‘凭玉几。’”注:《顧命》文。今《尚書》作“憑”,卫包所改俗字也。古叚借衹作馮,凡馮依皆用之。
“讀若馮”注:馮,从馬,仌聲。故其讀同也。
广韵
扶冰切,平蒸並 ‖ 凭聲蒸部
凭,依几也。扶冰切。五。
皮證切,去證並 ‖ 凭聲蒸部
凭,依几也。皮證切。又皮陵切。二。
扶冰切,平蒸並 ‖ 仌聲蒸部
憑,憑託。
康熙字典
【子集下】【几部】 凭
《唐韵》扶冰切。《集韵》《韵会》皮冰切,并音平。《说文》:依几也。从几从任。《增韵》:倚也。《正韵》:隐几也。《山海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注:梯几,凭几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皮孕切。《正韵》皮命切,并凭去声。义同。
【卯集上】【心部】 憑
《广韵》扶冰切《集韵》《韵会》皮冰切,并音凭。依也,托也。《书·顾命》凭玉几。
又姓。
又叶蒲蒙切,音蓬。华覈《自责文》越从朽壤,蝉脱朝中。熙光紫闼,青琐是凭。
俗作慿,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任”“几”宽窄相当。“任”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壬”高;“亻”居左上格,竖笔过横中线;“壬”的两横上长下短,短横在横中线“几”居下半格正中,撇和乙(横折弯钩)底部持平,形成宽底。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